第三六九二章飲茶神器第三六九二章飲茶神器
張天元想了想,繼續道:“曾經在佳士得拍賣出八千萬人民幣高價的建窯油滴盞也是日本收藏的宋代瓷器,屬于‘臨宇山人珍藏’。
藏主臨宇山人本身就是日本收藏家,那次高價拍出的油滴盞早在1935年就被列入日本重要美術品記錄。
建盞一直以來,都是日本及中國藏家所鐘愛的收藏品種。
自從茶藝傳到日本,存世量少且精美的建盞長期以來便是日本上層階級珍藏的寶物,據悉,日本國寶曜變天目靜嘉堂藏。
三菱彌之助舊藏。
購自大正年間。
耗資之巨,令人乍舌。
大正年間一日幣等于一塊大洋。
120日幣可以在東京購買一處小別墅。
能擁有100日幣資產便可稱得上富有階級。
而這只曜變天目盞在當時的成交價格是167000日元——相當于1500套別墅價格之總和。
可見日本人對于這一藝術品類的熱愛。”
“我去,這也太夸張了吧。”
劉金寶吐了吐舌頭,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是真的。
就那么一個小小的茶盞,居然能夠購買一千五百套豪華別墅,而且還是在東京!
“一點都不夸張,曜變建盞存世太少了,即便是油滴建盞,也是很難得到的。”
張天元感慨道。
就在這個時候,臺上的那些人已經鑒賞完畢,拍賣師開始賣弄自己的學識:“收藏這件油滴的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謀士——黑田官兵衛。
黑田官兵衛可以說是一代戰國梟雄豐臣秀吉得以在亂世統一日本的兩大軍師之一,另一位是同樣十分有名的竹中半兵衛,號稱‘今孔明’。
17世紀初,黑田官兵衛之子黑田長政被封為九州島福岡藩第一代藩主,黑田家的財富與榮耀一直延續到了明治維新之后。
黑田長成侯爵與黑田長禮侯爵均是這件建盞的收藏者。
黑田家之后,這件極為優秀的油滴碗為日本近代著名藏家,日本十大商社之一安宅產業株式會社的第二代領袖安宅英一所得。
說起安宅英一,包括‘國寶’龍泉褐斑玉壺春瓶在內的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藏品,很多都出自安宅的舊藏。
諸位,這件東西的珍貴,想必已經不用我多說了吧?
歷史悠久,而且造型精美,它的底價為一百萬美金,每次加價,不得低于一萬美金!”
“我的天啊,這不就是一個茶杯而已嗎,底價就一百萬美金,瘋了吧。”
臺下已經有人驚呼了起來。
“這位怕是不懂了吧,想要了解這建盞的真正價值,就應該了解一下宋代的飲茶習慣。
宋代喝茶,和我們今天喝茶,從內容到形式上都完全不同。
我們今天喝的茶,無論是紅茶、綠茶還是烏龍茶,都屬于‘散茶’,即用炒制的茶葉泡水,得到茶湯。
而唐宋時期的主流飲茶方式,喝的是‘團茶’。
按照茶圣陸羽的《茶經》,團茶的制作,將采摘好的茶葉,先放入甑釜中蒸。
蒸的過程中使新鮮茶葉的汁水逼出,使其易于保存。
再將蒸好的茶葉用杵臼搗碎,然后將茶碎片按規程拍制成團餅的形狀,最后將造好的茶餅串起來焙干、封存。
這是團茶的完整制法。
到宋代,更是用石磨取代了杵臼,將茶葉碾成茶末,所以也稱為‘末茶’。
飲用的時候,宋代主流的飲茶方法稱為‘點茶法’,是我國飲茶史上對茶藝的要求最為高級復雜、茶具的配備也最為精致的飲茶方式。
由于唐宋飲用末茶的飲用方法,其茶湯的淺色為乳白色或黃白色。
相應的,茶盞使用黑色釉,形成最明顯的色彩反差,無論是觀湯色,還是斗水痕,黑色的器身都是最好的背景。
且建窯盞采用‘V’字造型,其造型腹壁較深,口沿寬大最適宜觀色,器型飽滿,手感厚重而且扎實。
從整體造型效果上看,‘V’字形茶盞盞面口徑與底足比例相差較大,但十分協調,蓋面口徑大可以為觀賞到更多的湯花提供便利。
可以說,從釉色到器型,建窯盞就是為宋代茶道而生的。
也可以想象到當年最好的建窯盞在文人墨客,天子貴臣中會有多么高的地位。
加上燒制中呈現出的罕見的油滴斑、兔毫斑、曜變等釉色花紋,更是成為一時瓷器中的極品。
宋朝滅亡后,文人士大夫崇尚高雅韻致的文化受到嚴重打擊,末茶點飲在元代急劇衰落。
而一直在底層流傳的散茶沖泡法快速流行起來,成為元代之后明清時期的主流茶葉飲用方法,末茶點飲在明代還偶爾有記載,到清代徹底失傳。
可惜啊可惜,這種高貴的東西,怕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起的。”
這個拍賣師真得很能說。
他很清楚,來這個拍賣會的人,多半都是有一些虛榮心的。
虛榮心比較強的話,就喜歡那種比較有面兒的東西。
如今在華裔和日裔之中,有很多人都開始去學習唐宋時期的飲茶方法。
而建盞的價格,也因此在不斷的攀升之中。
這一次來拍賣會的人,恐怕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
因此拍賣師的話,自然會引發很多人的虛榮心爆棚。
這家伙,還真得是夠狡詐啊。
“一百一十萬!”
就在拍賣師話音落下的那一刻,一個聲音響了起來。
蹩腳的英文,一聽就是日本人。
張天元去過日本好幾次,雖然中國人的英文說的也不怎么樣,可是跟日本人一比,那真得是好了太多了。
“師父,小日本出手了啊,看起來他們真得對這建盞非常感興趣啊。”
劉金寶緊張地說道。
“那是當然了,唐代時,中日交通史上著名的日本空海禪師來到中國留學。
他在唐留學生活時間較長,在歸國時不僅帶了大量的茶籽,還帶回了中國制茶的石臼以及傳統制茶技術。
因為崇尚唐朝文化的嵯峨天皇喜愛茶葉,寺院開始大量種植茶樹,皇室也廣設茶園,飲茶之風由此自上而下的推廣開來。
日本奈良、平安時期的茶文化,可以說是承襲唐風,此時的日本茶道從形式和內涵上,都與唐代陸羽《茶經》中提倡的極為相似。
到了宋代,另一位中日交通史上著名的高僧日本榮西禪師,也作為學問僧兩度赴中國學習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