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七九章 端了國寶窩了(二)

都市小說第三四七九章端了國寶窩了(二)

第三四七九章端了國寶窩了(二)

“就是那件。”

陳老板打開了一個盒子,對張天元說道。

張天元迫不及待地過去看了一眼。

竟然是清乾隆御制琺瑯彩祥云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搥瓶!

而且這玩意兒竟然是一對!

兩瓷瓶展現典型的帝都畫琺瑯風格,尤顯珍貴,所繪花卉相同,唯構圖有別,兩瓶圖樣如鏡映像,相伴成趣。

瓶身飾四圓形開光,內繪庭院景致、四時花卉,巧妙動人,和諧統一,讓人聯想起中國南方園林月洞門。

構圖典雅,寓意吉慶長壽。

四時花卉,以南天竹及水仙代表春天,以蜀葵象征夏天,以萱草及罌粟寓意秋天,以終年花開的玫瑰和常青的翠竹表現冬天,精制白瓷繪飾入微,媲美帝都玻璃胎畫琺瑯器,讓人印象深刻

比較一件帝都故宮藏清乾隆玻璃小瓶,繪有類似的琺瑯彩裝飾,收錄于張榮著光凝秋水:清宮辦瓣處玻璃器、帝都2005年、圖版84。

這個資料,張天元可是記得非常清楚的,此時他那過目不忘的記憶力自然就是立了大功了。

開光景中石臺灌的渲染頗法,可能由供職清宮之西洋畫師引入。

早于雍正時期,西風頗染己于琺瑯彩瓷上出現

比較一件臺北鴻禧美術館藏清雍正琺瑯彩芙蘆雁紋懷,開光外圍之天藍地云蝠紋,色彩搭配協調,當世罕見。

可比較一對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磁胎洋彩云龍撇口碗,上飾藍天白云,施濃艷藍料,有別于典型景德鎮風格,收錄于廖寶秀著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圖錄中此對碗被稱為洋彩,而乾隆七年活計檔將其記錄為磁胎琺瑯畫山水云龍碗一對。

琺瑯彩紙槌瓶,頸上所繪黃地纏枝花卉紋,與帝都銅胎畫琺瑯有異曲同工之妙。

相信這件瓷瓶,與銅胎器一樣,出自同類作坊,由深諳銅、瓷胎畫琺瑯的藝匠繪畫。

金屬胎畫琺瑯于康熙年間帝都作坊,風格延續至乾隆時期,多繪纏枝花卉,粗莖等寬,齒狀葉緣,脈絡清晰,深色描邊,輪廓清晰,末端園鈍或偶現尖鉤狀。

紋飾所用色彩多樣,唯陰影效果不甚明顯。

此繪畫風格未為景德鎮所用,后者所繪色地纏枝花卉較為簡約,多飾羽狀紋,末端塵銳或偶做圓鉤狀,強調明暗陰影。

瓶肩所繪螭龍紋帶,與帝都制金屬胎畫琺瑯及其他琺瑯彩瓷極為近似,異于景德鎮所繪仿古青銅螭龍紋。

對瓶所施釉彩新奇,顏色多樣,艷麗矚目,細如仰蓮瓣紋等副紋飾也施五色,與景德鎮常見粉彩大相徑庭。

帝都與景德鎮制彩瓷之別,還見于所落款識。

乾隆時期,帝都內廷造琺瑯器常見楷書年款,景德鎮則常署篆書六字青花款,偶以白地、甚或松石綠地釉上藍料四字款替之。

上浦博物館藏琺瑯彩瓷瓶,繪西洋人物圖景,明暗對比強烈,瓶勁繪黃地龍蝠穿纏枝花卉紋,與這件東西瓶頸繪飾風格十分接近,兩件拍品原屬賀璧理之藏。

賀璧理,光緒初年任職京滬兩地之海關總稅務司專員,是早期收藏清代華美御瓷的西方鑒賞家之一。

晚清時期,清瓷御器在海外未為人識,賀璧理己雅藏御瓷。

他的部分收藏得自一位怡親王,可能為第六任親王載垣咸豐帝顧命八大臣之一,贊攘政務王大臣,曾輔佐幼皇同治。

十九世紀末,賀璧理把大約三百件清代瓷珍運往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院,其中便包括此對紙槌瓶,后刊登于188788博物院年報。

其收藏在1925年于紐約安德森藝廊拍賣。

后于1935年于倫敦蘇富比售出。

部分藏品現為大維德基金會之重要收藏,現大部分展覽于倫敦大英博物館。

沒想到這個陳老板倒是挺神通廣大的嘛,居然連這樣的東西都能弄到手,這可是連張天元苦苦尋找很長時間都未曾弄到的啊。

“這樣,這三件乾隆年間的瓷器,我給以一億美金,怎么樣啊陳老板?”

張天元這個出價,絕對非常夠意思了。

所以陳老板也并沒有拒絕。

他笑了笑道:“看起來我之前是有點小巧張老師了啊,沒想到張老師不僅是風水大家,而且也是個有錢人啊,行,一億就一億,這樣吧,給你打個九折,算九千萬,另外那三件美人瓷也白送給你。”

張天元給的價格厚道。

陳老板這心里頭自然也高興,所以給出的優惠自然也是非常大的。

“陳老板夠意思啊。”

張天元笑著跟陳老板握了握手,兩人這筆交易算是達成了。

就在這個時候,陳老板的手機忽然響了起來。

“對不起,我先去接個電話,馬上回來,這個事兒說定了。”

陳老板走到一旁,打了片刻的電話就回來了。

“張老師,我這里有一幅石濤的畫,你有興趣嗎?”

他回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詢問張天元另外一件東西是不是要。

這個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幼年遭變后出家為僧,駐錫于安省宣城敬亭山廣教寺,后半世云游,以賣畫為業。

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

工書法,能詩文。

存世作品有石濤羅漢百開冊頁,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等。

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

名言有“一畫論”、“搜盡奇峰打草稿”,“筆墨當隨時代”等。

綜觀石濤一生繪畫作品中,無論是尋丈巨制,還是尺頁小品,都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氣息,觀之令人難以忘懷。

年方16歲的石濤已在繪畫藝術方面顯露出他的天賦,當年的山水人物花卉冊是目前所能見到石濤署年款最早的作品之一。

此冊其中一頁的畫面為:臨山的浩淼江水中,一葉扁舟正逐波蕩漾,舟中端坐一人物正捧讀離騷。

畫面下方是題詩:落木寒生秋氣高,蕩波小艇讀離騷夜深還向山中去,孤鶴遼天松響濤。

手機用戶請到.33zw/xiaoshuo/533/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