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四五章 手里有貨不心慌(一)

用戶名:密碼:記住

/北域神燈/第三四四五章手里有貨不心慌(一)

張天元好像一下子明白了過來:“反正你們這條街上古玩店可不少,我就不信了,這些人會出的價比你更低!”

戴維心里頭那叫一個后悔啊,因為太著急,結果一句話就露出了狐貍尾巴。

“呵呵,我也不怕告訴小伙子你,這條古玩街上的確店鋪不少,但是能把價錢出到一百六十萬美金的,恐怕只有我們盧芳齋了。”

既然露出了狐貍尾巴,那戴維干脆把心一橫,直接就將話給挑明了說。

“我還真就不信了,再說了,就算是這樣,我大不了不賣了,我雖然專業知識不如你,可是看過的故事卻不少,古玩這東西,有貨心里頭就不會慌!

古玩這買賣,各有各的玩法,只要路子對頭,趕上點,怎么做都發財。

你也應該知道,多數人都照著市場下家伙,或者一頭扎在農村的犄角旮旯找機會,尤其是想揀個大漏,一夜暴富。

這個想法本沒有錯,干古玩的有幾個不想旱地撈魚的?

可是揀大漏畢竟不容易,一來好貨太少二來高手太多,競爭激烈三來機會來了還得把握住。

我以前看到過不少撿漏的案例,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可不是喝茶水。

這種機會來無影,去無蹤,沒有預警,想及時發現不容易,多少人遇到寶貝不認識,或者其他種種原因丟掉了?

有一句俗話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在古玩行里,確實有很多大漏,像官窯瓷器、宮廷作坊的各種工藝品、名家名作,某些稀少的錢幣,真是太多太多。

今天聽到某某人買了件黃花梨大件,倒手賺了多少錢明天聽到某某買了件元青花,又賺了多少多少后天聽到某人買了幾張一版人民幣,也發了橫財。

錢來的太容易,幸福來的太突然,而且這些事確確實實的發生了,確確實實的是真的,可是,這樣的好事輪到自己身上,還需要等待,像買彩票一樣,你沒真本事,那是無邊的等待。

有個事兒可是我親身經歷過的。

你認識元青花嗎?

北河某縣的人在黑馬市場撿到元青花時,已是上午近十點鐘,黑馬市場從早晨5點開市,到近十點鐘,歷時五小時,在偌大的時間跨度中,有多少高手走過?

有多少人過手了那只元青花瓷器,可是好多人認為那是件新貨,結果錯失良機。

黃花梨家具,紫檀家具、明代官窯、清代官窯、絕版、孤品、罕見品錢幣,一旦出現在眼前時,我們未必認識,即使知道其價值,但真假能斷得清嗎?

說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價格不是白菜價的時候,更讓人不好把握。

所以,揀大漏并不容易。

當然,古玩做的好,也不是撿漏一個路子,條條大路通羅馬,其他辦法照樣能達到賺大錢的目的,因為我認識的那個郭老板的活就叫絕。

我注意郭老板,是從北市場買一件同治粉彩罐子開始。

那時候,我還是眾人眼里的棒槌,正興致勃勃的大量采購假貨。

那天早上,我看到小市場邊上圍了一堆人,便過去看個明白,原來一堆人正在搶購貨物。

高個子男人拆開紙箱,取出一件瓷器,開始向大家推銷,好多人跟著起哄,爭先恐后的與高個子做成交易。

從亂糟糟的人群里,我見到購貨人要么是同行,要么是當地的愛好者,基本都是懂眼的人,所以也產生了興趣。

賣貨人就是郭老板,他剛開店不久,為了多賣貨,就搬出來賣。

他是大家公認的能人,眼力好,看上去也實在。

他三十幾歲年紀,高高的個子,臉紅撲撲的,說話就笑。

他的貨多是瓷器,都是開門的大路貨,價錢不低,但也不是蔫老板那樣黑心。

輪到最后一件同治粉彩人物罐,畫片漂亮,缺蓋,口內沿有微磕,個頭不賣價伍佰元,可古玩商們還是覺得價錢高了,最多的給四百五十元。

我在旁邊看了半天,覺得是一個機會,畢竟五十元的差距太小了,如果是真品的話,我完全可以買了做學習資料。

于是,走上前,接過來,仔細查看。

我一個外行,再怎么看,仍舊看不出什么,對如何斷定年代根本沒有概念。

翻來覆去的看過過少遍,仍舊不放心。

“東西包老!這個你放心,你也常到市場上來,大家都熟,假的我不賣給你!”郭老板非常誠懇,我望望他,還是拿不定主意。

“罐子是老的,買了沒錯!”旁邊的一位老者說話了,我轉頭望著他,見他挺和善,就問如何確定是老的呢?

老人接過罐子,指畫著對我說:“你看這圈足,磨損自然,還有這雞爪紋”

這是第一次有人現場指點我,我感覺一下子找到了門道,似乎對真假也能明白點了。

磨損對于民窯瓷器來講,是常見的鑒定新老的一個指標,而雞爪紋做起來非常容易,任何一件瓷器,只要不太用力的碰一下,身上都會出現不明顯的三叉小裂紋,用臟水稍浸,最簡單的雞爪紋就出來了。

老者的話對我是極大的鼓舞,也是我進入古玩行的第一次啟蒙,雖然那位年長的愛好者,水平有限,可對我的幫助不小。我聽了他的講解,立刻堅定了信心,花伍佰元買下。

幾個月后,粉彩罐賣給了一個朋友,是五百八十元,沒賺到什么錢,可是確確實實的老貨,讓我向古玩行邁進了一大步。

從那,跟郭老板認識了,常常買他點大陸貨。

他的上貨能力很強,每個星期都有新進的貨賣,后來才知道,他的貨多數是去南方背來的,而不是來自農村。

他經常去景德鎮、湘南、云州等地購貨,所以來價比鄉間的貴。

開始的時候,他就這樣經營著,雖然賺不太多,但是細水長流,效益也不錯。

在他的帶動下,北市場的一些古玩商紛紛效仿,買了車票去南方淘金。

古玩的貨存量有限,只能因為破損日漸減少,不會增多,所以這種逐漸增大的外購活動,造成了一定競爭壓力,大家的利潤似乎也受到影響。”

熱門小說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