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二九章 唐伯虎的油紙傘?

你道老楊頭怎么就看上這東西呢?

他對那件假貨還是有些心得的。

不知他從哪里得來的印象,或者是電視里,或者是在某本囫圇吞棗的看過的書里,他記得有類似的蓮花碗,是南宋官窯的,如今一眼瞅到時,那是異常激動。

南宋官窯瓷器,是專為南宋宮廷燒造瓷器的窯廠,相當于清代的內務府,燒造的官窯刺為清一色的單色釉,水肥厚,瑩潤如玉,據說水里雜有瑪瑙和玉粉等寶物,存世數量極少,檔次極高,價格都是百萬計。

老楊頭盡量把蓮花碗藏到別人看不到的身側,悄沒聲的詢價。做假貨的販子多是奸猾之輩,如今的形勢哪里不看得明白,知道遇到了棒槌,也就獅子大張口,把幾十元的玩意,要價一萬元。

一萬塊買到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寶物,那是多大的便宜?

老楊頭的心激動的快跳出來,可是他還想還還價,一來是做生意的習慣使然,二來,他手頭的錢不足,想延緩一下時間,思度個辦法。

沒想到討價還價異常順利,販子友情相讓二千元,現場點錢只要八千塊。

老楊頭見到大便宜在即,絕不放過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是他兜里只有二千元,想來想去,想起在古玩城大門口開副食店的老鄉,叫了販子一起問人家借錢,才把虧空打發了。

東西到了手,老楊頭的嘴就沒合上過。

在店里擦拭了半天,那件蓮花碗光閃閃的煥發出光彩。

高興之余,老楊頭對自己的快樂拿不準,當即決定到故宮里找專家鑒定。

老楊頭路子挺野,故宮有他的老鄉,當一個挺有實權的官,但不懂古玩。

老楊頭怕路上有失,興師動眾的帶了兒子媳婦一起趕到故宮里,老鄉好吃好喝好招待,知道來意,便把年紀上了八十歲的最知名的老專家找來。

老專家活了偌大年紀,早成了老油子,知道事情的原委,進門大唿:“皇帝玩的!”

鼎鼎大名的專家,老楊頭早如雷貫耳,對他特別服氣,所以他的說法老楊頭信服,再不存半點懷疑。

他的心放進肚里。

專家的評斷來得正是時候,老楊頭心里那個美啊,告訴專家說,東西是家傳的,他可不敢告訴專家花了八千塊揀了大漏,免得讓人家聽了眼紅。

但是要求給出個鑒定書時,老專家才露出滑頭的本性。

“在故宮里,東西可以幫助鑒定,但不能出證書,這是規矩!”

老楊頭哪里知道其中奧妙,人家不過是托辭。

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回了家,可是過不了多久,老楊頭好運又來了,又撿到了一個同樣的東西,價格比上次還便宜,他感到從來沒有過的興奮,湊成一對,也用玻璃罩子保護起來,從此,那對寶物也成了隨身攜帶品。

老楊頭本是精明人,可是踏入古玩行時,年事已高,注定不會有太好的眼力,他煳里煳涂做生意,小錢賺了不少,也撿到一個大便宜,有一件很不錯的東西。

他很平庸,沒有多少讓人回憶的事情,卻說明了古玩行的另一個規律:貨物無所謂真,無所謂假,煳涂來煳涂去,照樣能混口吃喝;你可以不懂古玩,卻不能不會忽悠。

這一次老楊頭拿來的東西,居然是一把品相非常好的油紙傘。

“清明時節雨紛紛”,想必當時行路的古人也撐起了一把把輕巧的油紙傘。

在古代,油紙傘雖然常見,但非常容易損壞,所以流傳下來的很少;現如今,油紙傘貴為民間工藝品,許多藏家都不約而同地發現了其中的價值,細細探究,小小的油紙傘中還有一些學問。

盡管傘的起源眾說紛紜,但學界一致認為:雨傘起源于中國,油紙傘便是證明。

據記載,唐代造紙業發達,社會用紙廣泛,一些工匠還嘗試在紙上涂桐油,最終制成了能防雨的“油紙傘”。

白居易在《憶江南江南憶九首之二》中寫道:“江南雨,古巷韻綢繆。油紙傘中凝怨黛,丁香花下濕清眸。幽夢一簾收。”

相傳,唐時油紙傘已十分盛行,每當下雨時,長安各地隨處可見撐傘上街的居民。

在唐代,還出現了用宣紙做傘面、書畫家在傘面寫字繪畫的書畫油紙傘。

也是在這一時期,油紙傘傳播至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地區。日本過去曾將油紙傘稱為“唐傘”,如今日本仍有許多作坊在生產手工油紙傘,據說其工藝與唐代十分接近。

宋代廣泛使用“綠油傘”,其顏色以綠色為主。

今人可以在《清明上河圖》里看到這種“綠油傘”的身影。宋人詩句中也將綠油傘稱為“紙傘”“雨傘”或“油裳”,如北宋官員孔平仲曾作詩曰:“強登曹亭要遠望,紙傘摯手不可操”,“狂風亂摯雨傘飛,瘦馬屢拜油裳裂”。

到了元代,由于棉布的發明,出現了棉布上油的油布傘。

元代以后,油紙傘、油布傘一直是我國民間主要的雨具。

明清時期,油紙傘在民間廣泛使用,同時這一時期的書畫家們也效法唐代人在傘上創作。

2005年3月,在美國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據稱是“文徵明創作的一把山水畫油紙傘”曾拍到98萬美元的價格。

可惜古代流傳至今、由名家創作的油紙傘十分稀少,難以收藏。

清代以后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油紙傘還一直是民間主要的雨具。

后來,手工制作的油紙傘被機械生產的尼龍鋼架傘所取代,油紙傘從而在市場上迅速消失了。

老楊頭說自己手里頭的油紙傘是唐伯虎親手創作的美人畫油紙傘。

張天元看完之后只是笑了笑,并未多說什么。

這個老楊頭還真得是稀里煳涂買東西,稀里煳涂做生意啊。

見張天元看不上他的油紙傘,他就跟著忽悠了起來,說了一堆自以為是的話。

然而張天元是誰?

他可不是那些沒腦子的人。

他最相信的,當然是自己的判斷,不是楊老頭隨便忽悠幾句就會相信的。

要不是因為這老楊頭跟楊懷仁還有一點親戚關系,張天元真不打算跟他瞎咧咧了。

雖說油紙傘是假的,但張天元今天的收獲也是非常不錯了,喜滋滋道別拉馬杰克等人,然后帶著買來的東西回了家。

剛到家,這屁股還沒焐熱呢,就接到了溫蒂的一個電話。

“我發現了一個好玩的地方,你絕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