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一三章 也被坑過

第三四一三章也被坑過

第三四一三章也被坑過

小說:、、、、、、、、、

“莫不是他也瞧上了這件哥釉小文房?

很有可能,于是我暗下決心,不管賣家讓價多少,我都要把它收入囊中。

于是我又對賣家說:‘小哥,您瞧這個水盂底還有點小磕呢?不是全品,二百六是不是貴了點?’

‘我從鄉下收來就是這個樣,要不然就二百三吧?’聽他的口氣似乎還有降的余地,于是我就開始打感情牌了‘小哥您瞧我剛出來工作,工資收入不高,今天是我們第一次交流,您就算優惠點,照顧照顧小弟。’

其實那個時候我還是個學生,屁工作都沒有啊。

小哥看我確實有誠意,于是就應道‘二百,不能再少啦,雖然我收的便宜,可老弟你總得給我掙點路費工錢吧!’

看人家說到這個份上了,我也不好意思再往下砍啦!

‘好吧!二百我要啦!謝謝小哥!’

于是我掏錢付帳,小哥收了錢便找報紙幫我打包!

成交啦,懸空的心終于放松起來。

這時我瞧見旁觀的那位前輩表情有點不自然,雖然裝著在看別的貨,可眼神不時瞄向那個正被打包的哥釉水盂,心有所不甘的樣子。

我心里在想:早起的鳥有蟲吃,看來這話一點不假!

不要眼紅喲,誰讓我比你早到一步呢。

收到寶貝后心情自然大好,不由詩興大,這正是:

周日小爺我起大早,藏友會上去尋寶;東走走來西瞧瞧,攤上老貨真不少;場中機會時時在,眼尖手快很重要;你來我往心算計,皆大歡喜終成交;天道酬勤終得寶,撿了小漏樂逍遙!

回到家里將哥釉水盂照片上傳到收藏論壇上請藏友們賞評賜教,藏友們紛紛回帖稱贊東西開門,器型少見,到清中期了。

當他們得知我花了二百元就拿下后都說是漏,有位心急藏友直接短信求購叫我2ooo元讓給他,我婉拒了。

不僅僅因為我喜歡它是一位‘小帥哥’,主要是因為這個哥釉水盂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它是我收藏人生中的第一個漏,它見證了我眼力和鑒賞水平的提高,它讓我明白了收藏無捷徑可走,要靠平時一點點的知識累積,也讓我深深體會到‘知識就是財富’,每當我瞧見它,我都會想起這個屬于我的撿漏故事!”

“那東西到底值多少錢啊?”

歐陽曉丹問了一個很俗套的問題。

“后來我兩萬轉手賣了,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那東西怕是價值十多萬呢,可惜了,那個時候因為交了個不靠譜的女朋友,總是給我要錢,我也沒辦法,只能那樣了。”

張天元從來不避諱自己被女人坑過的事兒。

其實也不算坑吧,頂多就是被那愛慕虛榮的女人給甩了。

如今的他,生活不知道有多幸福,即便提起這個事兒,他不僅不會悲傷,反而每每都會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么有趣啊,撿漏恐怕也沒有你說的那么容易吧。”

劉伯吃了口菜,笑著問道。

“那是當然了。”

張天元很肯定地點頭道。

某種意義上說,古玩也是不可再生資源類的收藏,世間存量就那么些,無非是從你手里到我手里,要是再來一個不小心摔了一兩個,就真的是沒一個少一個了。

過了古董的大交易時代,真正的老東西少見了,所以很多古玩商家也兼賣現代工藝品,當然也不乏當代精品,繼續掙口飯吃。

張天元之前在帝都潘家園經常晃悠,因此也認識不少人,聽說過不少事兒。

比如在潘家園經營古玩店十幾年的老鐘也不例外,她的古玩店里新的老的東西都有,按客所需進行售賣。

古玩行里的買賣其實很簡單,你拿一個東西過來,真正的行里人1o米開外就能看明白你那東西對不對,古董畢竟看的就是眼力和閱歷,同樣的,客人進了店拿了哪件問了哪件也就基本知道客人是個什么水平的需求了。

這一天店里來了一對中年夫婦,一身名牌,看著也是比較有文化的樣子。

一進屋,兩人就盯上了一件新罐子,元青花風格,畫工也算精細,屬較好的景德鎮工藝,老鐘心想夫妻倆可能是想買點工藝品擺家里好看,于是就很熱情地詢問客人購物需求想要提供點幫助,結果那位太太冷漠地回了老鐘一句:“你不要說話,我們都是專家,很懂古玩的,你閉嘴就行。”

劈頭蓋臉受了這么一句,老鐘心想,我這不是自己找罪受嘛,好好好,不讓我吱聲我不說話不就行了嘛。

老鐘凈眼瞧著二人在店里看看這研究那的,最后還是買走了剛進門就拿上手的那件新罐子,老鐘心想不讓我說話那我就別告訴人家那是新罐子了,反正人家懂著呢,沒準還以為撿了個大漏回家偷著樂呢。

近期走紅網絡的故宮文物修復師曾在紀錄片中說,故宮的文物多,很多文物自己一生只會修上一次,而還有很多自己根本沒有機會修到。

人的壽命有限,古玩卻可以留存傳世,說到底古玩之所以吸引人,最重要的還是情,一件東西背后總有無數的故事串聯起古與今的人情世故。

這一點,身在古玩行里的老鐘體會得更多。

老鐘的古玩店在潘家園開了十幾年,賣出去的東西無數,打過交道的客人也無法計數,但隔著幾年抑或十幾年,總能有點小驚喜,可能這也是老鐘一直不愿離開古玩行的原因。

曾經有一位3o多歲的中年女士找到老鐘的店鋪,說她的母親十幾年前曾經在這里買過東西,這次來也是受老母親之托特意回來看看潘家園,看看老鐘的古玩店。

中年女士沒有想到老鐘的店居然還在,老鐘沒有想到時隔多年居然還有買家惦記著自己的老鋪,雖然關于買過東西的老母親的事老鐘已然無法從記憶中搜尋,但這份情誼就足以溫暖很久很久。

一國之內,尋找總是容易些,有些回訪可是需要跨越大洋而來的。

潘家園是著名的外事旅游勝地,很多外國朋友在潘家園感受著最接地氣的中國文化,這里有著他們的中國情誼。

瀏覽閱讀地址:/jianbaomishu/5605444.html

小說5200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著筆中文網

閩ICP備1601824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