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三九三章 大盜(二)

正文第三三九三章大盜(二)

正文第三三九三章大盜(二)

《蒙娜麗莎》被偷走之后。

當時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巴黎人報》專門在頭版登出了《蒙娜麗莎》巨大畫像,上面醒目地寫著大標題“佐貢達夫人逃離盧浮宮”,標題下還有一幅諷刺性的漫畫:

蒙娜麗莎咧著嘴笑著,旁邊寫著“我真高興,400年后我終于自由了”。

《蒙娜麗莎》就這樣失蹤了,直到1913年11月29日,佛羅倫薩古董商阿爾弗雷德杰里收到一封署名“列昂納多”的信,作者聲稱要把《蒙娜麗莎》“歸還”給意大利,前提是必須支付他5萬里拉(意大利貨幣)的費用,并暗示他是受愛國心的驅使,產生了歸還被外人盜走的意大利國寶的愿望。

與這個人接上頭之后,杰里通過對照手上原件的照片,以及原畫上的龜裂紋(即顏料上的裂紋,往往被當作畫的“指紋”來鑒別真偽),結果證明這正是《蒙娜麗莎》真品。

很快,他說服這個人回酒店等候獎金,然后就報了警,將這位原名叫文森佐佩魯賈的竊賊抓獲。

佩魯賈在意大利受審時,極力強調他做的一切都是源于愛國熱情,他曾作為粉刷匠在盧浮宮工作,他不忍看到那么多意大利藝術品落入他國之手。

起初,他想偷曼特尼亞的《戰神與維納斯》,因為他在盧浮宮聽到一些參觀者對此畫大加贊賞。

但最終他將目標鎖定在《蒙娜麗莎》身上,因為它比其他畫要小得多,可以藏在衣服下面最終,他僅僅被判了1年零15天的監禁。

意大利議會在經過一番激烈討論之后,將《蒙娜麗莎》送還給了法國。

可是,案情到此時并沒有結束,一切因為一個叫瓦爾菲爾諾的詐騙犯的出現。

他在卡薩布蘭卡的酒吧中醉酒時,無意間向美國記者卡爾德克爾透露:實際上他才是《蒙娜麗莎》盜竊案真正的主使者。

記者從這位醉酒者的口中得知:早在1910年,瓦爾菲爾諾就已經在賣《蒙娜麗莎》的贗品了,他意識到,必須把《蒙娜麗莎》從盧浮宮偷走,這樣客戶才能確信自己拿到的是盧浮宮的“失竊真品”,于是他心生一計:

一邊復制了6幅《蒙娜麗莎》的贗品,準備在合適的時機散布出去,一邊雇傭了當時在盧浮宮當粉刷匠的佩魯賈偷盜名畫,因為他知道盧浮宮的密室和那些供雇員進出的安全通道。

瓦爾菲爾諾還對他說:“這易如反掌,盧浮宮里穿白罩衫的工作人員永遠不會遭到懷疑……”

而就在《蒙娜麗莎》失竊的消息傳出不久,瓦爾菲爾諾的那6幅贗品便被賣往美國。

這些贗品的收購者都認為自己拿到的是從盧浮宮偷出的真貨,佩魯賈也為這一單活兒得到了不少的報酬。

但讓人意外的是,他將錢揮霍一空之后,卻找到瓦爾菲爾諾藏真畫的地點偷了第二次。

“這個腦袋長草的家伙居然瘋狂到想賣掉這幅真畫。他不知道這是超出他智力范圍的事”對記者說這話時,瓦爾菲爾諾憤怒地砸碎了酒杯。

當然,這個案件到最后還是不了了之,因為瓦爾菲爾諾的故事沒有佐證,他在對記者講完這最后一席話后便再也沒出現過,而那位著名的“粉刷匠大盜”佩魯賈,最后也死在了法國,所有他知道的關于《蒙娜麗莎》失竊案的細節都跟他進了墳墓。

在好萊塢影星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中,“神偷”既沒有觸碰警報系統,也沒有打碎玻璃,就順利盜走了物品。

而這樣離奇的盜竊案,在大英博物館也發生過,且至今未能破案。

2004年10月29日,在大英博物館最負盛名的東方藝術館中,15件中國文物突然失蹤,其中包括具有600~1300年歷史的玉簪、玉墜、金獅、發夾、指套等。

隨后,大英博物館的新聞發言人漢娜波爾頓公布了警察勘查現場的情況綜述:失竊文物屬于東方藝術館的33號展室,現場沒有任何玻璃破碎的痕跡,盜竊者也沒有觸發任何警報系統,沒有跡象顯示盜賊是使用強力破門而入。

據資料記載,英國是歐洲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國家,以大英博物館為最,在該館的東方藝術館里,陳列著大量中國古代和近代文化藝術珍品2萬余件。

而這些流散在海外的眾多中國文物,要么是在侵略戰爭中被列強搶走的,要么是被一些外國人偷走,或是勾結當時的軍閥,以極低的價格買下后偷運出境的。

據漢娜波爾頓介紹:這次失竊的文物都是1930年從中國“搜羅”來的,雖然投了保險,但顯然它們是無價之寶。

此次被盜吸引了世界目光,各大媒體也對大英博物館的防盜措施議論紛紛:原來,大英博物館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固若金湯,它的安保頻頻出現漏洞,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它就多次受到盜賊的光顧:

1990年曾有價值10萬美元的日本雕像失竊;1993年,一批羅馬時期的錢幣和珠寶失竊;1997年,一本珍貴的波斯古書又突然不知所蹤……

警方公布,這一次被盜的東方33號展室有110米長,是大英博物館內最長的一個展室,很多地方是監視盲點。

被盜的展柜有半人高,四周是木頭的,頂上鑲嵌著玻璃,盜賊是用高科技手段打開展柜鎖偷走文物的。

更讓外界驚奇的是警方還原的作案過程:盜賊在博物館對公眾開放的時間混在普通參觀者里進入博物館,隨后又躲過了保安人員因為繞大英博物館的全部展室走一圈約為4公里,保安來回巡邏盲點很多,最后他來到失竊的展柜前已經事先踩好點,這個展柜并沒有單獨的警報裝置。

在躲過監視開鎖得手后,他又大搖大擺地從正門離開。

雖然此案已經事隔多年,但至今這起神秘失竊案依舊還沒有找到任何有關嫌疑人的線索。

英國《獨立報》的文章猜測說,由于近年來收藏家對東方文物的興趣日漸濃厚,東方文物本身也因此身價倍增,不排除出手闊綽的亞洲買家參與這起盜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