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三三九章 春日至寶

“把那些尸體處理了,還有這帳篷里的所有東西都收拾了,然后秘密送到我的農場去,這個老先生厚葬了吧,錢我出。”

張天元嘆了口氣,抱起床上的小女孩,然后拉著小男孩的手道:“以后你們兩個就跟著我吧,總歸是不會讓你們吃苦的,你們的爺爺臨死前能把你們交給我照顧,說明他信任我,我也希望你們不要讓他老人家失望。”

“嗯!”

小男孩劉宇重重點了點頭。

回到農場,張天元將兩個小孩子交給了柳憐她們去照顧。

女人天生就有一種同情心,聽了兩個孩子的故事,那是真得痛哭流涕啊。

反正張天元也不太會照顧小孩,她們喜歡就讓她們先照顧著。

他自己則給溫蒂打了個電話,給兩個孩子辦綠卡的事兒就交給溫蒂了。

本來他是想著將兩個孩子直接送回國,或者送到食魚族半島去的。

但是想想孩子的爺爺剛死,就這么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恐怕會出事兒,不如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再送過去也不遲。

處理完了這些事情,他才來得及將劉老頭收藏的那些東西拿出來欣賞。

有趣的是,老人家自己還對某些古董進行了分門別類。

你比如有一套日至寶”。

將的就是四件跟春天有關系的瓷器。

春日里,萬物復蘇,百花爭艷,空氣中彌漫著淡濃相宜的芬芳,令人不禁沉醉。

你看,瓷器之間,百花盛開,并且,是這般明媚動人,千嬌百媚,芬芳馥郁,萬紫千紅。

寒梅報春。

自古便有“寒梅報春”之說,“無意苦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梅花的綻放,不是給冬天增添動人的顏色,而是要給人們帶來春的消息。

這第一件便是民國時期,由居仁堂制作的“寒梅報春”全手工粉彩筆筒。

它高13.5厘米、直徑11厘米,上面的梅花枝虬然而生,花則凌然綻放,顯示出梅的錚錚鐵骨。

龔自珍在其名作《病梅館記》中述道:“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這幅梅圖正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這種風格。

“居仁堂”瓷器是1916年袁世凱稱帝后,派人在景德鎮督燒制作的一批以水分和粉彩為主的“御用”瓷器,工藝水平能媲美清官窯,可以說是景德鎮瓷器日漸衰落時的一朵奇葩。

桃花笑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是《詩經》里的桃花,艷麗無比,又和愛情婚姻有扯不清的關系,所以后來便有了“桃花運”一說。

這第二件是產于清朝康熙年間的“葉翠桃紅”粉彩大盤,它直徑44厘米,是一種觀賞性的盤子。

盤子上是一株桃樹,桃花灼灼盛開,桃葉青翠欲滴,仙桃鮮嫩醉人,真乃人間極品。

仙桃數為九個,九九歸一滿則虧,“九”在古代代表著長長久久,天長地久的意思,加上仙桃,祝壽的意味非常明顯。

盤子的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的印章,當是在康熙年間制作的。

杏花鬧春。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看來,杏花注定和春要連在一起。

這第三件是產于清朝雍正年間的“杏林春燕”琺瑯彩碗,口徑15厘米、高6.5厘米,上面的圖案便是賞心悅目的杏林春色。

柳色掩映之間,一株紅杏嬌艷欲滴,粉嫩粉嫩的,在枝上羞答答盛開,杏花旁,是兩只翩躚飛過的燕子。

還有題詩曰:“玉剪穿花過,霓裳帶月歸。”

有詩有畫,有花有鳥,真是一幅醉人的花鳥圖。

“杏林春燕”說的是科舉期間正值杏花盛開,考中進士的人,天子會接見賜宴,燕的諧音便是“宴”,所以,杏林春燕有祝福舉人們及第登科的美好含義。

碗底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印章,說明是這個時期作品。

牡丹傾城。

牡丹“若教解語能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艷冠群芳,是花中的王者,所以,作為壓軸戲,她最后一個出場。

這第四件就是產于清朝雍正年間官窯的斗彩貫耳瓶,叫“花開富貴”,高34厘米、口徑8厘米、腹徑16厘米、底徑10厘米。

上面的圖案便是雍容華貴的“花開富貴”牡丹圖,你看葉子有綠有藍,做了一個對比,牡丹花瓣肥大,富貴氣息撲面而來,花色有黃的有紅的,有黃紅相間的,有粉白的,爭奇斗艷。

牡丹是富貴的象征,所以是宮廷和富貴人家的常用裝飾花卉。

瓶底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印章,應為此時期所做。

不得不說,這老人家真是用了心了。

這四件瓷器,都是非常珍貴的,老人家如果拿去賣錢,那可是能賺回不少。

只可惜這些東西沒給他帶去好生活,反而是讓他丟了性命,當真可悲可嘆啊。

將這四件瓷器挑了出來,張天元準備直接交給展飛帶回國內去,也算是能湊成不錯的展品了。

有這種需要珍稀收藏的,自然也有能夠升值的。

張天元就從阿三搶去的那個袋子里發現了幾枚有意思的硬分幣。

隨著經濟水平和物價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硬分幣作為最小面額的貨幣已經逐漸退出流通市場,而有關其身價暴增的傳言則屢見不鮮。

眼下,“天價”的高帽兒再次“謎一般”飛出,這回其蓋到了硬分幣上……

近日,一則名為“分幣身價暴漲,你還有嗎”的消息在網絡上被大量轉發,小時候連買糖都不夠,在地上看見了也不撿,常年積壓在存錢罐里面的硬分幣現在“身價暴漲”。

其中,1981年1分的硬幣市場價格已經高達1500元,和面值相比,上漲了15萬倍。

該消息稱,1979年發行的5分硬幣、1980年發行的2分硬幣和5分硬幣、1981年發行的1分硬幣和5分硬幣,在錢幣收藏界被稱為“五大天王”,如今每枚的身價已經高達上千元,全套5枚已飆漲至萬元以上。

除了“五大天王”外,另外4枚幣因價格也較高,同樣受到關注,分別為1955年的1分硬幣、1957年的1分硬幣、1992年的1分硬幣和1992年的2分硬幣,它們每枚的價格都在200元以上。

而老人家的收藏里面,這些東西都是成套的,拿去賣錢倒也不錯。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