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三一六章 買珠寶找對地方了

正文第三三一六章買珠寶找對地方了

書名:正文第三三一六章買珠寶找對地方了作者:

2k歡迎您!本站域名:"2k小說"的完整拼音2kxs,很好記哦!好看的小說

“成交!”

張天元也是想都沒想,直接就點頭答應了,這么劃算的生意不做,除非他張天元腦袋抽抽了。

一百多萬美金就可以弄到如此多珍貴的銀器,就算不是為了賺錢,單純賣門票就能賺回來了。

“小伙子倒是爽快啊。”

老太太笑了笑道。

“對了奶奶張大哥需要幾件古董的首飾,這個不需要太好了,他是給別人選的,你這里有沒有啊?”

柳憐突然插了一句道。

大概是覺得老太太心情好,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事情來會比較合適吧。

“有是有,不過就怕你瞧不上眼啊,你們跟我過來。”

老太太是真得心情好,所以當柳憐提出這個請求的時候,她就笑著帶著兩人過去看東西了。

依然是這個展覽廳里面,不過珠寶首飾全部都收了起來,放在一個很大的珠寶箱里。

珠寶箱古樸典雅,分成了很多層,每一層都放著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物品,找起來非常中醫。

“跟你們說實話吧,這些東西本來是想留給我那外孫女的,只可惜她似乎并不待見我。”

沒結婚也會有外孫女?

張天元心中有些疑惑,但沒敢開口問。

仔細想想的話,估計是西方風氣比較開放,未婚先孕了吧,后面的故事,張天元可猜不到。

不過他不是那種八卦的人,跟古董沒關系的事情,就懶得去想了。

張天元看到珠寶箱里的珠寶,心中不由有些感慨。

很顯然,這些東西肯定都是老太太精心挑選出來的,每一件都是精品。

或許未必是太古老的東西,可是拿出來做禮物,那絕對勝過任何現代作品。

其中有一套白銀珠寶,雖然說比不上鉆石的華麗,可卻是擁有著悠久史的英國古典銀器。

這東西讓張天元去送給別人,那都舍不得。

另外竟然還有一套標準的翡翠首飾,從吊墜、耳環到鐲子、戒指,都是老物件,估摸著應該是晚清時期的作品。

搞不好還是清朝皇室佩戴過的。

“這個應該是英國十六七世紀的東西吧?”

張天元指著一個漂亮的胸針問道。

“沒錯,這個是十六世紀的作品,整體樣式仿佛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產于英國;旁邊那對手鐲是法國出品的,漂亮的黃金鐲子,大約是十七世紀的東西。

還有那個,大約是十九世紀初期的耳環。

那個是十九世紀中葉的戒指……”

老太太對自己收藏的東西自然是如數家珍。

張天元發現,這位老太太將這些首飾按照時間排序,竟然從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末,完整拼湊在了一起,形成了西方首飾珠寶的編年史啊。

西方珠寶的發展史并不比中國差。

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便掌握了金銀鑄造技術,開始佩戴首飾。

當時的首飾大多用天青石、玉髓、玻璃制成。他們掌握了初步的“累絲”“和累珠”工藝。

之后便是古埃及時期。

造型古拙,顏色絢麗的古埃及首飾,最早是用來辟邪護身用的,以大量象征宗教性的紋樣出現:太陽、蛇、圣甲蟲等。埃及人認為黃金是太陽神的賜物,黃金飾品是權利與生命的象征。

古埃及人是色彩大師,也是鑲嵌工藝大師。他們將彩色寶石、玻璃、陶料非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可以說他們在首飾上取得最大的成就就是色彩創意和諧的組合。

這個難說是屬于歐洲的珠寶史,畢竟埃及基本上應該屬于非洲,但跟歐洲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

再之后是古希臘時期。

古代希臘的碧水藍天,自由民主的風氣,促使當時追求至美的藝術,得到瘋狂發展,富于想象力的希臘神話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工匠在首飾上冷靜的雕琢,不容絲毫瑕疵,不美,簡直是一種罪過。

受埃及色彩風格的影響,加上西亞“累絲”技術的傳入,古希臘的首飾帶有非常明顯的裝飾風格,且對金銀的處理十分精湛。常用的寶石材質有珍珠、瑪瑙、綠玉髓。

然后是古羅馬。

最初的羅馬首飾與希臘風格一脈相承,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演變出簡單樸素的個性。

喜歡用圓盤形和球狀體,這跟當時的建筑風格是一致的。

羅馬人繼承發揚了西亞的鏤金技術,發展成為一種被稱為“鏤花細工”的工藝,就是用小鑿子在金器上雕刻。

緊接著是拜占庭時期。

拜占庭時期是基督教的發展時期,首飾主要以圣像、十字架為主體,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

拜占庭時期的首飾一反羅馬時期的簡潔樸素,圖案造型非常華麗,使用雕透工藝制成的復雜而又令人難以置信的復雜幾何圖案的拼接,配以圓形垂飾。

當時琺瑯彩工藝已非常發達,人們最常用的首飾制作材料是:寶石、半寶石、琺瑯彩和玻璃。

隨著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人類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

基督教會開始了長達1000年禁錮思想文明的漫長統治。

歐洲13世紀開始了限制平民佩戴首飾的法律,這是當時統治階級希望用首飾區分等級的心態。

這之后的兩百年,開啟了顯貴的皇室珠寶首飾時代,出現了很多造型別致的皇冠。

中世紀首飾以宗教題材為主,選材主要是金銀、琺瑯彩。

寶石用的并不多。

首飾在當時不是用來裝扮的,而是用來參加重要慶典活動的。

因為“不能露出脖子和肩膀”的規定,項鏈、手鏈、項圈等飾品在當時幾乎消失了。

16世紀后期,由意大利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席卷歐洲,首飾的裝飾藝術也進入了以身體、服裝和飾品三者和諧統一的時期。

當時的人們認為,首飾應該勾勒烘托出人體的自然美,于是出現了凸顯人體自然曲線的優雅風格。

隨著人體的解禁,人們露出優雅的脖頸,佩戴裝飾珍珠鉆石的項鏈,散去包裹的長發,配以羽毛、寶石制成的美麗頭飾和耳環。

從這個時期開始,首飾佩戴逐漸開始了性別趨向,而少了階級象征。

女人佩戴耳環、胸針、項鏈等美麗首飾,而男人僅僅佩戴腰帶、戒指和手鏈。

這個時期琺瑯彩微雕工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當時出現了裝飾風格的袖珍祈禱書,貴族婦女喜歡把香囊和祈禱書掛在幾乎垂地的長腰鏈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