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一五二章 筆筒的盛宴(二)

《》正文第三一五二章筆筒的盛宴(二)

《》正文第三一五二章筆筒的盛宴(二)

當然,顧鈺的竹雕也并不遜色。

尤其是展臺上這件,其技術成就,與朱鶴相差無幾。

顧鈺,字宗玉,清前期嘉定竹刻名家。

擅刻人物山水,工巧精深,細入毫,刻工考究,一件刻竹作品必須數月才告完工。

《竹人錄》稱其竹刻特點是“刻露精深,細入毫,一器必經一二載始成;不襲前人窠臼而能獨立門庭”。

今傳世品有《顧鈺款山水人物筆筒》、《踏雪尋梅筆筒》等。

而臺上這件,應該是他流落在外的雕件中的一件,品相十分完整,用料也很講究。

可能現在的人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不過在清朝雍正年間,因為顧鈺的名氣,清廷造辦處,專門去江南地區采購了不少他的竹刻筆筒回來,都有明文記載的,那可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不過可惜的是,多半都在八國聯軍等災難之中被毀或者消失了。

如今這中國藏友聯合會弄出這么一件東西,也真是難得了。

這件東西,專家們給出的估價是十五萬美金左右,這基本相當于上百萬人民幣了。

這個價錢,還是比較合適的。

看得出來,不管是奧古斯通財團還是這中國藏友聯合會都沒有將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否則的話,那就是不給大東亞博物館面子了。

然而他們亮出這東西,卻是引起了張天元的注意,他打算過段時間跟這個什么中國藏友聯合會接觸接觸,說不定能夠從他們手上搞到一些好玩意兒。

要知道,這竹雕筆筒在明清兩代精品可是非常多的,一百萬人民幣算是少的,有的甚至可以賣到數千萬呢。

他不缺錢,現在就缺這類似的好東西。

等中國藏友聯合會將東西展出完畢之后,大東亞博物館也重新準備好了。

至于張天元,則被直接給忽略掉了。

“咳咳,接下來,就有請大東亞博物館亮相他們的第二件展品吧,之前的象牙雕刻是一次意外,接下來他們的東西,將會讓你們都大吃一驚的。”

主持人也是大東亞博物館請的,那么他自然會幫著大東亞博物館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他這話,到最后很可能會變成讓大東亞博物館臉上十分難看的打臉的話啊。

臺下的人也很期待。

雖然大東亞博物館亮相的第一件東西是贗品,可是這畢竟是一家大博物館,相信一定可以拿出更像樣的東西來讓大家大飽眼福的。

這一次大東亞博物館拿上臺的,居然是一套明清名家竹雕筆筒!

每一件從價值和品質上來說,都要比之前中國藏友聯合會的好上很多。

看到這里,張天元基本上明白了。

大東亞博物館亮相的東西應該就是牙雕和竹雕。

然后在奧古斯通財團和中國藏友聯合會的襯托之下,一下子就顯得高大上起來了。

果然聰明啊。

有了對比,才能真正顯示出他們那些東西的價值。

這些筆筒往臺上一擺,立即就把所有人的目光給吸引住了。

為第一件,就是朱鶴的作品——明中晚期竹雕松鶴筆筒。

竹雕筆筒里面,他要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這東西之前已經介紹過,不必贅言。

只是讓張天元驚訝的在于,這件筆筒明明在故宮博物院里放著,怎么就到了這幫人手里頭了?

他可是確信眼前這只筆筒是真的。

而故宮那件也是真的。

朱鶴應該不會同時雕刻兩件一模一樣的東西,這里面絕對有古怪!

強壓住內心的困惑,他繼續朝下面看去,主持人也在那里一一進行介紹。

這第二件是朱纓竹雕劉阮入天臺香筒,明代晚期作品。

國內各博物館系統的工作草草了事,近年出版的各類圖像數據實是拙劣,總以為三朱不過盛名而已,直至故宮博物院竹鏤文心竹刻特展,隔著櫥窗看到實物。

尤其是朱小松的“竹雕劉阮入天臺筆筒“。

書上的圖片實難展現出其藝術水平。

實物的色澤與圖片也差異頗大,見之真讓人欣喜不已。

筆筒以透鏤雕而成,古松盤桓,一縱而上,與山石透空掩映,主畫面為對弈的場景,一女舉棋若放,若有所思。

高士一手捋須,一手支頤,極為簡單的刀工便展現出眼中灌注的神情。

其旁一女執扇而立,嫣然相望。

這個朱小松也就是朱纓,明代三松之一,這水平,絕對不比朱鶴的水平差啊。

好東西!

第三件是清早期吳之璠的竹雕二喬并讀圖筆筒。

在竹雕中以人物稱絕的要數吳之藩,他的藝術特色如龍門造像般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作品只有細品才能感受,他的代表作是寒山拾得、劉海戲金叉、二橋并讀等。

尤其是藏于上浦博物館的“竹雕二喬并讀圖筆筒“。

二人并坐榻上,一人翻書、一人執扇,纖纖玉手,靈動曼妙。

兩人相對,眉宇、神情親昵若語。

其衣紋如水流動、絲根根分明。

最為引人之處在于面部的處理,眼部簡潔一二刀,便顯出嫣然之態,而面部圓潤中不乏瑩笑的微妙變化。

而旁邊的花尊、牡丹、書冊、硯臺等變增添了整個畫面的古意。

看到這里,張天元愈覺得不對了。

大東亞博物館展示出來的三件竹雕筆筒,其中一件是故宮博物院的,另外兩件則是上浦博物館的。

這里頭莫非真有什么貓膩不成?

一個讓張天元有些不安的想法突然產生。

難道這大東亞博物館,真得已經將手伸向了國內的那些大型博物館了嗎?

他繼續朝下看去。

幾乎每一次主持人介紹玩一個筆筒,都會引起臺下一片驚呼之聲,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接下來這一件,則是清雍正七年顧鈺的竹雕迎駕圖筆筒。

跟中國藏友聯合會的那件相比,這個則更加出色,價格只怕十倍于那件。

竹雕之中最為精工細致的要數顧宗玉,而這件故宮所藏“竹雕迎駕圖筆筒“。

每一個人物動態神情、山石轉折、溪流涌動,都精細到極致。

又是故宮博物院的!

張天元不由眉頭緊鎖起來。

他覺得這個事兒極不正常,必須得想辦法搞清楚了。

作為一個一直都熱心于將國外的中國古董帶回國內的人,這種事兒顯然是無法忽視的。8

,歡迎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