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零六四章 香插

化催生出了許多旁支文化,如香文化、茶文化、插花文化等,香插這種器具,也就在文化的熏陶下,開始擁有了屬于它的獨特氣質與藝術感染力。

第一眼看到這兩件作品,張天元就被驚艷到了。

其中一件輕靈、空透、雅秀,有種一花獨放,清滿乾坤之感。

盈掬于掌心,似有水汽荷香,氤氳撲面,直令人心曠神怡。

張天元由此不禁想到了一個人——明琢玉巨匠6子岡。

世傳6子岡曾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托下基枝,細如絲而不斷。

后人因此以三個字來概括6子岡碾玉的藝術特點:空、飄、細。

空,就是虛實相襯,疏密得當,使人不覺煩瑣而有空靈之感;

飄,就是造型生動,線條流暢,使人不覺呆滯而有飄逸之感;

細,則為琢磨工細,設計巧妙,使人不覺粗獷而有精巧之感。

另外一件纖薄精致的一瓣白菜,葉片翻卷、浮凸有致,葉脈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葉上蛐蛐歡鳴,靈動趣致,惹人喜愛。

白菜在玉雕中有佰財、擺財等寓意。

那些年,那些給過我們別樣感覺的香插,它出于香文化,因香文化的一度衰頹而漸漸遠離人們,但也因現代文化價值觀的回歸而重回我們的視線。

現如今的香之從前,更顯精巧,大小不過一握,方便隨身攜帶,又兼具賞玩與實用兩種價值。

忙碌一天,獨坐靜室,燃一枝幽香,看青煙裊裊升騰,香灰寸寸而落,而得一刻心之恬靜,這也許就是香文化回歸的現實意義吧。

雖然這兩件東西都不是6子岡的作品,但卻都有6子岡的神韻在內,應該是后世之人仿照6子岡的風格雕琢出來的香插。

盡管水平未必能達到6子岡的七成,可是卻又有其獨特之處,并未一味地模仿。

由此可見,這兩支香插應該也是某位玉雕大師的作品,只可惜這上面并未留名,張天元只能通過鑒字訣看出它們是明代晚期的作品,上面還有簡單的風水局。

作為藝術品,這兩支香插絕對是頂級的玉雕,價值連城,而且所用玉料也非常稀有珍貴。

作為風水法器,倒是檔次不高,只能算是九品法器。

可兩者結合,那就了不起了。

張天元真沒想到,這中年婦女手里頭居然有這么好的東西,他真有點動心了。

“怎么樣啊張先生,您愿意來賭一把嗎?”

中年婦女笑著問道。

“既然你想賭,那我奉陪到底!”

都說財帛動人心,可美玉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好,痛快,果然不愧是溫蒂小姐看上的男人,夠膽氣!”

中年婦女嘴角露出了一抹奸計得逞的笑容。

張天元不由暗暗笑了笑,這個中年婦女,最大的倚仗無非就是威廉快要死了,所以威廉的畫作肯定會在短期內升值。

既然如此,不讓那個威廉死也就是了。

這點小事兒,張天元還是做得到的。

威廉的畫作以三十萬美金被中年婦女拍走之后,畫廊就上了杰里的畫作。

這應該也是一種對比式的拍賣吧,這樣一來的畫,就更能看出兩者之間的差距了。

由此可見,這巴蒂畫廊估計也是想要力推威廉的,所以杰里就被當場了可憐的配角或者說陪練了。

兩人的畫風雖然都偏于寫實,可是在寫實的道路上卻走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方向。

因此畫的內容上,也是有著很大的反差,這不容易讓競拍的人視覺疲勞。

“下面這幅畫是新銳寫實派畫家杰里的作品《人生變遷》,相信大家剛剛也都已經看過了,我就不多做介紹了,喜歡的人就可以出價了。”

如果單純聽這幅畫的名字,你可能根本無法了解這幅畫的內容到底是什么。

這幅畫張天元之前看過。

圖上畫一嬰兒在一位戴花環的女人膝蓋上,右邊一披紅袍的卷中年男子坐墓碑上,有陽剛之美。

左邊一白銀須的老翁斜坐石階上,身上有一垂地木制拐杖,雙眼凝視前方,暮氣逼人。

背景是暗樾樹林,天空白云與烏云相間,有田園牧歌般的意境。

戴花環的女人面容嬌美,眼神清澈,她右手塔老翁肩上,左手牽著中年男子的右手,寓意她將人生的三個階段串聯在一起。

杰里在此畫中,營造了一種積極的人生啟迪:在人的一生中,最美好、最陽光的時候是中青年時代。

但讀者是否能夠從中得到些思考與感悟:‘命運有一種無所不能的神力,它使人類永遠都無法逃避從誕生、強大到衰亡這個人生的永恒規律。人應該珍惜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千萬不要虛度光陰,否則后悔莫及。’

象這種人生的理念其實就是古希臘人哲學思想的延續,畫家不過是通過繪畫的形式婉轉地表達出來而已。

照片永遠也無法忠實地還原出這種意境。

或許在真實方面,杰里的畫不如威廉,更不如照片。

可是他的畫是有生命的,是能讓你看到完全不同的東西。

不過這需要真正懂得欣賞一幅畫作的人才能看出來。

普通人,像巴卡約科那樣的家伙,是完全無法瞧出價值所在的,因此他才會說杰里的畫無聊。

畫的底價是兩萬美金,比之前威廉那幅畫的底價要低一半還多。

出價的人肯定是有的,畢竟懂藝術的人,不是他張天元一個,只是這人數跟之前相比,就有點太寒磣了。

拍賣都過去五分鐘了,結果就兩個人競價,而畫的價格也只不過是被抬到了三萬美金而已。

相比威廉那三十萬美金的高價,簡直就太便宜了。

本來溫蒂還想著喊價呢,一看這情況,頓時心里頭也沒底了,在她看來,這里頭這么多人,不可能都不如張天元吧,為什么就張天元說這幅畫好,而別人都不愿意出價呢?

其實她還真錯了,這里頭還真就沒有幾個懂藝術的,他們來參加畫展,多半是給畫廊面子,給席勒面子,另外就是為了投資的,至于藝術品什么的,他們還不如去買莫奈、畢加索的畫呢。

再不濟,十九世紀那些大師的油畫也可以啊。

“三萬美金一次!三萬美金兩次!”

拍賣師眉頭緊鎖,正準備敲定這次競拍的時候,忽然間一個聲音響了起來。

“四萬美金!”

張天元直接就加了一萬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