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九九九章 冷門寶貝

可以說,即便是這樣的拍賣會上,如果眼力不好,真不建議在這里買東西,否則花了大價錢還買不到好東西,那可就虧慘了。

拍賣公司之所以表示不負責拍賣,就是這個原因,他們在合同以及免責聲明之中說的很清楚。

甚至進入會場的時候,外面還掛著非常醒目的牌子“買到贗品,概不負責”。

只要他有這個提示,你還愿意買,那你如果受騙,可就不是他的責任了。

張天元帶著溫蒂四處轉悠了一下,還真是現了不少好玩的東西,只可惜真正看得上眼的不多。

最后,他在一個拍賣翎管的攤位前停了下來。

翎羽在頂珠之下有一枝兩寸長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琺瑯或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羽。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產物,是隨著冠制的革新而誕生的。

清代伊始,便徹底改變了從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之制,而以禮帽代替。

禮帽分兩種:一種為暖帽,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制成,以黑色居多。

暖帽最高處都鑲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制成,由紅、藍、白、金依次紆尊降貴。

二為涼帽,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外裹綾羅制成,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

翎管,就是在頂珠下用來安插翎枝的管子,一般如旱煙管粗細,長兩寸左右。

這東西多為圓柱形,主端有鼻,往下中空,到下端中空部分大如煙嘴,翎子就由此插入。

它的材質有翡翠、白玉、碧璽、琥珀、青金石、水晶、琉璃、瓷、銅等。

清代品級高的文官可佩戴翡翠翎管,品級高的武官可佩戴白玉翎管。

常見清劇中的官員身穿朝服,頭戴官帽,寶石鑲頂,帽后翎管下,必有一枝羽翎微微顫動。

在清代,頂子、翎管加上羽翎,便是此人全部身份地位的標志了。

由于翎管是清朝官帽上的物件,且為清王朝獨有,物稀量少,識貨者不多,因而一直沒能躋身大的收藏系列。

張天元的忘年交李老就收藏有一件羊脂白玉的翎管。

說起收藏的起因,聽李老說是上世紀8o年代他在琉璃廠淘到一件精巧的羊脂玉管子,不知何物,遂終日掛在頸上。

后經古玩市場一位孫姓老者點撥,才知這根玉器大有來頭,是清朝官帽上插花翎的管子,文官官銜級別身份的象征,名曰“翎管”,材質價值和文化內蘊均不可小覷。

翎管攤位上坐著的,是一個看起來非常精明的中年漢子,而且是個白人,從其眼睛之中就可以看出,這家伙絕對也是個奸商。

他的攤位上有很多翎管,都不知道是從哪兒搞來的。

漢子大約四十多歲,長得跟湯姆·漢克斯還有幾分相似。

此時這位漢子正在給圍觀的眾人介紹自己這些翎管的來歷,那叫一個繪聲繪色,竟然是一點也不遜色于中國那些地攤賣家。

“湯姆,你說這些東西是什么翎管?這是哪個國家的古董啊?”

很顯然,說話的應該是中年人的老顧客或者老熟人了,不然的話,不會知道這攤主的名字。

“這個啊,我的這些翎管可都是從中國弄來的寶貝,你們瞧這個,這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白玉翎管,這個是翡翠翎管,還有琥珀、象牙的,都非常漂亮,喜歡的話,就出價吧。”

湯姆笑著說道。

“這東西好像很冷門啊,收藏了能升值嗎?”

有人問道。

“嘿嘿,說你們是外行吧,你們還不信,這的確是冷門收藏,然而冷門有冷門的好處啊。”

湯姆很有行家范地說道:“小眾藏品一直是收藏領域的另類風景。

我認識的中國圈里人透露,小眾收藏至少有兩大好處,其一,因獨樹一幟容易成‘家’;其二,仿品極少。翎管,概屬此列。”

他有時候會蹦出漢字來,大概是有些詞匯用英文不好翻譯吧。

“這個東西到底是用來干嘛的啊?”

因為是冷門,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也屬正常。

湯姆撓了撓頭,看起來有點尷尬了,他畢竟只是一個商人,并不是專業的藏家,所以對翎管還真得不是那么精通。

張天元笑了笑,順便替這幫外國佬普及了一下化,解釋了一下翎管的作用,而后才又道:“皇族(正一品)的紅寶石質地翎管,顏色是鮮艷的辣椒紅;

而從一品翎管雖然也為紅寶石質地,但顏色就要淡一些,泛著點兒紫色;

正二品和從二品翎管都是紅珊瑚質地,正二品為辣椒紅,從二品的為淡淡的粉的紅色;

正三品的翎管多為翡翠和上好的羊脂玉,從三品的翎管則為青玉;

而四品、五品翎管所用的材料就是一些雜玉漢白玉之類了。

這里,寶石的材質和顏色表達著清代官階制度的豐富內容。

翎管的形制也非刻板不變,清代早期翎管的鼻子相對寬厚,至中晚期逐漸變薄,從一個側面可以體味到翎管制作的工藝進程。”

“對對對,就是這位的,我的這些翎管也不是我一個人收的,早在很多年前,有許多歐洲人去過中國,帶回來很多這樣的東西,我的父親因為喜歡中國的玩意兒,就買了回來,現在倒是成了我生意的源泉了。”

攤主湯姆急忙說道。

張天元聽攤主在那里說自己的收藏史,便沒有太多興趣了,而是將目光放到了那些翎管之上。

翎管的價值他沒有說出來,因為怕攤主改變底價。

這些東西雖然在收藏市場上不溫不火,可是卻偶爾能出現令人驚喜的拍價。

目前擁有翎管的人不少,但多只藏一兩件,用作消遣把玩。投入財力精力專項收藏翎管者,就屈指可數了。

即便如此,翎管在拍賣市場的表現也偶有驚艷。

帝都翰海曾拍出一件清代滿綠翡翠翎管,拍價高達93.5萬元人民幣;

國際聞名的Rocs拍賣行也拍出過一個清代滿紅翡翠翎管,價值73萬美元。

而張伯駒在《春游社瑣談》一書中說,李蓮英是三品官,禮帽上的黃楊綠玻璃翡翠翎管,價值一萬多兩銀子。

其實,歷史上青睞翎管的不乏高人。

最為知名的段子來自乾隆時期的寵臣和珅。

相傳查抄和珅贓物時,現了11個滿綠(祖母綠)翡翠翎管和835個各色翡翠翎管。

這個來自《清史演義》第四十三回的故事如果是真,那么,和珅該當之無愧是翎管收藏天下第一人了。

后人依這段演義做了個推算,以當今一個滿綠清代翡翠翎管價值1oo萬元人民幣計,僅和珅的11個滿綠翡翠翎管就已價值千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