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九一六章 無暇是為假

“您這東西花多少錢買的?”

張天元看著那老者問道。

那老者想了想道:“其實這東西并非我買的,而是內地的一個朋友所贈,據說當時花了將近四萬塊rmb。”

“哦?”

“是啊,那朋友還說這只西周時期的古玉,年頭可不短啊。”

老者點頭道。

“老先生,我就給您說實話吧,這東西只是現代的仿品,別說西周了,估計也就是幾周之前的新貨,要么您這位朋友騙了你,要么就是他被人給騙了。”

張天元稍微猶豫了一下,不過最終還是說了實話。

今天是展示他本事的日子,可不是糊弄人的日子,有些話呢,該說出來,還是要說的。

美玉自然人人喜歡,尤其是中國人,對于玉的喜愛已經攀升到了一種極致境界。

中國民間有一個神話傳說——女媧補天。

相傳,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兩神因爭奪權力打起仗來,他們從天上打到地上,最終水神輸了。

氣急敗壞的共工為了撒氣撞倒了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天一下子塌下半邊來,砸了很多窟窿,地也被砸裂了。

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地漏下來,大地上洪水泛濫,到處是熊熊的大火,情形十分悲慘。

女媧為了解救人類,用五彩石補天,用東海神龜的四只腳頂住蒼天。經過幾次努力,女媧終于補好了天。

天地間又恢復了先前的寧靜,天邊出現了五彩云霞。

一切生物又都快樂地生活著。

傳說中的古人為什么要說補天用的是五彩石,而不是隨便找一塊石頭補上呢?

很簡單,因為五彩石具有美感。

從神話中可見早期人類對美學追求。

早期的古人認為“美石為玉”,只要是漂亮的石頭,就可以稱為玉,不強調后來的溫潤、透亮的感覺。

玉產生的一個基礎原因就是由物質上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由物質到精神。

這種精神上獲得的瞬間滿足,我們是可以體會到的。

玉器的繁榮,實際上是精神的追求,是人類逐漸由物質化向精神化方向的追求,是人類文明進化的一個標志。

欣賞玉器要領會八個字:山川精英,人文精美。

山川之精英我們在上面以說過,人文之精美,主要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響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藝,社會諸因素等。

由于雕刻工具和雕刻工藝的不斷創新,加上審美和風俗的各異,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大不相同。

因此,在歷史上的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題風格也各具特色,姿態萬千,競相爭艷。

縱覽古代詩文,我們會把對國家的熱愛寄托在玉石之上,比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我們會把玉寄托高尚的情操,王昌齡的“一片冰心在玉壺”,說的正是內心的無瑕;

我們還經常用“玉樹臨風”“如花似玉”等詞表現美好的容貌,就連對佳人逝去的痛惜都稱作“香消玉殞”。

可見千百年來,玉,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玉就是美麗的石頭。

既然只是上好的石料,那么,為什么國人對玉的喜愛保持了數千年呢?

就從氏族部落說起吧。

早在氏族部落時代,這種美麗的石頭,就被認為是上天的恩賜,她能夠接通天地,是眾位神仙的食物,被高高的擺在祭壇上,等待神仙來食,自身也能仙福同享,壽與天齊。

商朝帝王為了改變人們意識形態,將為神服務的玉轉為君王專用,使臣民相信君權神授,古代的“玉”和“王”就是同一個字。

而帝王所用的琮、鉞等禮器也以玉為材料,在四千年前那種簡陋條件下,只能用皮毛裹著沙子打磨,這些禮器至少要一年半載才能成形。

這種艱辛和虔誠,更體現了從帝王到臣民對玉的崇敬。

玉文化之所以能一直存在,就因為它被眾派學說君子化。

儒家說“君子比德于玉”,道家說“君子被褐懷玉”,可見古代文士將玉賦予了多么崇高的品德。

其實這些印象,也是商周禮器屬性的演化。

玉石的光輝歷史,另她在國人心中地位極其崇高。

另一方面,人們迷戀玉石,也是出于對大自然的敬意,這種敬意不是砍伐之后的感恩,而是對自然之美的膜拜。

這種敬意,就像西方人將黃金比作太陽。

白玉內在又光華,但表現卻含蓄。

這種光鮮以平淡的方式,表現的十分絢爛。

故宮玉研究者楊伯達如此評價:“它既不像寶石那樣清澈透明,一眼望穿,也不像石頭那樣渾濁不透,堅硬干脆,它含蓄內蘊,生動而富有靈性,為文明時代華夏民族所繼承。”

玉的美,外有光澤,內有性格,代表了華夏民族的文化理念。

人們對其自然魅力的追求,永世不衰。

“小先生,您的話我信,但總要說個理由吧,不然難以讓我那朋友心服口服啊。”

老者苦笑道。

張天元笑了笑,心道這位老者的朋友,只怕就是他自己吧。

現在有很多人不好意思說自己的倒霉事兒,都說是自己的朋友或者親人,倒也是令人有些啼笑皆非。

他指了指那塊疑似玉玦說道:“老先生,天然玉石,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瑕疵,您這塊疑似玉玦,做得太過完美,以至于一點瑕疵都沒有,這根本不似天然產生的東西。

我們說說買玉,暴露你身份的一些事兒,在市場上說句話,或者一個小動作,也許商家就能看出你的道行如何……

前幾年,和田玉出現一股收藏大熱,在世界藝術范圍都造成震撼,這種刺激讓很多人覺得有機可趁,還沒啥專業知識,就敢買些玉玩兒,最后被商家忽悠的暈頭轉向。

這些跟風的新玩兒家,有時候在市場上說句話,或者一個小動作,商家就能看出是冤大頭。

去珠寶城看看,有很多人買完玉,在大燈底下照,這就露怯了。

不有這么句話么:月色美人燈下玉,在朦朧的月光下,美人會更美,因為有些瑕疵會被月色掩蓋。

玉也一樣啊,燈光給它加分兒了。

有些商家就抓這一點,不用日光燈,還摻些其他顏色的光芒,嚴重影響買家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