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七八五章 越少越值錢

還有人說為什么古玩市場為什么才賣幾百幾千呢,好比一瓶礦泉水在路邊一元錢,在星級酒店最少10元錢,由于古玩市場的東西百分之97.5的東西都是假的。

如今市面上的古錢幣假的很多,真錢幣是假錢幣的三分之一還不到,假如你有一枚真的古錢幣價值百萬不是傳說。

當然,這話聽著好像是在忽悠人,如果這種話從拍賣公司口中說出來,那就更像了。

不過行業就好比一把菜刀,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

用在廚師的手里能夠做出美味的佳肴,用在殺人犯的手里它就是一把殺人的工具。

不久前,在東山一處工地,東山考古所和東山博物館兩級文物部門發現了兩處清代古墓葬,其中一處墓葬內發現了5枚清順治和康熙年間的銅錢;

更久之前,平邑縣卞橋鎮東卞橋村在挖地基時發現了一個古代錢窖,出土了很多古錢幣。

近年來,隨著錢幣珍藏市場的不時升溫,古錢幣也漸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中,各地錢幣拍賣會上,古錢幣也相繼拍出了不錯的價錢。

近期,在帝都保利2014春拍古錢機制幣金銀錠專場,共成交614件。

創下5430余萬元。

其中清“咸豐元寶”寶泉當五百雕母拍得185萬元錢,成為本次專場的標王。

去年的嘉德春拍上,古錢幣珍藏專場成交率高達88.23,錄得萬元總成交價。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古錢幣具有很大的珍藏投資空間,但珍藏時一定要留意,并非所以的錢幣的都是越來越值錢,要提升鑒賞學問提防贗品,防止只收大錢、名錢、銅錢、好錢四大誤區。

我國古代錢幣可謂品種繁多,款式豐厚,從商代的貝幣,戰國的刀、布幣,到秦代的方孔圓錢,清末的機制幣,其文化歷史價值和珍藏投資價值吸收了不好投資喜好者。

東廣省集藏投資協會古錢幣專業委員會主任葉暉表示,近年來,古錢幣的是長期根本是一路飆升,“十年前幾毛錢一枚的古錢幣,現今價錢曾經翻了好幾倍,并且仍處于走高的趨向。”

值得一提的是,珍品類古錢幣是其中升值最快的,并且在市場上十分受歡送,漲幅很大,拍賣會上更是閃爍全場。

像是2009年嘉德秋季拍賣會錢幣專場中,一枚非常稀有的清代咸豐通寶寶福局背字“大清壹百”拍得196萬元錢的高價;

去年嘉德春拍中,一枚珍罕品——寶源局造背鎮庫大錢刷新了清錢的成交記載,253萬元落槌,而在此之前,這枚“海歸錢幣”曾于2009年上拍于日本東京,成交價折合錢約100萬元,往常短短幾年,價錢翻了2倍多。

2010年嘉德春拍古錢專場中,以100萬起拍的存世孤品——戰國趙鑄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最終以352.8萬元錢成交,刷新了古錢拍賣新紀錄,至今仍然名列榜首。

據悉,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寶貴的質量,更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

這枚“武陽”三孔布屬于非常珍稀的老生坑傳世佳品。

在這樣的環境下,竹子幣也就順勢起來了。

這種竹子幣是1949年貴省鑄,國內稱“貴省竹子銀幣”或“甲秀樓竹子銀幣”,這種銀幣在國外都十分有名。

它是在1949年10月中旬由貴省造幣廠鑄造,所用機器設備除沿用民國時期遺留的部分外,大部由貴省物產公司經理朱邁倉在廣省購辦。

所購設備及在招聘技工于當年7月到達貴城,10月中旬開始試鑄。

從批準正式鑄造,至11月11日造幣廠大部分人員,因聞人民軍已進入貴省而撤離貴城止,開工生產不足一個月。

“貴省竹子銀幣”正面中央為貴城的甲秀樓圖案,外圈上邊緣鑄“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下邊緣鑄“貴省造”字樣,均為楷書。

左右端稍下側分鐫五瓣花圖案,背面為金竹三株圖案,這是因為貴城在宋代即稱“金竹府”,1942年建市時首任市長還以金竹為市徽。

銀幣左右兩邊鐫楷書“壹圓”二字,此幣鑄期短,鑄額小,所以存世很少,據貴省造幣廠曾參與向解放軍軍管會移交的技工回憶,該廠原計劃日平均產量為500枚,據此推算,鑄量應在一萬枚左右。

該幣曾由國黨貴省政府官員于貴省解放前夕,在貴城至云省潰逃途中,用以發放部分軍餉和“資遣費”、“應變費”,流通時間不足一月。

發行后絕大部分在貴省、云省沿滇黔公路的部分地區,流落到民間,一部分被國黨官員攜往香港、寶島及國外。

“貴省竹子銀幣”除以“金竹”表現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外,還在幣面甲秀樓圖案的正門中,鑄有時任貴省政府主席谷正倫姓氏的“谷”字暗記。

下面英文字母tlk則代表造幣廠的廠長謝杰民的英文縮寫,可以說這種鑄幣方法,已經十分先進。

竹子幣背面的三支金竹非常具有省的城市特色,這種做法與之前貴省地方軍閥主政時鑄行的“貴省汽車銀幣”鑄有暗記一樣,在其它地方政府鑄造的銀幣中罕見。

此幣在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貴省解放時時停止鑄造,因為鑄造時間極為短暫,所以銀幣存世量極少,這樣一來價格自然就極高。

雖然鑄造時間段,但此幣的鑄造水平和技術,應該是當時流通幣的的最高水平,無論在制造工藝和原料,科技包括特有的暗記防偽等方面的水平,都是讓人贊嘆不以!

老太太手中的這枚銀元,屬于里邊非常特殊的一枚,其價值應該比大部分竹子幣都要貴一些。

這也是為什么張天元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老人家,咱們名人不說暗話,這枚銀元我可以給你出二十萬,你賣不賣?”

這個價格,是張天元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做出的決定。

同樣的銀元他也曾見過,只可惜那是別人的,那已經是幾年前的事兒了,當是從拍賣行拍下來是三十萬。

雖說這些年古錢幣價錢一直在上漲,可二十萬這個收購價,絕對不低了。

如果讓這位老太太去賣,這東西只怕不會賣到十萬朝上,這就是行內價跟行外價的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