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七五六章 虢國夫人游春圖

第二七五六章虢國夫人游春圖

虢國夫人是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姐,她的生活奢侈、豪華。

畫家在這方面的表現極為精到:紅裙,青襖,白巾,綠鞍,騎鞍上金縷銀絲精細的繡織,都顯得十分富麗。

夫人的體態豐姿綽約,雍容華貴,臉龐非常豐潤,具有‘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特色。

這些足以看出作者的非凡才能和高超的藝術技巧,也說明了作者對生活的細密觀察和創作的嚴謹態度。

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于政事,勵精圖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元盛世”。

但玄宗后期,由于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過起了侈糜艷逸的生活,并分封楊貴妃的三位姐姐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

天寶年間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為“安史之亂”的前幾年,唐玄宗及朝內上下都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

這幅游春圖描寫的就是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兩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場面,與杜甫的《麗人行》相對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楊氏一家勢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

宋徽宗那幅臨摹之作張天元見過,跟這幅十分相似,但也有著微妙的差別。

但這幅畫作者是誰呢?

張天元不由看向了落款之處,那上面清晰標注著“山陰任頤”四個字。

作為一個收藏家,如果不知道任頤,那就太不及格了。

這個任頤就是任伯年,江浙山陰人,落款多為“山陰任頤”。

此人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后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上行者、壽道士等。

任伯年是我國近代杰出畫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

任伯年的繪畫發軔于民間藝術,他重視繼承傳統,融匯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形成自己豐姿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豐富了中國畫的內涵。

他的繪畫題材廣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鳥無不擅長。

用筆用墨,豐富多變,構圖新巧,主題突出,疏中有密,虛實相間,濃淡相生,富有詩情畫意,清新流暢是他的獨特風格。

晚清時期,著名花鳥畫家和人物畫家,與吳昌碩、蒲華、虛谷齊名為

“清末海派四杰”。

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畫和花鳥畫方面,往往寥寥數筆,便能把人物整個神態表現出來,著墨不多而意境深遠。

其線條簡練沉著,有力瀟灑。

他常畫鐘馗,他筆下的鐘馗心胸磊落、不怕鬼,不信邪。

他的花鳥畫,總是把花與鳥連在一起,禽鳥顯得很突出,花卉有時只作背景,整個畫面充滿了詩的意境。

任氏一門中繪畫杰出者亦有之,后有“三任”之說,指其叔伯輩的任薰、任熊,但成就最大的無疑當屬任頤。

任伯年精于寫像,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畫家。

人物畫早年師法蕭云從、陳洪綬、費曉樓、任熊等人。

晚年吸收華巖筆意,更加簡逸靈活。

傳神作品如《三友圖》、《沙馥小像》、《仲英小像》、吳昌碩肖像、為著名詞人與畫家范湖居士周閑所繪《范湖居士四十八歲小像》等,可謂神形畢露。

任伯年的花鳥畫更富有創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純以焦墨鉤骨,賦色肥厚,近老蓮派。

后吸取惲壽平的沒骨法,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于簡逸放縱,設色明凈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這種畫法,開辟了花鳥畫的新天地,對近、現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世紀80年代是任伯年創作的鼎盛時期,創作題材上范圍擴大了,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用隱晦的手段寄寓深情。

90年代,數量很多,但從作品的思想性看似乎沒有超出80年代,但藝術手法上則更加熟練,大膽、概括,特別是花鳥畫,達到“爐火純青”的佳境。

任伯年作品在他在世時即廣為流傳,建國前前畫店、地攤多有出售。

建國后則較少出售,多由國家收購,歸各地博物館收藏。

80年代后民間收藏部分流入香港、寶島、美國、尤以香港為最多。

任伯年現存作品,大多收藏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內。

民間及港、臺私人手里也留有一些他的作品。

香港的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行從1986年開始每年都拍賣任伯年畫作,八十年代末半島拍賣行和協聯古玩拍賣公司也加入拍賣行列,但拍賣較少。

1986年5月第一次由蘇富比拍賣的《人物冊》就達到16萬港元的高價,位列最高層次,以后有所降低,但保持在510萬港元。

1988年有大突破,達到70多萬港元,但小立軸價格較低,不如冊頁。

1990年拍賣的兩幅較大的立軸中,一幅38萬港元,一幅24萬港元,算是較高的。

1991年價格又有重大突進,一幅《鐘馗》立軸達93萬港元,這是現今任伯年作品的較高價格。

2012年,一幅任伯年所繪的《華祝三多圖》拍出了1.67億元,由此開創了海派書畫的億元先河。

可以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漸漸提高,國內對于任伯年的畫那是越發喜歡了,再加上其稀少,所以價錢也就是水漲船高了。

不過上億的價錢終究也只是特例而已,而且這《虢國夫人春游圖》明顯是臨摹唐代張萱的作品,只能算是一件臨摹之作,這價格嘛,很難說了。

但這幅畫絕對精美,張天元甚至可以確定,這比遼省博物館里珍藏的那幅宋徽宗的臨摹作還要漂亮。

這幅《虢國夫人游春圖》的表現手法,最顯著的特色是精練集中,且富有節奏感。

在構圖上,從單行的三騎到兩騎并行,最后三騎并行,既符合這一類貴族出游行列的規律,又像一首樂曲一樣,充滿韻律感,把人的視覺從序曲引導向主題和高潮。

畫面人物的疏和密,分散和集中,色調的輕與重,濃艷與淡雅,甚至對馬匹四蹄動作的安排,都圍繞主題,富有變化。

畫面人物不僅外部特征鮮明,而且個性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