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八一章 韓原古戰場

第二六八一章韓原古戰場

第二六八一章韓原古戰場

“對了張老師,您既然這一次來到了閆城,我有個好地方想帶你去。”

柳憐突然說道。

“哪里?”

張天元問道。

“一個村子。”

柳憐笑著說道。

“什么樣的村子居然值得你讓我去看?”張天元有些好奇。

柳憐笑道:“張老師可曾聽說過秦晉韓原之戰?”

張天元點了點頭。

這韓原之戰他自然知道,學考古的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那就別混了。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大夫里克作亂,連殺二君。

公子夷吾以割讓黃河以西之地為條件請求秦國發兵,助其返回晉國繼位,秦穆公于是發兵送夷吾回晉國即位,是為晉惠公。

晉惠公繼位后,卻背約不肯割地。

秦穆公對此極為惱火。

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求助于秦國。

秦國不念舊惡,賣給晉國大批糧食。

公元前646年,秦國發生饑荒,向晉國求糧,卻遭晉國拒絕。以上事件使秦、晉之間的怨恨加深,于是爆發了韓原之戰。

這個韓原之戰的過程非常有意思,這里就不贅述了。

總之由于晉惠公君臣忘善背德,不得人心,所以士氣不振,一交戰就潰敗;而秦軍將士同仇敵愾,秦穆公決策正確,所以大獲全勝,并俘虜了晉惠公。

晉惠公背信棄義,而秦穆公大善大智。

百姓無罪,借糧賑災,實為大道。

“泛舟之役”,永載史乘。

秦晉交往源遠流長,人們在常談常新的議論中,總在品味歷史留給人們的教益。

只是韓原之戰究竟在什么地方,至今仍然是一個迷。

《史記》記秦穆公“與晉惠公夷吾合戰于韓地”,《左傳》明確地記載著秦、晉“戰于韓原”。

“韓原”究竟在什么地方?而很多地理學辭書中不見闡釋。后世注家說法各異,凡見有如下幾地:

一說“韓原”在“河東”,地當今晉州省河津、萬榮之間:《左傳·僖公十五年》有“涉河,侯車敗”的卜辭,《竹書紀年》也有“秦穆公涉河伐晉”之語。

這里“所涉之河”,被學者肯定為“黃河”。

(清)江永在其《考實》中,據此斷言“韓原當在河東……晉侯曰‘寇深矣’,其不在河西可知。”

林劍鳴先生在《秦史稿》中肯定了江永的“意見是符合實際的”,并于1968年作過實地考察,認為今晉州河津、萬榮間的“形勢確與書中記載相似”。

另一說“韓原”在晉州省芮城縣:《方輿紀要》根據那里有地名曰“韓亭”,斷言“即秦、晉戰處”。

沈長云認為西周另一個韓國在“河東”,具體位置可能在今晉州省芮城縣,也就是韓原古戰場的所在。

還有一說“韓原”在韓城縣境內:唐人李泰在其《括地志》中說“韓原在同州韓城縣西南十八里。”。

而今人吳鎮烽《陜州地理沿革》說“在韓城縣東南二十里。”

張天元本人是比較認可最后這一種說法的,因為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河西地”長期為晉所有,而“韓原之戰”怎么能在河東的晉本土上發生?那么,秦穆公伐晉時所涉之河絕不是黃河。

前面兩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不過這個也只是他一家之言,畢竟韓原之戰的古戰場到現在也沒有被確認發現,這始終是一個迷。

“嗯?難不成你知道韓原之戰發生在什么地方?”

張天元相信柳憐絕對不會信口開河,隨便提起韓原之戰的。

“我不是很確定,但是我曾經去過那個村子,在那里收到過好東西,而且很可能是韓原之戰的遺留物。”

柳憐壓低了聲音說道。

隨后,她便把自己的經歷簡單說了一下。

玩古董的最大魅力在于花小錢賺大錢,在于有一個夢,有機會一夜暴富,不僅能發財,而且能發橫財。

長期浸淫在這個行業里,就有希望,說不定哪一天運氣來了,一下子淘到一件寶貝,價值連城,成了豪富,這是很現實的。

古玩市場里,人頭攢動,涌動著形形色色的人。

男人、女人、老的、年輕的,都張著一雙眼睛,懷著期待的心情,帶著幾分焦灼找尋著。

這些起早貪黑古怪人,一邊逛市場,一邊享受淘寶的樂趣。別看他們沒穿名牌,沒戴名表,沒有酒囊飯袋的大肚子,可是,這些其貌不揚的人里面,千萬富翁能裝不少籮筐,身價不菲的多得是。

這些人中不少是小商小販出身,也有一些是馱了筐子下鄉收破爛的破爛王,他們沒有文化,沒多少見識,更沒有多少資本,可是依舊在古玩行里跌打滾爬,慢慢成了行家,發了家。

有的還成了大玩家,他們實現發家夢唯一能仰仗的就是不怕吃苦,用最原始的走街串巷的手段,到處鏟地皮。

鏟地皮是古玩行里行話,通俗的說就是下鄉收貨。親自到農民手里購買古玩的那部分人,統稱地皮客。

不管是騎著破自行車,還是騎了摩托車,還是開了汽車,都是為了走鄉串戶方便,一路吆喝著穿梭于農村田間,收老百姓家遺留下來的老東西。

說句實話,真正下到鄉里去收古玩,那是苦差事。

不怕風餐露宿,不怕風吹日曬,霜打雨淋,整日顛簸在坑坑洼洼的農村土路上,在老百姓中間游蕩。

很顯然,收貨人不可能整天在一個村子里逛,而是要到好多村子里逛,每天行程上百里,那是要一米一米的走過來,一圈一圈的蹬過來。

為了節約成本,鏟子們住幾元錢的鄉村小旅館,中午啃幾個饅頭,或者吃一袋鄉間小鋪里買的劣質餅干,跟村民們討口熱水喝。

說句不好聽的話,幾乎跟討飯的差不多,吃飯喝水,就在大街上,找個避風的地方蹲下來,干干巴巴的啃。

那種風餐露宿的生活,不堪回首。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可是我,還能算得上天之驕子的人,就是走了一段這樣的路,柳憐就是從這樣艱苦的境遇里走過來的。

前面都提過了,柳憐有一段時間真得非常辛苦,基本上都沒什么本錢,但是又下定了決心要做這古玩生意。

而且也基本找到路子,在高昂的熱情激勵下,她就走上了下鄉的路。

(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8/8837/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