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五三章 三才

“只有充分認識和了解了美學知識才可在創作中運用,而最直接的來源就是繪畫,它的構圖、透視、皴、擦、染、點及筆墨韻味等技法均是可借鑒的。”

“玉雕作品整體形象的創作取決于構圖,只有形象產生了才能去經營它的位置。”

“而經營位置正是中國畫的構圖要決。”

“不僅如此,玉雕創作更講究量料取材,因材施藝,因為玉本身就有其價值所在,不能有絲毫浪費。”

“對玉雕工藝的認識和理解,不能停在表面,應深層挖掘它的現實意義和社會作用。”

“而玉雕作品創作的真正目的何在?”

“在心畫論里是這樣理解的:繪畫的目的就是按照美的規律來表現審美創造。玉雕創作的最終目的與繪畫應有異曲同工之妙。”

“玉雕創作在多方面借鑒中國書畫元素,所以便受到書畫深層內涵影響,合理的布局,獨具匠心的設計,利用自然一切可利用的元素,忘卻知識,利益,全身心投入,體驗一種深入內心的愉悅狀態,才會呈現一件具有和諧之美的作品,這就是玉德。”

“人品就是玉品,胸懷決定技藝,好的作品更是人格魅力的體現。”

“書畫同樣講的是畫如其人,這和一個人的生活閱歷、文化品德、精神境界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

“時代不同,生活不同,每位藝術家心中的概念也就不同,要解放思想,自由創作,不拘一格來展現作品的時代精神,這才是藝術創作的本質和價值所在。”

“藝術的價值就在于它的實用性、審美性和對社會審美意識的推動性。”

“所以,不論是一個玉雕大家還是繪畫大師,深刻理解繪畫藝術與雕刻藝術內在的本質聯系,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對提高藝術水平,創作好的作品,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有著至關重要的提升作用。”

“呵呵,你看看我,說起來就收不住了,你應該對這些不太感興趣的。”

張天元說到這里,看到一旁柳憐眉頭微皺的樣子,不由苦笑了起來,自己這還真是職業病啊,說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一下子完全忘乎所以了。

“沒事兒,我只是在體會你話中的意思,只可惜柳憐駑鈍,竟不能完全領悟。”

柳憐笑了笑,如春風一般,令人瞬間覺得精神大振。

“呵呵,柳姑娘果然是宅心仁厚啊,這都不愿意責怪我。”

張天元笑了笑道:“這樣,咱們去賭石吧,待會兒我就讓你見識見識什么叫做賭石的魔術。”

他知道自己講的有些枯燥乏味,柳憐不可能感興趣的,所以只能通過賭石和解石來讓柳憐感興趣一點了。

“好啊,不過你要怎么挑石頭呢,我好像聽他們說有什么半賭毛料和全賭毛料之類的。”

柳憐好奇地問道。

“半賭毛料就是開了窗的,通過一個開口,能夠看到一些翡翠毛料的情況,不過這種料子一般價格都比較貴。”

張天元解釋道:“全賭毛料就簡單了,沒開窗的,就那種石頭,就是,一般價格相對比較便宜,不過賣相好的,自然還是要更貴一些的。”

“當然了,除了半賭毛料和全賭毛料之外,還要提防假貨。”

“翡翠也有假貨?”

柳憐頓時吃驚道。

“自然有了,這翡翠跟古董一樣,因為價格昂貴,所以很多人想盡了辦法造假,真得是防不勝防的。”

張天元解釋道:“有些料子已經被開過窗了,但是并未發現出綠,可是商販買了下來,又舍不得賣掉,所以就用日本膠等東西進行作假,弄出綠的樣子,讓你上當。”

“說實在的,有些料子造假十分真實,看起來竟有九成與真的相似,你根本無法分辨,所以我經常勸不懂行的人最好不要買半賭毛料,因為貴,而且造假的可能性更大。”

說到這里,張天元給柳憐講了個事兒。

買過翡翠硬玉的人都知道,這里面有“三才”的說法。

又叫“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這也是玉石貴重的原因之一,不過這“三才”里面也是大有玄機啊。

王先生有一個親戚在香港,早年的時候,喜歡到帝都來淘貨,這人興趣廣泛也什么都要,只要和古玩沾邊就行。

當時有人就給了王先生一塊翡翠,托他賣給他的親戚,開價一萬。

為什么那么貴呢?

因為這塊翡翠就是傳說中的“三才”,就是玉石上有三種不同的顏色,也有管這叫“劉、關、張”的,這東西很少見的。

王先生一聽覺得不錯,于是趕緊給親戚把章料送了過去。

親戚一聽這塊玉里有“三才”,很是心動,但一萬塊錢的價格屬實貴了點。

為了驗明正身,他還特意跑到琉璃廠的一家小店里找人看了看。最后買家賣家一談,最終以六千元的價格成交。

順便提一下,這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事,那個時候的翡翠價格還沒有現在那么恐怖。

一個月之后,這位香港朋友又來到了帝都,很大方的把這塊翡翠送給了王先生,什么也沒說就走了。

王先生很是納悶,于是找行家又鑒定了一次這塊翡翠,這才發現原來所謂的“三才”是嗆色嗆進去的。

什么是嗆色呢?

跟炒菜差不多,油鍋底熱了,來一把蔥花往上一撒,這是嗆鍋。

嗆玉也是這樣,不過它用的不是鍋,是激光。

先用酸把玉里面的雜質去掉,然后在玉外面包上一層色紙,用激光把顏色打進去。

這種東西當時看非常漂亮,也檢驗不出來,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慢慢的就會褪色。剛才咱們說的“三才”,就是利用的這種技術。

聽張天元說完這話,柳憐頓時覺得這翡翠行當跟古董行當還真是非常相似,包括這造假,都是異曲同工啊。

“這翡翠總有鑒定方法吧?”柳憐問道,畢竟古董里頭也有高仿品,不過古董的鑒定也有一些比較獨到的方法可以拿來用。

所以在柳憐看來,這翡翠應該也有特殊的鑒定方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