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四六章 黃金消失之謎(一)

第二六四六章黃金消失之謎(一)第二六四六章黃金消失之謎(一)

雖然這些關于寶藏的線索都是支離破碎的,不過可以看出古賢會的野心,這幫家伙分明是想把全世界古代的秘密都掌握到自己的手中。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各類寶藏。

因為不管做什么事情,最缺的還是金錢,有了寶藏,自然就有了金錢。

這一次古賢會派人來富城,主要設計到的是三件事兒。

第一件事兒就是朱紫衣的魔畫,他們要做的就是得到朱紫衣的畫,然后通過化學手段去合成失魂引這種藥物。

第二件事兒就是尋找慈禧富城行宮寶藏。

只可惜古賢會并不知道,這慈禧留下來的寶藏已經被張天元先行弄走了。

或許正因為他們找不到寶藏,才會想要將鐵柱娘辛辛苦苦收藏下來的花錢給帶走吧。

關于朱紫衣的畫,張天元已經問過鐵柱了,鐵柱說他娘當年的確是收藏了一幅畫,署名也是朱紫衣。

只可惜那幅畫早些年因為一場火災給全燒了。

張天元知道鐵柱沒有撒謊,所以也就沒多問。

他對那幅畫并不是特別感興趣,只要古賢會的人得不到,他就安心了。

這一次古賢會到富城來的第三件事,也是張天元一直以來非常關心的事情。

那就是尋找中國歷史上消失的黃金。

黃金這東西,想必大家都聽說過。

張天元尋找到了那么多的寶藏,目前所擁有的黃金也不過才三百噸左右。

聽著不多?

那你需要知道的是,我們國家的黃金儲備也才一千多噸而已,而這個黃金儲備,在全世界排名第六!

排名第一的美國,黃金儲備是八千多噸。

聽起來好像都不多對吧?

如果我們翻開史書以及一些資料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古代的黃金真得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兩漢之前。

以前張天元也很困惑這個問題。

不過古賢會幫他把詳細的資料都給整理出來了。

中國古代黃金的一個重要用途就是皇帝用它賞賜給文臣武將,因此,皇帝賞賜黃金的情況是考察當時黃金總量變化的一個角度。

秦漢時,黃金為當時流通的主要貨幣,官方賞賜、饋贈動輒就是以千萬計,當時中國的黃金之多,令后世驚奇。

秦漢時的黃金之多,常令后世驚奇不已。

顧炎武的《日知錄》、趙翼的《廿二史劄記》對此均有專門論述。

下面是趙翼的歸納:

古時不以白金為幣,專用黃金,而黃金甚多。

尉繚說秦王,賂諸侯豪臣,不過三十萬金,而諸侯可盡。

漢高祖以四萬斤與陳平,使為楚反間,不問其出入。

婁敬說帝都關中,田肯說帝當以親子弟封齊,即各賜五百斤。

叔孫通定朝儀,亦賜五百斤。

呂后崩,遺詔賜諸侯王各千斤。

陳平交歡周勃,用五百斤。

文帝即位,以大臣誅諸呂功,賜周勃五千斤,陳平、灌嬰各二千斤,劉章、劉揭各千斤。

吳王濞反,募能斬漢大將者賜五千斤,列將三千斤,禆將二千斤,二千石一千斤。

梁孝王薨,有四十萬斤。

武帝賜平陽公主千斤,賜卜式四百斤。

衛青擊匈奴,斬首虜萬九千級,軍受賜二十余萬斤。

昌邑王賜故臣君卿千斤。

宣帝既立,賜霍光七千斤,廣陵王五千斤,諸王十五人各百斤,賜孔霸二百斤,賜黃霸百斤。

元帝賜段會宗、甘延壽、陳湯各百斤。

成帝賜王根五百斤。

王莽聘史氏女為后,用三萬斤,賜孝單于千斤,順單于五百斤。

莽末年,省中黃金,萬金者為一匱,尚有六十匱,黃門、鉤盾、尚方,處處各有數匱。

可見古時黃金之多也。

趙翼所列舉的這些黃金數量,雖然據《廿二史劄記校證》的校證者王樹民先生說,有一些小的筆誤,但基本上都可以在《史記》、《漢書》的“本紀”和“列傳”中找到出處,足證當時中國的黃金數量之大。

《漢書》記載西漢皇帝賞賜黃金100多次,《后漢書》記載東漢皇帝賞賜黃金9次,兩次賞賜的黃金數量總共約為92萬斤。

這個大約就是三百噸左右。

這么多的黃金直接拿去賞賜屬下,足見當是兩漢的黃金儲備有多么恐怖了。

試想想,現在中國敢用這么多的黃金去賞賜下屬嗎?

顯然不太可能。

從史書記載兩漢皇帝賞賜黃金的情況變化來看,東漢皇帝賞賜黃金次數不足西漢皇帝賞賜黃金次數的10,賞賜次數減少了90;

東漢皇帝賞賜黃金總額2萬余斤只相當于西漢皇帝賞賜黃金總額約90萬斤的2,賞賜金額減少了98。

由此看來,中國古代黃金大量失蹤的時間似乎在西漢東漢之際。

但是,分析西漢前期與后期的情況,前后也有巨大的差異。

漢昭帝以后,皇帝賞賜黃金總額2萬余斤,只相當于漢武帝以前皇帝賞賜黃金總額87萬余斤的3,賞賜金額減少了97。

當然,漢武帝賞賜黃金數額巨大,在兩漢皇帝中是個特例。

如果不考慮漢武帝的情況,只比較西漢其他皇帝賞賜黃金的數量,漢昭帝以后6個皇帝在91年中賞賜黃金總額相當于漢景帝以前5個皇帝(包括呂后)在66年中賞賜黃金總額的39。

西漢后期皇帝賞賜黃金總額比西漢前期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可以推斷,中國古代黃金失蹤,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開始,而不是在西漢東漢之際。

為什么漢武帝以后中國黃金就開始大量地失蹤呢

對此,這份資料里頭有幾種不同的推斷和說法。

其一,黃金被用于佛事——使黃金日少一日逐漸缺乏。

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一《黃金》載:“宋太宗問學士杜鎬曰:‘兩漢賜予多用黃金,而后代遂為難得之貨,何也?’

對曰:‘當時佛事未興,故金價甚賤。”

趙翼在《廿二史劄記》卷三《漢多黃金》載:

后世黃金日少,金價亦日貴。蓋由中土產金之地已發掘凈盡,而自佛教入中國后,塑像涂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窮鄉僻壤,無不有佛寺,即無不用金涂。

以天下之計,無慮幾千萬萬,此最為耗金之蠹。

加以風俗侈靡,泥金寫經,貼金作榜,積少成多,日消月耗。

故老言,黃金作器,雖變壞而金自在,一至泥金、涂金,則不復還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