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三三章 身份暴露

事情如果只是到這兒,那聽起來還蠻痛快的。

可是張茂林一時的激動,爽快是爽快了,可是卻沒有任何意義。

等他再一次轉悠到這家店的時候,居然發現,那件瓷器又擺在了那里。

他跟店老板據理力爭,結果人家根本就不鳥他。

張茂林是個實在人,實在受不了這種事兒,自那兒就氣病了,雖然事情不算大事兒。

可是一直憋在張茂林心里頭,簡直成了一塊去不了的心病。

后來再加上巖村小學的危房一直得不到改造,終于在一次刮風之后砸壞了一個可憐的孩子。

張茂林這塊心病再加上對孩子的擔憂與自責,就臥床不起了。

聽到這里,張天元不由有些感慨,這個張茂林,著實算是一個剛直不阿的人了。

但就是有點太過剛直了,結果就容易出事兒。

他嘆了口氣道:“兄弟,別多想了,拿了錢給你父親看病去吧,巖村小學的事兒也讓他不要再擔心了,已經有好心人決定新建學校了,以后巖村那邊的孩子,都能在寬敞明亮而且安全的校舍里上學。”

農民聽到這話,不由驚訝道:“這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不信你現在就可以打電話去問問。”

巖村雖說貧窮,但在全國畢竟不算墊底,所以村子里有手機的人還是不少的。

農民打電話詢問了村里的熟人,聽到果然如此,正想返回,突然間想到了一個事兒。

“天啊,那個捐錢修建小學的老板,不會也是您吧?”

他這話一出口,周圍那些人頓時對張天元的眼光都變了。棉花糖WWW.MianhuaTang

巖村小學的事兒,附近很多人都知道。

可知道歸知道,這年頭一所小學要花費不少錢呢,誰也不愿意做那個冤大頭。

不像以前公社的時候,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蓋個小學也沒問題。

張天元沒回答,不過人群中卻有人認出了他。

“天元哥!”

張天元循聲望去,這才發現,喊他的人居然是個二姑家的孩子,也就是他的表妹。

他表妹前幾年就嫁給了定國寺附近的一戶人家。

難怪能認出他呢,這是親戚啊。

“天元?張天元?您是張天元先生?”

方才說話的那位專家興奮地走過來問道。

“不是張天元還能是誰啊。”展飛笑道。

張天元雖然不在乎周圍那些人的議論,可展飛有點受不了了,他相信他張哥買的東西肯定不會虧,所以這個時候,就大方承認了。

“原來竟然是張先生,在下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看起來這珊瑚樹也是在下看走眼了。”

那專家苦笑道。

“這又是為何?”

旁邊有些人不明所以。

“你們不知道嗎,張天元先生從加入收藏人群中以來,就從未看錯過一件東西,他既然花費十萬買了那珊瑚樹,你們覺得那東西還會有假嗎?”

專家苦笑不已。

“竟然是真的!”

“那么那農民說的故事也是真的了?”

“應該假不了!”

“畢竟那可是張天元啊,怎么可能上當受騙。”

群眾向來都是如此,隨風倒也是大多數人的特性了。

之前還都一窩蜂地說張天元被騙,甚至有人更是諷刺挖苦,說張天元不識好歹,居然不聽勸告。

但是現在,風向全變了。

“張先生,還望您指點一二,這件珊瑚樹究竟為何物啊?”

那專家恭恭敬敬地問道。

“老先生不用這么客氣,您之前講的那些話都非常正確的,只是買東西終究還是要講究一個策略。”

張天元笑了笑道:“這件東西,其實是慈禧的一件珍品收藏,你可以直接叫它珊瑚樹。”

“竟然是慈禧的藏品!”

專家驚訝地說道。

“好了,大家也都別圍著看了,大兄弟,你趕緊回去給你爹治病吧,不要耽擱了。”

關于珊瑚樹的具體情況,張天元并不愿意多說,這東西說的越細越麻煩。

“謝謝張老板,那我就先走了。”

那農民感激地看了張天元一眼,才將攤子上的東西收拾了一下離開了。

張天元也想走,不過卻被那個專家給攔住了。

“張老師,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既然今日讓我見到了您,咱們也算是有緣,不如一起去參加定國寺內的香席吧?”

專家笑著說道。

“香席?”

張天元愣了一下,才想到這個香席究竟是什么東西。

我國的香文化發展始于夏,成長于漢,完備于唐,鼎盛于宋,傳承于明清至今。

在古代,香文化是道德的標范,是衡量一個人人格取向的尺度,是人們情操與心性修養的目標與檢驗標準。

古人玩香,玩的是文化、品位、健康。

而在當下,香文化的回歸,更透露出現代人對內心細致、通透的重新追求。

在世界所有香料當中,沉香作為頂級香料是“沉檀龍麝”之首,集天地氣味一體,散食****為一方,被喻為植物中的鉆石。

清明上河圖描繪汴梁時,有多次描繪香的景色,其中就可看到一家香鋪門前招牌寫著“劉家上色沉檀揀香”字樣。

此外,沉香在五大宗教中地位極其崇高,尤其在佛教中更是如此,香為佛使引為修持法門,禮佛貢香清雅淡淳,《香界》云:“花氣無邊薰欲醉,靈氛一點靜還通”。

焚香也是古人抑制霉菌、驅除穢氣的一種方法。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焚香當屬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可以免疫避邪、殺菌消毒、醒神益智、養生保健。

沉香在文人的筆下變得越來越有詩意。

蘇東坡有首《翻香令》“金爐猶暖麝煤殘,惜香更把寶釵翻;重聞處,余薰在,這一番氣味勝從前。背人偷蓋小蓬山,更將沈水暗同然;且圖得,氤氳久,為情深,嫌怕斷頭煙。”

文人墨客的精神文化元素是由琴、棋、書、畫、茶、酒、香構成。文人墨客識香、品香、制香、斗香、成為了一種文化素養的修煉。

由于清代以后戰亂不斷,通俗文化大行其道。由此導致沉香文化在我國失傳至今。

近期隨著我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沉香文化逐漸又回歸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21世紀的今天,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浮泛之風充斥著人們的心靈,香文化已經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未完待續。)

上一章:

下一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