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一三章 鄉村教師

第二六一三章鄉村教師

“已經送醫院了,估計現在還在路上,也不知道脫離危險期沒有。”

小毛苦笑道。

“這樣,反正我們也沒別的事情,還是去一趟醫院吧,你讓人守好那拔步床就行了。”

張天元之所以想去醫院,多少還是因為心里頭有點過意不去,不管怎么說,今天這事兒等于是因他而起的,他既然有一點小能力可以幫助這個警察,那肯定是要幫的。

警察里頭雖說有蛀蟲不假,可是也有很多愿意為老百姓拼命的。

最起碼張天元這些年,見到這樣的警察也不在少數,只可惜混賬總是容易被人記住,而這些真正為了老百姓喪命的警察,卻往往很快就被遺忘了。

小毛本來就很敬重張天元,這會兒聽到張天元這番話,簡直都快哭出來了。

他興奮地點了點頭,便坐上了張天元的車,前往了醫院。

也得虧張天元去了一趟醫院,否則的話,這個警察還真是小命難保了,愣猴那家伙的刀子戳的真夠準的。

好在張天元在手術室外面用地氣幫了把忙,這才將這個警察從死亡的深淵拽了回來。

他準備返回富城行宮的時候,突然間看到了幾個小學生跪在了走廊里,他們的面前站著一個醫生。

這幾個小家伙脖子上戴著紅領巾,還背著書包,身上的衣服一看就是農村孩子穿的。

張天元以前也是農村人,所以很清楚,這種衣服都是從一些大市場里買的,一件也就幾十塊,甚至只有十幾塊。

這樣的景象,別說張天元了,任何人看了都會關注一下的。

“你們幾個快起來吧,讓別人看到了還以為我欺負你們呢。”

那個醫生有點著急,扶起了一個孩子,可是沒辦法扶起別的孩子。

“醫生,你就救救劉老師吧,我們沒有他,就沒辦法上學了啊。”

一個小孩抹著眼淚哭道。

“是啊醫生,我們不能失去劉老師啊。”

“醫生,我們會給家里人要錢的,你一定要救救他啊。”

這些稚嫩的聲音,哭泣的樣子令張天元都感覺到有點眼圈發紅。

這孩子跟孩子之間的差距,還真是夠大的。

他以前看到網上那些校園暴力視頻,真得很難理解,這些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的,不好好學習卻做那種事兒,實在令人無語。

而在一些貧困農村的學校里,孩子們學習都是如饑似渴,哪里還有時間去搞什么校園暴力啊。

真是生活好一點,就沒了很多德行。

“你們這是怎么回事兒啊?”

旁邊小毛看張天元如此關注這個事兒,就湊上前去出示了一下自己的警官證,然后問道。

“警察先生,這個事情真不怪我啊,他們的老師患了病,不是什么絕癥,但是沒錢治療,我只是個醫生,家里情況也沒那么好,總不能幫他墊付醫藥費吧?”

那醫生看到小毛的警官證,頓時有點緊張,就趕緊解釋道。

“這事兒的確不怪你,他們的老師是哪個學校的?”小毛問道。

“巖村小學啊。”

“啊!就是那個只有一個老師的巖村小學?”小毛驚訝地問道。

張天元皺了皺眉,他好像之前在地下迷宮里看到的那個小學的名字就是巖村小學。

“小毛,這到底怎么回事兒啊?”

張天元有點好奇地問道。

小毛嘆了口氣道:“這事兒就說來話長了。”

巖村最初的校舍在村子的一所破廟里。

曾經堅守在這里的老師是劉老師的爺爺,他爺爺畢業于互助一中后回到了這個山村。

在村里人的幫助下,在村廟里開設了學堂,因為只有他有文化,理所當然的成了村里唯一的小學教師兼校長。

這也就是當時的巖村小學,開始接納村里的孩子讀書。

后來,劉老師的父親從寶城中師畢業后也回到了互助,在當時的班彥小學任教。

他的父親看到年邁的爺爺已經無力教學后,在爺爺的動員下來到了巖村小學。

村里的廟,也就是這個學堂由于年久失修,不得不搬到另外一個山頂,將校址選擇在巖村這片稍微開闊的平地上。

這所只有5間平房的學校,是劉老師的父親在鎮教委的幫助下建起來的,村里的孩子們都在這所只有一位教師的學校里上學。

學校條件差,教室地面坑坑洼洼,窗戶上的木楞多數也已被蟲蛀爛。

黑板也爛了一角,課桌也不夠用,劉老師就將課桌集中擺在教室中間,兩三個孩子擠在一起。

如今的校舍雖然經過了幾次的維修,也已成為了危房。

當人們問及劉老師為什么留在這里時,這位樸實的西北漢子略有些靦腆的說。

他的爺爺和父親先后在這個學校,他因幾分之差而與大學失之交臂,八十年代的他在離村子9公里外的班彥小學當了民辦教師。

父親從巖村小學退休后,再也沒有老師上山來教學。

就這樣,1990年劉老師在父親的鼓勵下回到了巖村,在這里開始了他一生的堅守。

由于山里人的思想意識落后,前些年巖村小學的學生每年都在減少。

有時候只有幾個學生,劉老師繼他爺爺、他父親,成為這里唯一一位校長兼老師。

他對孩子們得不到教育而痛心疾首,于是,沉重的雙足一遍遍丈量著蜿蜒的山路,一家家,一戶戶地去做思想工作,甚至用他微薄的工資支付學生的學費。

唯一的希望就是家長們讓自己的孩子來讀書,因為只有讀好了書,才能走出這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看到外面的世界。

現在國家實行了九年制義務免費教育后不收費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有了轉變。能把孩子們送到學校讀書。

但是在很多時候,由于孩子們上學遠,他還要在上課前去接他的學生,經常是背著小的、領著大的,腳步幾乎走遍了這個山溝。

他說,一所小學承載著山里的教育使命,沒有老師,沒有資金,辦教的路任重而道遠。

加上村里住戶分散,交通不便,村里的家家戶戶吃水要用牲口馱,這一道道天然的屏障,阻擋了人們通往外面世界的腳步和夢想。

這里的孩子需要教育,然而環境條件的惡劣,很少有老師能在這樣的山區小學安定下來。

(未完待續。)

關鍵字: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