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四四九章 玉壺春瓶

“你還是給老師留點吧,這是我們神羅民俗食品公司的實驗作品,那個飲料你也嘗嘗,喝了保管你不再想喝什么涼茶或者可口可樂了。”

張天元笑瞇瞇地說道。

對于自己的產品,他這點自信還是有的。

“吹吧你就!”

秦飛雪說著話,不過還是拿了一瓶飲料打開了蓋子,抿了一小口。

“飛雪你干什么?”

只見秦飛雪突然間從箱子里抱了四五瓶飲料,就往門外跑去。

“我拿給店里的人嘗嘗。”

“站住!”

張天元沒好氣道:“這東西是咱們公司生產的,你要是喜歡,到時候買幾箱就是了,這可是我送給老師跟師母的,你自己喝沒關系,別帶走啊。”

“沒事兒沒事兒,讓她拿幾瓶吧,以后我再買就是了,你還是給老師看看這件東西的好壞吧,對了,我干脆把這東西的主人也叫來,當面說比較好。”

李明光此時更關心的還是自己那件瓷器。

“行,老師您叫他過來吧。”

張天元倒是沒反對。

這年頭,在中國,甚至在世界上,感質疑他張天元鑒定能力的人絕對不會太多。

他的本事那不是吹出來的,而是通過一件件一樁樁的事情積累起來的名望!

在等待瓷器主人過來的當口,張天元隨意看了看那個裝著瓷器的木質盒子。

盒子不小,估計瓷器也不會太小。

一般來說,燒制大型瓷器的難度要比小瓷器高,所以市面上大瓷器的價格也是比小瓷器要高上不少的。

過了一會兒,瓷器的主人來了,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看樣子,估計也是學校的教授。

“我來介紹以下,這個是明教授,明教授,這就是我給你提起的小張,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天元。”

“是嗎?”

明教授那眼神,似乎并不怎么信任張天元。

“早聽說過張天元的名氣,不過今日一見,原來就是個小孩啊,我說李校長啊,你真準備讓這樣的孩子來鑒定我這件寶貝?”

不等李明光說話,張天元淡淡說道:“哦,明教授不信任我,那不知道信任誰呢?”

“最起碼也應該是故宮博物院的瓷器專家。”

明教授開口說道。

“呵呵,那真對不住了,我還真不是故宮博物院的什么專家,只是很不不幸,那些專家見了我都得尊稱一聲張老師,您倒是比他們還厲害啊?”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李明光,碰到這樣的人張天元絕對都不帶多說話的,你愛怎么樣怎么樣,關我屁事。

李明光見情況有點僵,急忙說道:“明教授啊,你別看小張他年紀小,可是神羅博物館的那些古董可都是他弄回來的,有很多是他親自鑒定出來的。”

“李校長,你不要怪我,實在是這東西對我來說太重要了,你也知道,我現在正在搞一個科研項目,但是很久都沒有出成績了,校方和國家已經不愿意投資了,可是我覺得這個事情還有搞頭,而且馬上就要出成績的。”

明教授有點激動地說道:“這個寶貝是我珍藏了幾十年的,從來沒想過賣的,不過這一次圍了這個科研項目,我也是豁出去了。”

“明教授,你的情況我都了解,其實我也很看好你那個研究項目的,奈何學校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所以就算我打算幫你,也是幫不到的。”

李明光嘆了口氣道:“你這個項目資金缺口太大了,就算是這個古董賣上了錢,也補不過來啊。”

“不,應該夠了,我有一種預感,再有上千萬的投入,我就能把它搞出來,將來創造出來的利潤,絕對能夠改變整個能源市場的。”

估計很多人都知道。

現在關于能源,有兩種研究方向。

一種是尋找新能源,目前來說還處于初步階段,情況并不是很好。

另外一種則是盡量最大化利用現有能源。

比如說電能。

如果可以做到一度電就能夠讓電動汽車行駛一千公里,甚至幾千公里,那帶來的變化依然是巨大的。

而這個明教授研究的就是這方面。

他搞出來的節能汽油,理論上可以節省十倍的用油量。

也就是說,以前能跑一公里的汽油和柴油,如今就能跑十公里,這帶來的進步雖然說不如新能源那么恐怖。

可是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本來張天元對這個明教授是沒什么好印象的,不過聽到這里,他倒是產生了一絲興趣。

這樣的人,要么是瘋子,要么就是真正的天才科學家。

既然連李明光都看好這位明教授,他覺得這人的研究可能就是估計差不多了。

即便真得不能實現,自己幫忙鑒定一下瓷器而已,也沒什么問題。

“老師,我可以看看那件瓷器吧?”

“明教授,怎么樣?讓我這學生給你看看沒問題吧?”

“看吧,我也認命了。”

李明光將木制的盒子打開,露出了里面的瓶子。

“這器型應該是玉壺春瓶啊。”

張天元接過了李明光送過來的白手套,戴上之后,就仔細觀察起了這個瓶子。

器型絕對是玉壺春瓶,而且很大,他大概目測了以下,估計有五六十公分的樣子。

底色為白,上面繪制有單一的天藍色圖案,從表面上來看,這瓶子的確做得很漂亮,這一點毫無疑問。

玉壺春瓶又稱玉壺賞瓶,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

流行地區廣,沿用時間長,宋以后歷代各地窯場均有燒制。

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

基本形制為撇口、細頸、垂腹、圈足。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

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

這種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

可以說,玉壺春瓶這種器型存世量非常大,值錢的很值錢,而便宜的也非常便宜。

“小張啊,你可得看仔細店,這瓶子關系到我的研究成果能不能問世,一定不能看錯了啊,求求你了!”

明教授此時早就沒有了之前的氣勢,他現在只希望張天元嘴里頭不要說出“贗品”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