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三一八章 貴賓

第一三一八章貴賓

《》

第一三一八章貴賓

神羅博物館開業在即,自然人手方面都已經齊備了,幕后老總自然是張天元,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兒,因為神羅博物館就是神羅集團的附屬企業。

國內知名收藏家、鑒定家,曾經在國家化部門任職的王政君擔任博物館的第一任館長,另外還有國家地質大校長李明光、著名收藏大師董塾、李書恒擔任名譽館長。

常務副館長有兩個,一個是何沖,主要是協助王政君搞實際業務,另外一個則是竇曉玲,主要負責博物館的宣傳以及推廣工作。

有這些人領導,張天元壓根就不用操一分錢的閑心了,這一點在這一次籌備開業典禮這個事兒上就已經顯現出來了,他實在是沒做多少事情,基本上都是這幾個人幫忙給完成了。

論專業經驗、論管理水平、論行業人脈,這些人絕對比張天元要厲害得多。

另外中層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王政君、李明光、董塾、李書恒這些人的得意弟,這些人雖說位不高,但是專業水平和從業經驗絕對是頂尖的,張天元用的放心。

當然了,也有一小部分是李明光從大里給介紹的研究生和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畢竟知識也是需要的。

至于基層管理人員和員工,則大部分都是從上浦的神羅職業培訓校招來的,自己家的校,水平如何自己最清楚,這個職業校可是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成為了響徹中國南北的知名培訓校。

當然了,論術水平,跟高等府沒辦法比,但是論實際操作經驗,論職業從業能力,那絕對是完爆那些大的,這可不是吹的,尤其是在古董博物這一行。更是如此。

合理的人員構成,絕對讓張天元有理由相信,神羅博物館的未來是光明的,是充滿了希望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當然了,用人就得付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而且神羅集團對待公司員工一向都非常不錯,這就需要比較大的開支了。再加上博物館的日常運維,估計一個月花費在一萬上下。

這筆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換了一般的企業,估計腦袋都要大了,不過張天元倒是不怕,因為他不需要博物館賺錢,只要能收支平衡,甚至稍微虧一點都沒事兒。

自然了,天底下沒有喜歡賠本賺吆喝的人呢,張天元也是一樣。隨手賠本什么的他可以接受。但如果真說起來的話,他自然還是希望博物館可以盈利,如果能賺大錢的話那就更好了。

畢竟咱這是私人博物館啊,沒有國家的資金扶持,很多事兒都得自己掏錢,如果成為一個累贅,拖垮了整個神羅集團可就不好了。

這要賺錢,那就得收門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按照物價局的標準。再加上博物館高層的集體商議,最后參照其余博物館的情況,擺在張天元面前的就是一份比較合理的票價表了。

國內成年人票價是80,進去之后可以參觀博物館所有的地方,甚至那些劇目都可以免費觀看。不會再另外收任何錢,六歲以下兒童全部免費,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下則可以持半價票,另外生和殘疾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也可以持半價票。

這個票價雖然有很是都是半價優惠,不過張天元覺得挺合理的,因為國內很多旅游景點都是這么弄得。自己不需要過特立獨行了,該怎么辦就怎么辦,雖說少賺點錢,可是卻提升了名氣,也不是壞事。

當然,這只是針對中國人的票價,對于老外,還有另外的票價規定。

只要是外國游客,除了六歲以下依舊免費之外,其余的都是全價,而且票價并不是80,而是160元。

有人說這是對老外的歧視,會影響博物館的聲譽?

那就錯了,因為國外很多大型的博物館比他干得還過分,對自己國家的人是免費的,對外國人則是收費的,如果張天元那么做都算是歧視的話,那外國人這種做法豈不是更甚了?

國內整天都有人喊著要與國際接軌,那張天元也接一次軌吧,反正咱們是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人來了多掏點錢就算是行善積德了吧。

其實真要說起來的話,神羅博物館對老外的吸引力還是蠻大的,首先青銅器這一項,這是全世界都承認的中國藝術,跟國畫還有書法不一樣,跟瓷器也不一樣。

另外,像皮影戲、京劇、秦腔等等傳統的藝術形式,這也是老外喜歡的東西,畢竟夠新鮮嘛,很多老外來到中國可不是為了吃西餐看洋玩意兒的,那些在他們自己國家就能看到很多,他們來中國,為的就是看中國特色的東西,而張天元就把這些傳統的東西放在他們面前給他們看。

還有一點,張天元剩下的畢加油畫也都掛在了西方展覽館里面,另外還有從海下宮殿里面弄來的一些西方藝術,估計都是當時被海王他們搶了放到海下宮殿的,只可惜拿出來的畢竟有限,只有一二十件,還都是小玩意兒。

但這些東西貴在稀罕啊,有些甚至還涉及到了西方人最迫切想要知道的大航海時代的故事和歷史。

這些東西,都是吸引外國游客的關鍵。

當然了,這只是個開始,既然外國佬可以用中國的藝術來賺中國人的錢,那他張天元就可以用外國人的藝術來賺外國人的錢了,這都不是個事兒,這年頭,只要你有錢,有本事,你就能搞來那些東西。

另外,張天元這一次并沒有用傳統的方式去發放請柬,因為他覺得自己要請的人實在多了,如果說一家一家發放請柬的話,不僅浪費時間,而且也浪費精力,不是什么聰明的事兒。

于是張天元就讓竇曉玲花錢在國家電臺上刊登了一則公告,這是一份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請柬,只要是熱愛收藏、喜歡古董的人,都可以在這一天來到神羅博物館。

這份請柬一經播出,就引起了網絡上的激烈討論。

夸贊的有,當然罵的也有,不過不管是夸贊還是罵聲,反正是很快就成為了各大新聞網站、論壇的熱點討論話題,這簡直比廣告的宣傳效果還好,張天元真得是非常滿意!

“張老師,您來了啊,里面請,今兒人比較多,就沒法照顧您了啊……”

這個張老師,是張儒生。

張天元站在博物館門口,跟王思遠、聶震、何沖、竇曉玲以及王政君一起迎接來賓。

他們今天穿得就比較有特色。

說起來,為了今天這身衣服,可是沒少折騰,究竟是要民國范?還是要漢唐風?

這真得是個值得考慮的大問題。

最后思前想后,經過一番折騰,干脆來了個更接近漢唐的長袍,畢竟這個時候天氣還熱,就不穿褂了,這袍也是做得講究,比較薄,透氣性好,穿在身上也不會熱,再加上博物館有中央空調,天氣倒也不算大的問題。

他是這么穿的,別的幾個負責人也都基本是一個風格的著裝,顏色趨于大紅,主要是圖個喜慶嘛。

張天元感覺這有點像自己跟柳拍婚紗照的時候選的一套中國傳統的新郎衣服,只不過進行了一些改良而已。

今天可是博物館開業的第一天,張天元不能再讓王思遠和聶震幫自己接待客人了,他是必須得親自上陣的。

柳夢尋此刻也在里面正收拾著裝的,雖說不是新婚,可柳夢尋作為張天元的妻,也有理由跟著張天元一起迎接來賓。

里面那些客人倒是不用他們來陪,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對古董有興趣的人,隨便一個話題,都能聊得非常盡興,更何況還有那么多的工作人員呢。

“張老弟啊,你這事業真得是做得越來越大了啊,老哥哥我是甘拜下風。”張儒生抱了抱拳笑道:“這是賀禮,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

張儒生將禮物遞給了一旁的工作人員,繼而嘆道:“可惜老師他不能來,他跟你雖說只有一次交流,但是我看得出來,他對你可是十分器重啊,奈何這世上總有許多事情不能盡如人意,唉。”

“張老師何出此言啊,能得到元尊大師的賞識,已經是我張天元的福分了,‘神羅博物館’這塊匾額都是他老人家幫忙寫的,我還能要求什么呢?”張天元說道。

“行,有你這句話,估計老師也是心滿意足了,就不耽擱你的時間了,我先進去,今天你這神羅博物館開業,感覺比上一次新婚還熱鬧啊,居然來了那么多的老外,這可是讓哥哥我大開眼界。”張儒生看到人群之中有很多老外的影,就知道這么一段時間,張天元真得是做了不少大事,如今不僅在國內,就連國外也有了他的一席之地了。

張儒生又抱了抱拳,然后徑自走了進去,里頭他認識的人可不少,隨意找個地方一邊聊天,一邊說說今日這盛會,倒也不錯,今兒這博物館里頭備的茶水也不差,再加上臺上更是有角兒在唱大戲,感覺一下好像回到了幾年前似的,這真是不錯的,畢竟是博物館嘛,就要給人穿越時空的感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