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二二九章 九鼎

張天元不怕莫邪拒絕交易,因為就算拒絕,他也不會有任何損失。相信警方也不會反對他這么做的,畢竟如果只是小件的交易的話,也沒辦法挖出更多的料來,釣不到大魚,只是釣點小蝦米,那就沒有意思了。

那邊沉默了許久之后,莫邪突然問道:“張老板,你是不是跟警方合起伙來想要坑我啊,我記得你這個人很謹慎的,怎么會主動提出要大件的重器呢?”

“小人之心!算了,愛談不談,反正這個事情,是你來找我的,我要不要你的東西都能活,那么就這樣吧,掛了。”張天元額頭上已經滲出了冷汗,他知道莫邪這個時候說的話是在詐他,想要套他的話,所以他才更應該堅持,不能讓對方看出任何破綻來。

“別,別掛啊,這說得好好的,怎么就要掛了呢。張老板,你也別怪我多疑,這青銅重器不管是運輸還是交易都極不方便。我可以在包里面放幾件小東西出手,但這著青銅重器卻是太大了,根本就不可能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警方查獲的。”莫邪急忙攔住張天元說道。

張天元自然沒有掛機的意思,聽到莫邪這話,臉上露出了笑容,但是話還是說得很決絕。

“莫邪,你也太小看我張天元了吧,只要你愿意交易,我可以去銅柱縣跟你交易。運輸的事情全部包在我們身上。讓你運我還不放心呢。我的底細你應該很清楚,運送這樣的東西,還不是問題,實在不行,我動用軍方的車,難道還運不到帝都嗎?只要東西到了帝都,我想怎么編都行。”張天元一副嫌棄的口氣說道:“你想幫我運貨,還不夠資格,只要你那邊別出事兒,我這邊就不會出事兒。不過我聽說你有幾個兄弟好像因為私下里出售青銅器而被抓了,這種人趁早踢出去,不然會壞事兒的。”

不僅將自己身上的責任一腳踢了個干凈,而且還把責任推到了對方身上,張天元這個手法也是玩得無賴。

接下來,就是寂靜的等待。

張天元知道,莫邪在考慮,甚至有可能在跟別人商量。

“張老板,待會兒我再給你打電話。”或許是怕商量的話被張天元聽到了,莫邪說了句話,就把手機掛了。

這一等就是半個多小時,張天元已經開車回到了家中,莫邪的電話才打了過來。

不過這個電話,張天元并未著急去接,不能你想掛電話就掛電話,你讓我接電話我就接電話吧。

他這可不是傲嬌,而是故意要拿一下莫邪,讓莫邪清楚這個事情上他是不著急的。

電話聲響了足足一分鐘時間,然后自動掛掉了。

然后等到張天元洗了個澡出來,電話才又響了起來,這已經是二十分鐘之后了。

“張老板生氣了?”

“生氣?沒有啊,我只是剛剛回到家里洗了個澡,沒辦法接電話而已。”張天元淡淡說道。

“好吧。張老板,我已經想好了,準備跟你做這一筆交易,我的東西絕對是好東西,你找個時間來銅柱縣看看吧。”莫邪說道。

莫邪跟自己人商量過了,銅柱縣可以說是他們自己的地盤,只要張天元到了那里,那一切就是他們說了算了,到時候就算張天元真得跟警方合作了,他們也能輕松搞定。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敢最終下這個決定。

“哦,都有什么東西啊,讓我聽聽。”張天元淡淡說道。

“張老板一定會感興趣的。”

“哦?什么東西,說說看。”張天元覺得莫邪應該不會無的放矢。

“張老板應該聽過九鼎傳說吧?”莫邪就是不肯一下子把話說完,非要一點一點說,就是為了勾起張天元的興趣。

“九鼎?是什么時候的九鼎?”張天元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九鼎。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則興,鼎遷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征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顯王時,九鼎沒于泗水彭城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利象征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武則天、宋徽宗也曾鑄九鼎。

他之所以詢問究竟是什么時候的九鼎,就是想知道這九鼎是后世重鑄的,還是商周時期的那個九鼎,如果是那個的話,就太牛了,不過估計可能性不大,畢竟大禹九鼎現在只能算是傳說,實際上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它們是存在的,甚至并不知道這九鼎的樣式如何。

以至于甚至有專家說九鼎其實并不是九個大鼎,而是一個鼎它的名字叫九州鼎而已。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的,不過這個東西是在陜州弄到的,而且是從唐代的墓之中得到,估計可能是唐代的九鼎吧。”莫邪想了想道。

聽到這話,張天元自然是有些失望的,畢竟唐代的九鼎,跟商周時期的那就沒有可比性了。

但是失望之后,卻又是知足了。

準確的說,這唐代的九鼎應該算是武周的九鼎,是武則天鑄造的。

武則天登基后的女皇要利用儒、佛、道的思想來鞏固地位。制禮作樂,向來是帝王的能事。武則天享明堂、置七寶、封神岳、作大樂、鑄九鼎。九鼎是古代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相傳禹鑄九鼎,以象九州。武則天知九鼎難求,遂重新鑄之。

神功元年四月,鼎成,置于洛陽明堂當中,神都鼎名永昌,高一丈八尺,容1,800石。冀州鼎名武興,雍州鼎名長.安,兗州鼎名日觀,青州鼎名少陽,徐.州鼎名東原,揚.州鼎名江.都,荊州鼎名江.陵,梁.州鼎名成,均高一丈四尺,容1,200石,各圖山川物產于其上,共用銅56萬余斤。

如《資治通鑒》引記:“則天順圣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夏,四月,鑄九鼎成,徙置通天宮。豫州鼎高丈八尺,受千八百石;余州高丈四尺,受千二百石;各圖山川物產于其上,共用銅五十六萬七百余斤。太后欲以黃金千兩涂之,姚濤曰:‘九鼎神器,貴于天質自然。且臣觀其五采煥炳相雜,不待金色以為炫耀。’太后從之。自玄武門曳入,令宰相、諸王帥南北牙宿衛兵十余萬人并仗內大牛、白象共曳之。”

如果史料記載準確的話,九鼎共用銅五十六萬斤,那平均下來豈不是每個都有六萬多斤了?

要知道,目前國內已知的最大的鼎就是司母戊大方鼎,也不過才是區區八百多公斤而已啊。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器貴重文物,它是迄今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鼎大得可以做馬槽,所以人們又叫它“馬槽鼎”。

關鍵這司母戊大方鼎還是合金,并非單純的青銅鑄造。

人們又對銅、錫、鉛三元素用化學分析的沉淀法進行了定量分析,結果表明大鼎的合金成份是:銅占84.77,錫占11.64,鉛占2.79,這一分析與《周禮.考工記》上說的“六分其金而錫居一”的記載基本是相符的。

如此的話,估計武則天的九鼎也應該是合金的,一個的重量絕對不會少于七萬斤。

這有點不太可能,畢竟利用現代技術鑄造出來的世紀寶鼎也才區區一點五噸重,也就是說一千五百公斤左右而已,這相差也太遠了一些。

所以張天元估摸著這史料記載可能有出入,又或者雖然是用了五十六萬斤青銅不假,但其實大多數都被浪費掉了,只有一部分真正用來鑄鼎了,這樣的話才合理。

想到這里,他就問了一句:“莫邪,你說這鼎是武周時期重鑄的九鼎,我暫且相信吧,那么你有沒有稱過那九鼎之中最大的一個由多重?”

“稱過,足足一千八百公斤!比那個司母戊大方鼎還要重得多,而且也大得多。比咱們國家送給聯合國的世紀寶鼎還要重。其余的八個我也稱過了,都是一千二百公斤,每一個都比司母戊大方鼎要重。我告訴你這個,就是想說,這些東西,絕對是稀世珍品,但交易起來也比較麻煩,所以我想讓你先給個價,然后咱們再談交易的事情,畢竟風險太大,我可不敢冒險。”

一千八百公斤重的大鼎?

這也太假了吧,如果是真的話,這一次只怕是要真正震驚整個考古界了,估計張天元的博物館只怕是得不到了,政府肯定是會努力促成放入帝都故宮博物院的。

真是不甘心啊。

不過仔細想想吧,得不到這九鼎,那政府根據協議,就應該多給他一些別的青銅器,所以他應該最后也不會吃虧,只是這個事兒吧,總覺得有些郁悶。R1152(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