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九零八章 雍正之死

“這個東西好像是雍正年的物件啊,而且這上面的圖……?”

李明光將那鼻煙壺翻來覆去的查看了一會兒,確認了這鼻煙壺的年代,應該是康熙年的,不過他顯然并不是很在意這東西的年代,倒是比較關注那上面的圖案。∏∈∏∈,

“這圖案!哈哈哈,我今天可真得是太幸運了,沒想到一天之內,居然見到了自己十多年也沒找到的東西,哈哈哈,真得是太好了,太好了。”李明光說著話,居然是激動得將眼淚都給笑出來了。

“老師,您說的這個歷史懸案到底是什么啊,說得我怪心癢癢的。”張天元從未見過自己的老師李明光如此失態,便忍不住問道。

“其實這個事兒,你們估計也是知道的,那就是雍正之死,雍正是怎么死的,到現在也是個謎。”李明光這才停住了笑聲,說出了自己研究的課題內容。

對于一個喜歡歷史的人來說,就算這只是歷史中一個很,卻是縈繞心頭的難解之題,如果搞不清楚的話,他們只怕是到死都不會瞑目的。

也正因為如此,李明光才會如此放縱的大笑,完全不顧自己的形象了。

“雍正之死啊,這個我倒是聽說過。”張天元對這個事兒,那肯定是聽說過的,畢竟他是考古學畢業的大學生,對這些歷史懸案,那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涉獵的。

“雍正之死,始終是被層層神秘濃霧掩蓋的歷史之謎。官書對雍正之死的記載非常簡單,所以。歷來對其死因猜測頗多。有傳說是被呂四娘刺殺的,還有說是被宮女、太監縊死的。除此之外。許多學者猜測是被丹藥毒死的。這些說法,哪些是可信的?我到現在也沒搞明白。原來老師您一直研究的課題就是這個啊?”張天元其實也挺關心雍正之死的,他以前看過《雍正王朝》那部電視劇,單純從電視劇的內容來說,對雍正這個人的勤勉和剛正還是很喜歡的,至于其它,他并不是很感興趣,他也曾想過,如果雍正能夠多在皇帝的位子上待著,清朝會走向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呢?

當然。也僅僅就是揣測罷了,或者單純的意淫,并無實際意義,不像人家李明光,那可是真正研究這個的。

李明光一提到這個事兒,立即就來了興致,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就開始講了起來。

關于雍正之死。史書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前一天,雍正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當晚即死掉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沒有記載。據雍正的心腹大臣張廷玉的私人記錄,當時雍正七竅流血。令他“驚駭欲絕”。

雍正暴卒,官書不記載其原因。這自然就引起人們的疑惑,再加上當時關于他為人的傳說和評論頗多,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猜疑,于是各種不得好死的說法就產生了一種說法認為,是被呂留良案中逃脫的呂四娘入宮刺死的。

其中一種說法是被呂四娘刺殺的。此說到今天仍頗為風行。1981年,考古工作者曾發掘雍正地宮,未打開即作罷。可是社會上傳說棺材已經被打開,雍正有尸身而無頭。

那么,呂四娘的來歷究竟如何?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有的說是呂留良之子,進士呂葆中的女兒,在呂留良案中,她攜母及一仆逃出,為替父祖報仇,習學武藝,后來潛入宮中,殺掉了雍正。還有一種說法是,她的師父是一僧人,原為雍正劍客,后不樂為其所用,離去,培養了這位女徒。

李明光一直認為,這些說法都沒有道理。雍正處置呂家,戮尸、斬首之外,呂留良孫輩均被發配邊遠地方為奴。乾隆時,呂家的后代有開面鋪、藥鋪的,有行醫的,還有人成為捐納監生,被清政府發覺后,改發配黑.龍.江為奴,后住齊.齊.哈.爾。

呂氏后裔俱在,不過遭到嚴格管制,不能自由活動,當然更不能替祖上報仇了。呂四娘主仆三人的逃出是不可能的,當時辦理此事的浙.江總督李衛以擅長緝捕盜賊而著稱,他奉命兼管江.蘇盜案,若呂留良后人果有逃出的,他自然有能力搜捕到案。再說他曾為呂家題過匾,呂案發生后雍正沒有責備他,他心懷畏懼,下死勁處理有關人員,完全不會讓主犯的子孫逃脫。

被宮女、太監在其熟睡時用繩縊之說,是民間把明世宗事安到清世宗身上。還有一種傳說,說雍正九年,宮女與太監吳守義、霍成在雍正睡熟時,用繩縊之,氣將絕,用太醫張某之藥而愈。

李明光告訴張天元說,這是子虛烏有的事。在明朝倒發生過類似的事。明世宗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世宗被宮婢楊金英等縊而未死,用太醫許紳之藥而康復。雍正和嘉靖都廟號“世宗”,民間傳說,把明世宗事安到清世宗身上,也是難免的。

沒有資料表明雍正被謀刺過,倒是雍正的孫子嘉慶真被人謀刺過。嘉慶八年(1803年)閏二月二十日,嘉慶從圓明園返回大內,進神武門,至順貞門,突有旗.人陳德向他行刺,未及近前,已被拿獲。這個發生在宮禁的行刺案件,也可能成為后人附會刺客殺害雍正的版本。

“對了老師,我聽說雍正對道家的長生成仙非常癡迷,丹藥中毒的猜測是否可信?”張天元其實也不怎么相信呂四娘刺殺雍正的事兒,大內宮廷之中,你一個女人居然去刺殺一個皇帝,還能成功?這未免有點太玄幻了一點吧,除非呂四娘是家筆下的劍仙狐精了。

“關于丹藥這個說法,是有那么一些道理的。”李明光繼續給張天元講述了起來。

清末民國初年就有人提出:“世宗之崩。相傳修煉餌丹所致,或出有因。”當代學者楊乃濟先生通過我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清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活計清檔》等第一手資料。撰寫了《雍正帝死于丹藥中毒旁證》一文,李明光教授就認為。楊乃濟先生的論述是只能是作為一種參考,一種參照,未必可信,但是絕對比刺殺更加合理。

雍正年輕時即好佛、崇道。做了皇帝后,他求仙訪道、企求長生,更是為此忙得不亦樂乎。他不僅把道士請進宮內,待以上賓為他煉丹、服用,還希望自己住的皇宮能像有名望的佛寺、得道仙觀,包括周邊環境制成模型以利仿建。可見他對道家的長生成仙說已經到了幾乎癡迷的地步。

有一份史料上說,雍正賓天時“七孔流血”。七孔流血是嚴重中毒的反映,雍正長期服用道士所煉之丹及所謂的“長生不老之藥”,這些丹藥中汞、鉛、朱砂等礦石含量較高,又都是高溫燒煅而成,熱性很大。十三阿哥允祥去世后,為渴求長生不老,雍正加大劑量服用丹藥終致中毒,是情理中事。

乾隆還未正式登基前。已急急傳諭驅逐宮中道士,可見雍正之死同道士有密切關系,因為乾隆深知丹毒之害,才會把驅逐宮中道士放在諸多國事之上立馬行之。

“有一種民間的說法認為。雍正長期貪圖女色,乃至亂服春藥可能是導致雍正最終猝死的直接原因之一。他們根據自己臆想的觀點覺得,雍正稱帝執政13年。基本上處在眾判親離、孤家寡人之態勢。他在生命垂危時請同胞兄弟出山輔助又遭堅辭,其情其狀其心態之苦也就可想而知了。此外。雍正的身體狀況,在雍正七年后。由于政敵被殺的殺、關的關,基本上也都擺平了,相對以前而言,雍正多少有了一點‘閑’。而帝王一旦有了些‘閑’,也就開始貪圖女色,病也就隨之暴露了出來。”

“老師對此持什么觀點?”張天元問道。

“我是不怎么同意的,因為這里有很大的矛盾,雍正首先是不太可能請自己的同胞兄弟出山,因為此人曾一直反對他。另外,雍正雖說殺了很多政敵,也除了許多貪官,但并不能說他就是眾叛親離了,他還是有很多忠實的奴才以及朋友的,還有一點,雍正的勤勉這是很多史料之中都有記載的,他會沉迷于女色?這個理由,怎么說我都不太同意,當然了,我的觀點只能代表個人,所以必須要找到證據來證明我說得沒錯。”李明光有些感慨地說道。

“我記得朝鮮史料有一條說法,‘雍正晚年貪圖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運用者久矣。’按理說朝鮮使者在給本國國王的報告中沒有必要去故意捏造、肆意攻擊雍正,這條史料當可作為雍正晚年身體虧損的一條輔證吧?”張天元想了想道。

“朝鮮使者為什么就不能攻擊雍正?你要知道,雍正即便是當了皇帝,也有人圖謀不軌呢,你就敢保證不是有人買通了這位使者,然后想要從朝鮮借兵來謀反嗎?”李明光反問道。

“這,這我還真沒想過。”張天元撓了撓頭,嘿嘿笑道。

“按照外面的傳言概括起來,雍正之死同他多年勤政之累的體力透支有很大關系;同他心神長期不得安寧、夜不能寢、精神不能貫注、懼怕報應有很大關系;更同他長期以來不斷服用丹藥、體力大量積毒有關;他晚年為求長生加大劑量服用丹藥,乃至亂服春藥更是導致他最終猝死的直接原因。將雍正之死單一歸結為純被工作‘累死’未必全面。”

“民間所傳呂四娘復仇、斬雍正之頭云云純系民間想象之說,沒有可靠證據,不是歷史事實。而所謂服藥太多導致死亡,或者沉迷女色導致服用春藥過度死亡,這也不可靠,這就是我為何要研究這個課題的緣故,雍正作為一個統治者,他畢竟是合格的,可以說,沒有雍正的那十幾年,清朝早完蛋了,乾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