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八五八章 版畫

張天元終究不是什么蓋世神醫,雖說地氣能夠修復人體的一些問題,但想要讓一個一百多歲的老人恢復健康,那實在太渺茫了,他如今能做的就是讓元博大師的眼睛看得清楚一點,耳朵聽得明白一點,手腳顫抖得不要太厲害了,這就足夠了。

“老師,我來給你按摩吧,雖然未必有效,但是應該可以讓您舒服一些。”張天元在用地氣進行修復之后,就要給自己找個臺階下,不然的話,沒法解釋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這按摩師最好的方法。

“好啊。”元博大師笑了笑,顯然那意思就是任由張天元折騰了。

張天元按摩的時候,著重在頭部穴位上下手,尤其是眼睛和耳朵附近的穴位,都裝模作樣地按了一下,其實他根本不會這些,但是因為有地氣輔助,所以元博大師感覺上也是很舒服的。

“倩倩,你一個人在那嘀咕什么呢,字都讀串行了。”經過了片刻的治療之后,元博大師突然扭頭看向了張倩,說了一句。

“咦?元博爺爺,你這會兒沒帶助聽器啊,我離這么遠你都能聽到我讀什么?”張倩意外地看著元博大師,雖說她是讀出了聲,一般人也聽得到,可問題是元博大師聽力有問題啊,剛剛能聽到外面的動靜,那是得益于助聽器,這會兒他都把助聽器取了,還能聽到,這就有點不可思議了啊。

“嗯?是啊,是啊,哎呦這小伙子。你這醫術不錯啊,這就隨便按摩了一下。老頭子我這耳朵立馬就清楚了許多啊。”元博大師這個時候才意識到情況不對,不過這是好事兒。他高興還來不及呢,之前對張天元并沒有什么信心,畢竟他這人上了年紀,很多醫生都看過了,根本不起作用,可是現在,他是完全相信張天元的話了,這人是真有能力啊。

“我這算什么啊,不過是跟著爺爺學了一段時間。會一些粗淺的手法而已,治標不治本。”張天元謙虛道。

“嗨,能治標就不錯了,老頭子我活了這一大把年紀了,遲早是要去跟閻王爺談天說地的,就是不知道閻王爺喜不喜歡我這一手字了,如果喜歡的話,說不定在那邊,還能謀一份不錯的工作呢。哈哈哈。”元博大師對于生死,真得是看得非常淡了,能夠說出這樣的話,足見他對于很多事情。已經是放下了。

“儒生,你半天在那兒干什么呢,就那個盒子旁邊的。那是我最喜歡的鐵觀音,找了半天。還不如我這半瞎子呢。”元博大師真得很感謝張天元,所以就催促張儒生快點給把茶水泡上。這大概十多米遠的距離,他竟然看到了鐵觀音那三個字,那盒子不過三十公分高,上面的字兒就更小了,這都能看清楚,眼睛真得是好多了。

也正因為如此,張儒生驚訝地回過頭來喊道:“老師,您這也沒用放大鏡,也沒用老花鏡,就能看到這么遠的東西?”

“咦?說的是啊,以前是看不清楚的,今兒這是奇了啊,小伙子,你叫什么?”元博大師欣喜地問道。

“晚輩張天元。”張天元畢恭畢敬地說道。

元博大師點了點頭,而后伸出手說道:“小伙子,你那手上的應該是一幅畫作吧,那是誰的畫作啊?”

張天元笑了笑道:“不瞞老前輩,年前的時候晚輩去過一趟緬甸,路過一個攤位的時候,買下了這幅畫,應該是陳洪綬的作品,但晚輩一直不敢確認,今兒來這里,除了是探望老師之外,也是想讓老師幫忙鑒定一下……”

“哦,陳洪綬的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版畫方面。明代至清初是我國版畫的黃金時代,尤以蕭云從、陳洪綬兩位主持畫壇的大家之作為最。蕭的傳世木版畫以山水為佳,而陳洪綬則獨霸人物畫壇。”元博大師點頭說道。

“對對對,沒錯,就是這樣的,我也是聽說他所創作的屈原像,至清代兩個多世紀,無人能超過,被奉為屈原像有經典之作。”張天元急忙點頭道。

“唉,可惜了,我如今這手一直抖個不停,也沒法去寫東西了,不然的話,陳洪綬的畫,我倒是臨摹過的,你也可以看看。”

元博大師嘆了口氣,想當年他為了練字,也是臨摹了很多碑文,為了畫畫,也是模仿了許多前人,后來才有了自己的風格。

如今他這雙手抖個不停,連茶杯都拿不穩,就更不要說寫字作畫了,就說張倩那個紅包上的兩個字,還是費了很大的勁兒才完成的。

“元博爺爺,你這手哪里抖啊,真是奇了怪了,今天張大哥一來,您老是眼睛看清楚了,耳朵也能聽見了,甚至手腳也不抖了,難不成張大哥是老天爺派來的活神仙?”張倩此時放下了手中的書,有些驚訝地看著元博大師說道。

此時的元博大師才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能看清楚東西了,就連手也不抖了,這實在是奇跡,以前從未有過的事情啊,就算是上級部門關心他,給他派來了最好的醫生,可也沒能治好他這痼疾啊,如今這張天元一來,他一下子各種毛病都沒了,或許真如張倩所說的那樣,這小伙子是老天爺派下來的活神仙啊。

不過也就是短暫的喜悅而已,元博大師就恢復了平靜,他都這把年紀了,早看慣了人生的風風雨雨,這么多年以來,人間最大的慘劇他見過,最大的喜劇他也經歷過,沒什么是可以讓他再激動起來的。

所謂寵辱不驚,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當然,寵辱不驚并不代表就失去了感情,對于讓他重新恢復了聽力、視力,而且手也不再抖的張天元。他還是由衷地感謝的,內心深處就覺得這小伙子是自己的恩人。

至于說張天元怎么做到的。元博大師根本就不愿意去多想,所謂隔行如隔山。他不是學醫的,也不懂醫術,他只要知道自己如今好了,那就足夠了,至于這樣的狀態能維持多長時間,他也不愿意多想,既然老天爺又給了自己這樣的好處,那自己就趁著這個機會,再多忙碌一下吧。把沒看的書再看看,把沒做的事情再做做。

見元博大師如此,張天元也是稍稍松了口氣。

他是最怕別人追根究底的問了,就算他可以解釋,但用這個謊言去圓另外一個謊言,結果這謊言越來越多,最后可能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了,還是元博大師這樣的人比較好,讓你根本就不用擔心那么都。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心里頭也舒坦。

盡管張天元在以前就聽人說起過元博大師的為人,聽說此人是真正做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色變,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道聽途說終究是道聽途說,究竟是不是如此。張天元自然還是希望自己可以親眼見到的。

而現在,他就看到了。

“老師。要不讓連護士進來給您看看?檢查檢查,您這么大年紀了……”張儒生看到這樣的情況。心頭卻有些不安,很多老人都有回光返照的事兒,他不能不朝著那方面想。

“你是說老頭子我快死了啊?死了就死了吧,活了一百多歲了,老頭子我也算是撈夠本了,現在不管什么時候被閻王爺叫去,那都是應該的,再說了,跟你師母離開了那么久了,還真是怪想她的。”

元博大師的釋然,并沒有讓張儒生放下心來,張儒生知道元博大師的后人都是大忙人,過年也就初一初二在家里待了待,然后就又去忙活了,但是今天這個事兒,他必須得通知一下這些人的,否則老人要是就這么走了,那他就難辭其咎了。

“倩倩,咱們去街上買點菜吧,讓老師跟你張大哥聊聊。”

張儒生倒是很會找借口,本來就說好了今天要在這里吃飯的,那自然是要買菜的,事實上他只是打算出去打電話,把這里發生的事情告訴給元博大師的家人。

元博大師應該猜到了張儒生的想法,但是并未阻攔,反而是對張天元說道:“小伙子,坐下吧,把你的畫拿來老朽瞧瞧,不過你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啊,依著老朽的想法,陳洪綬最擅長的可是版畫,這種畫卷,實不多見,為偽作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是古代的印刷品啊。”

“版畫?”

“對,版畫,也是我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獨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我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的藝術價值與地位。

這東西主要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后印刷出來的圖畫。”

“明清兩朝是我國版畫的高峰時期,在許許多多文人、書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現了各種流派,創作出大量優秀作品,版刻創作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

“不僅宗教版畫在明代達到頂點,欣賞性的版畫也在明代大大興起。畫譜、小說、戲曲、傳記、詩詞等,一時佳作如雪,不勝枚舉。尤其是文學名著的刻本插圖,版本眾多,流行廣泛,影響深遠。陳洪綬就是這個時期很有名的版畫作者。”

元博大師的解釋非常詳細,倒也沒有辜負他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做的事兒。

老師給學生講課,那自然是講得越自己越好了。

元博大師一向都說自己是個教書匠,以著書立說,教書育人為本,不過鑒賞古玩也算是他的工作之一,甚至以前還是國家級的鑒寶大師呢。

奈何人老了之后,手腳不靈便了,這眼睛和耳朵也出了問題,所以不光是鑒賞古玩,就連寫字和繪畫也都做不到了,這個時候,元博大師才喜歡上了聽評書,雖然耳朵是有點問題,可是聲音放大一點,或者戴上助聽器,還是聽得清楚地,如果什么都不做,對他來說實在太煎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