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八四七章 年的味道

“哥,聽人說帝都是不允許放鞭炮的,咱們這么放沒事兒吧?”聽著外面院子里的鞭炮聲,林楓有些擔心地問道。

“不怕,這種事兒本來就不是能強制的。那種公寓樓放炮自然很不安全,容易引發火災,咱們這么大的四合院放一放也沒事兒,再說了,為了安全,我可是強忍著沒有買煙火啊,不然的話,來一場焰火晚會倒也是不錯啊。”張天元擺了擺手道。

“不是有個人出了個什么《穹頂之下》的片子,說是要防治霧霾嗎?這放炮也污染空氣吧?”張雪疑惑地問道。

“嗯,是有這么個人,不過在她之前,咱們國家就已經開始大力倡導治理霧霾了,關于霧霾到底是怎么來的,我也不太清楚,不過放鞭炮就會形成霧霾?這絕對是鬼話!如果能把工廠治理好,讓汽車尾氣排放更加環保,比禁止燃放鞭炮更有用,如果說放鞭炮會引發火災,這個我還能理解,畢竟這也是事實,那些公寓樓那么小的環境,很多人還要放煙火,不出事兒才怪呢,像咱們這樣的,肯定沒事兒,安心吧。”

“倒也是,鞭炮的污染比工廠污染輕多了,甚至比吸煙都要輕啊。”林楓點了點頭道。

飯吃得差不多了,眾人一邊喝著茶,一邊聊著天,由著鞭炮,就說到了霧霾上面。

網上有句話叫“吃著地溝油的命,操著中.南.海的心!”

借以來諷刺關心國家政治的人,不過張天元是不怎么同意的,就算是平頭老百姓,把國家政治關心一下也沒什么不好吧。尤其霧霾這種事情,是關系到了每個人的生活的。

“我覺得過年還是要有些年味的,不放鞭炮實在是沒意思,哥你說是吧?”林楓笑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王安石的詩句,可見即便是古人,過年都要放爆竹的,這種傳統不能丟,國家真得要改的話,那還是研制一些不會產生污染和火災的爆竹吧。就跟汽車尾氣有污染,工廠排放有污染一樣,你不能一刀切全部不讓用了,畢竟工人還是要吃飯的嘛,而是應該從治理方面入手降低環保的成本,提升環保的效果。現在科技這兒發達,還真辦不到?只能說有些人不想辦而已。”張天元笑道。

“對,說起過年,咱們小時候可是聽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啊,都是有關除夕和過年的,還有很多講究現在都忘了,估計咱們下一代人。都不會太在意了吧。”林楓點了點頭道。

“是啊,其實過年很多風俗都是相當不錯的,只可惜現在好像漸漸都被忽視了,不怎么重視了。”李蘭香也嘆了口氣說道,不光是城市里,就是農村的很多年輕人也不太在意這些事情了。

“我倒是因為學的考古,所以還是對一些民俗事情比較在意的,哈哈,這也算是另外一種額外的收獲吧。”張天元笑了笑道。

“哎,咱們不如玩個游戲怎么樣?這大過年的。也不能太無聊了吧,每個人說一個過年的習俗或者禁忌、故事,誰說不出來,誰就喝酒,怎么樣?”林楓突然說道。

“這個你們年輕人可是玩不過我們啊。”張如海哈哈笑道。

“那可不一定哦爸。”張天元笑了笑道:“我的考古學那可不是白學的。這樣吧,我要是說不上來,自罰三杯,你們都喝一杯怎么樣?”

既然是大大,那自然是要高高興興的,打麻將、大牌都太普通了,所以張天元對自己的妹夫林楓提出來的這個游戲,還是挺感興趣的。

不過他這自罰三杯的話,倒是讓眾人都有些不太服氣啊,你是多讀了點書沒差,但這過年的風俗民俗,你就能比我們懂得更多?還是說你仗著自己的酒量大一點都不怕了?

“好,你小子現在這么自信,待會兒可別后悔啊,那就從我這兒來吧。”張如海也是很熱情。

“等等,我們就不玩了吧,你們四個男人玩。”李蘭香急忙制止了這個游戲的開始,她知道張雪和林楓的母親都不太能喝酒,她自己酒量也不行,老太太雖然能喝酒,可是畢竟年紀大了,在一旁看熱鬧就行了,沒必要摻和進去。

“行行行,你們就當證人吧,在一旁盯著。”張如海擺了擺手,當即就同意了。

“可以開始了吧?”張如海問道。

“開始吧。”眾人點了點頭道。

張如海略一思忖就說道:“大飯!這算是習俗吧!”

“算,當然算了。除夕這一天對咱們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

“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張天元笑著幫父親解釋了一番,然后自己接著說道:“貼春聯!”

“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可是從宋代就開始的風俗習慣啊,肯定算吧?”

“你說貼春聯,那我就說貼窗花!”林楓嘿嘿笑道:“在漢族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貼窗花都算。那貼福字也算吧。”林楓的父親笑了笑道。

“算,當然算了,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漢族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漢族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咱們這門上就貼著呢,怎么能不算呢。”張天元點頭說道。

“還有一樣東西要貼,那就是貼年畫。這也沒差吧?”張如海笑瞇瞇地說道。

“當然,當然,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您不說我都忘了。咱們今年可是忘了買年畫啊。”張天元說道。

“現在年畫都用掛歷代替了,不過這個習俗倒是還繼續著呢,哥,該你了,現在該貼的東西都已經貼完了,你還能說出來別的嗎?”林楓笑著問道。

“這還能難得住我啊?放爆竹算不算?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可是外面那些小孩子正干的事兒啊。”張天元哈哈笑道。

“厲害厲害。我想想還有什么別的,對了,過年祭祖也是一項吧?”林楓突然抬頭說道。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帝都的,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鍋扇開,隨時換菜。”張天元還記得自己在書上讀到的有關祭祖的一些事情,對于林楓能想到這一點,也是欣然點頭道:“算你沒錯,下一個。”

“掛燈籠。”林楓的父親似乎早就想好了,因此到他之后,沒有任何磕絆就講了出來。

“我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張天元笑道:“雖然現在的燈籠里面已經不是蠟燭,而是燈泡,不過燈籠還是燈籠,作用沒有變,咱們四合院門口的那幾個打燈籠,很是惹眼啊。”

“到我了啊?我先喝一杯潤潤嗓子。”到了張如海之后,他直接講杯里的酒喝了,然后又倒滿了才說道:“壓歲錢,這也是一種風俗。”

“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不過想起過去因為壓歲錢這種事兒,我都不敢回家過年,實在是汗顏啊,現在倒是不怕了,果然這人的幸福生活,還是要靠著財富來彌補啊。”張天元感慨地說道。

“哥,你就別感慨了,該到你了。”林楓催促道:“不知道的話可是要自罰三杯哦。”

“太小瞧人了吧?”張天元笑了笑道:“風俗說的差不多了,咱就說個禁忌吧。”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禁忌。如忌言鬼、死、殺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惡聲謾語,忌隨地便溺,忌潑污水、燈油于地等。人們在大年三十到來時,一面歡度佳節,喜慶豐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掃衛生,以驅疫病、除惡鬼。尤其是在大飯時,有更多的禁忌……”

“等等等等,哥,你都把這些東西說完了,那我們說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