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電話,張天元是真得累了,穿著睡衣就那么睡著了,一直到鬧鐘將他從睡夢中驚醒,他才發現已經是早上七點多了。
打了個哈欠,他起身洗漱完畢就換衣服出去吃早點了,順便也做做運動。
他這人有個習慣,早上喜歡出去跑一跑,除非實在是沒時間,不然是不會耽擱的。
吃早點的時候,沒想到居然遇到了一群“粉絲”。
“小張老師,您昨天的表演太精彩了!”
“是啊是啊小張老師,那么多專家都沒搞定的事情,你一出馬就搞定了!”
“小張老師,您有名片嗎,能給我一張嗎?”
“小張老師,有空去我那兒坐坐啊,我們是按摩房的……”
張天元像是逃命一樣吃完早點就跑回了酒店,好家伙,這幫人也有點熱情過分了吧,連那種地方都有人來請他了。
等他回到酒店的時候,已經是八點多了,馬雍等幾個人也都起來了,不過他們的早點是在酒店里吃的,并沒有出去,看到張天元回來,都沖他打招呼。
“小張,來過來,這邊坐,喝杯茶。”馬雍笑著喊道。
“幾位起來了啊?”
“你小子酒量倒是好啊,昨天居然把我們所有人都撂倒了,你說說你啊,就這么大點年紀,酒量怎么就那么厲害呢?”
“哪里好啊,我到現在還頭疼呢,以后這酒實在是不能多喝了,太難受了,感覺整個世界就好像顛倒了起來似的。”張天元急忙擺手道。
如果說昨天之前,這四位專家還是將張天元當作能夠提攜的晚輩來照顧,那么從今天開始,這四位專家可是把張天元當成了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的人了,畢竟雖然說昨天的鑒寶張天元有點取巧,但如果沒有真本事的話。也不可能說得那么頭頭是道,更不可能一眼就看出來那東西是他朋友做的贗品啊,這都是需要眼光,需要能力的。
更何況在那雞缸杯之前,張天元的表現就令人非常驚訝,包括龍山黑陶、玉枕、翡翠鐲子等等的分析和鑒定上,那都是令人佩服的。
“今天就是最后一天了。要麻煩幾位專家再辛苦點了,因為節目時間較長,我們將節目分成了上中下三期,前面拍攝的都已經送臺里了,估計現在正在審核,等你們回到帝都。估計很多人都可以看到節目了。”竇曉玲走過來笑道。
“累是累了點,不過收獲也多。”張天元的確是感覺到很累,不過他并不在乎,重要的是他通過這次節目不僅打響了自己的名號,而且還學到了很多東西,又結交了朋友,算是非常賺了。
“哈哈哈。小張老師不錯啊,年輕人嘛,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君如海贊嘆道。
“我年輕嘛,身體也好。”張天元笑道。
這頓早茶也算是喝得愉快。
之后眾人就坐車前往了拍攝地點,節目繼續進行。
按照預定的計劃,今天攝制工作就要結束了,可還有很多入選的寶貝沒有登臺呢,因為昨天的事情。今天又來了一大批持寶人,想要找關系插隊。
不過規定就是規定,這種事兒一兩個人還可以,要是插隊的人多了,就容易出問題,竇曉玲便一律拒絕了。
說是節目攝制結束之后,如果幾位專家同意的話。還可以在節目之后進行一些寶貝的鑒定,畢竟洛城人民這么高的熱情。
聽了這話,那些持寶人才訕訕作罷,其實上不上節目無所謂。他們就是聽說這幾位專家水平高,想要把自己的寶貝拿來鑒定一下。
尤其是張天元,昨天的風頭那可是出盡了,所以今天這鑒寶一開始,很多人一上臺來,指名點姓就要找“小張老師”幫忙鑒定。
張天元雖然有精力,不過他是不會越俎代庖的,別人的活兒,那就是別人的活兒,除非另外幾位專家讓他幫忙,他才會幫忙,否則他就只鑒定玉器和一些幾位專家都不拿手的東西。
不管是文人字畫、陶瓷還是雜項,就算是這一行里面的專家,你也不可能全都懂得,總有不擅長的,但是任何別人不擅長的東西,張天元都能鑒定,所以今天這節目里,最惹眼的還是他。
“小張老師,我看了您昨天鑒定那成化斗彩雞缸杯,我這兒正好也有一件斗彩,不過不是成化年的,而是乾隆年間的仿品,您給瞧瞧吧,只要您一句話,如果是假的,我當場就‘一槌定音’了!絕不含糊!這東西我花了二十多萬買的。”最先上臺的人,手里抱著的就是斗彩,按他說的,是乾隆年間的仿品。
張天元頓時一陣頭大啊,雖然他真的很想鑒定,不過他也知道,自己絕對不能忘乎所以了,在古玩收藏這一行里,你除了要有本事,那還得有人緣,你得會做人,要是因為一件事情得罪了所有的人,那這事兒就沒法兒繼續了。
他苦勸道:“這位先生,我呢是負責鑒定玉器的,鑒定陶瓷的是君老師,他水平比我高,昨天那不過是湊巧遇到了我見過的東西而已,千萬別誤會,我要是鑒定錯了,讓你把好東西砸了,那我可擔待不起啊。”
此時竇曉玲也替還沒有進場的持寶人解釋道:“小張老師是國家玉石珠寶協會的高級顧問,他最擅長的還是玉器珠寶方面的鑒定,如果有這方面收藏的,可以找小張老師,如果是別的東西,就不要麻煩他了,他也不可能每個人都照顧到啊,要是因為太累了而看錯了,相信大家都不會高興吧。”
竇曉玲這么一解釋,倒是讓張天元輕松了不少,因為后面排隊的那些個持寶人,很多都是打定了主意去讓張天元幫忙鑒定的,這些人手里拿什么的都有。
核桃、瓷瓶、漆器,甚至還有青銅古劍,這亂七八糟的,真是把張天元當成萬能人了。
玉器的鑒定,與其余東西不太一樣。關鍵這玉器本身就有價值,哪怕是現代的玉器,那有些價值也是非常高的,所以看玉器,你不僅僅是看年代,要看真偽,還要看其價值到底多少。甚至還要看雕工之類,反正比鑒定別的要麻煩很多。
不過張天元有鑒字訣,倒是不怕這些,任何麻煩問題,他都能迎刃而解。
“小張老師,這東西是我們家祖傳的寶貝。說是一件古代的玉器,我也不是很懂,就聽人說這里面有‘牛毛紋’,說這就是古玉的特點。”一個老實巴交的老頭拿著一個玉器走上前來,對張天元說道。
張天元拿著那玉器觀察了一下笑道:“這個叫‘龍螭鳳紋掛佩’,曾侯乙墓所出的龍螭鳳紋掛佩,全部由5塊玉材裁制組合而成。共分26節,有4個活環用金屬插連,可拆可合又有8個活環,系用連接方法制成但不可拆分。接連處以明線刻出各形態的龍、峋、鳳、背面等紋飾,工藝復雜制作精妙,代表戰國玉器工藝水平的頂峰。
此佩出土時附于曾侯乙遺體的額下處,說明原來是從頸部垂于胸前至下腰的掛佩,是墓主生前專享的禮儀性佩玉。《楚辭.離騷》:高余冠之在這兮慶余佩之陸離。高冠與長佩。是屈原爵級與權位的象征。此佩長達48厘米,可謂‘長佩’之類,且用上品和田白玉雕制。佩用之本義應在佩服而明德。因之,此佩不但是曾侯乙君位權貴的象征,更重要的是,表現當時‘君子比德于玉’的一種服飾形式。”
“你這件東西,用的的確是上品的和田白玉。但并不是真正的古玉,是后仿的,不過這仿制水平還真是不錯,可以當作收藏品來收藏。只是千萬不要誤會為古玉了。”
“不對啊,這牛毛紋怎么回事?”那老頭問道。
張天元解釋道:“有一種作假的方法,叫風玉,指的是玉器經濃灰水和烏梅水煮后,乘熱取出,置風雪中一晝夜,產生凍裂紋,冒充古玉中的牛毛紋,你這個就屬于后來做舊的牛毛紋。”
如果是第一天的時候,恐怕張天元這么說,也沒人會相信他的,肯定會反駁的,不過今天不一樣了,這老頭聽張天元這么一解釋,就心甘情愿的接受了這個結果。
“多謝小張老師。”
“不用謝,東西是好東西,關鍵這玉是上品好玉,好好保存著吧。”張天元笑道。
接下來幾個持寶人,都不是玉器,不過張天元也沒有閑著,不是他不想閑著,而是其余幾位專家現在看什么東西,稍微有一點疑惑,都會讓他再看一遍,好像把他當成了這里最厲害的專家了。
不過張天元卻發現,這幾位專家那是真有本事的,自己通過鑒字訣鑒定的結果,與他們通過肉眼判斷出來的結果基本是一模一樣的,最起碼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出現意見相左的情況。
事實上就算是昨天那個成化斗彩雞缸杯,另外四位專家也只是說拿不準,而沒有說那東西就是真的。
很快,他自己的活兒又來了,這一次上來的人,是個大學教授,手里捧著一件玉琮。
玉琮,后世又稱“輞頭”。它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可能代表我國最早的“天圓地方”觀念,它也是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玉器之一,它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
最早的玉琮見于安州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東廣的石峽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最多。
新石器時代發現較多的良渚玉琮,玉材為產于江.浙一帶的透閃石質玉石,質地不純,以青色居多,部分黃色,土浸后呈霧狀乳白色。除少數作圓筒狀外,多制成規整的內圓外方形。
說起良渚文化,那在我國可是非常有名的,但凡熟悉古玉器的人,估計沒有人會沒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