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十七章 清朝的連環畫

“董老,這究竟是什么東西啊,居然如此值錢?按理說不就是一本小人書嗎?上萬元就頂了天了,十萬塊!這實在讓人難以想象。”牟瑩驚訝地看著那本連環畫問道。

“小人書?小人書也要看是什么人畫的,出自何人之筆,你們啊,太小看這本書了。”董老還未說話,那瘦削的李老反而激動了起來。

張天元一直就覺得奇怪,聽這兩位老人的口氣,他們好像跟這本連環畫還有著一段故事,而且似乎這故事還不簡單。

他想了想道:“東西賣不賣先另說,只是二老的話當真引起了我的興趣了,若是不知道這其中原委,委實連睡覺都睡不好啊。”

董老哈哈笑道:“你想知道,告訴你也無妨,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起來有些丟臉罷了。”

“丟臉?”

“對啊!那還是我們年輕時候的事兒,當時還沒有收藏小人書這一說,街頭上的小人書,大都便宜得很,我們一心想要淘寶,根本不把那東西放在眼里。”董老說到這里,嘆了口氣道:“就是年少輕狂,不知所謂啊!”

一旁的李老接著董老的話說道:“其實這本小人書,最先發現的就是老夫,那是一個來自鄉下的老太太,用油紙小心翼翼地包著,過來問我們買不買,我當時的水平和現在沒法比,再加上又沒有仔細瞧,以為是那老太太缺錢,就給了他幾塊錢,打發她走了。”

“后來那老太太竟然有找到了董老,我于是更確認這人是個騙子了,當時因為情緒激動,還把那油紙包打落在了地上,可巧被一個東洋人看到了,那東洋人斯斯文文的,戴著一副老學究的眼鏡,還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說是以前民國時候就在國內倒騰古董,看上了那本小人書,并且花了一百塊錢買了下來。”

說到這里,李老嘆了口氣,有點說不下去了。

董老于是接過了話頭道:“你們也知道,當時的一百塊很值錢啊,絕對相當于現在的一萬來塊了,那東洋人如此大方,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們兩個的注意力,我們那個時候才想起來仔細去看那小人書,這才發現錯過了好東西了,只可惜為時已晚,那東洋人死活都不肯賣的,后來將小人書帶去了東洋,再無音訊了。”

聽完這些話,張天元也是暗暗咋舌,自己隨便淘來的東西,居然經歷過這樣的故事。

他的想法是這東西在東洋那邊大概是被人偷了,然后小偷不識貨,隨便賣給了別人,之后輾轉又回到了國內,這恐怕也算是命運的一種吧。

“我就不信了,一本小人書而已,頂多就是從建國之后才開始有的吧,再貴還能貴到哪兒去?再寶貝還能寶貝到哪兒去?”徐剛特別不愿意相信自己當年可能燒掉了許多寶貝,所以才如此激動地說道。

這個時候,蕭老板搖了搖頭道:“年輕人,回去多讀點書吧,連環畫這種東西,在我國歷史之悠久,絕對不亞于陶瓷和玉器!”

一旁的慕容老板也幫腔道:“沒錯,我國的連環畫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畫等,由連續的畫幅來描繪故事或人物傳記。魏晉時期的卷軸畫已經具備了連環畫的特點,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女史箴圖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軸畫上連續出現,構成故事情節,圖旁還配有簡單的文字說明,與后來的連環畫形式上十分相近。”

“這么厲害!”徐剛咽了口唾沫,有點不敢置信。

董老笑了笑道:“我手上的這本小人書,沒有魏晉那么早,這應該是清朝時候的作品,已經和現代的連環畫非常相近了,只不過所有的畫全部都是以國畫的形式畫出來的,有著我國獨有的特色!”

“清清清清清朝!”徐剛一臉說了好幾個清字,嘴都不利索了:“我還以為最多是民國時候的東西呢。”

“沒錯!就是清朝時候的小人書,或者說連環畫!”董老斬釘截鐵地說道:“不然你以為我為何出那么高的價格啊?”

“也不對啊,縱然是清朝時候的東西,但就這一本小人書,十萬塊也未免太過了吧?”柳夢尋將自己的頭發輕輕撥了一下,想了想道。

“柳小姐果然冰雪聰明,看起來我今天不把實情說出來是不行嘍。”董老哈哈笑道。

“其實董老,我們也想知道啊。”蕭老板說道。

董老點了點頭道:“我今天不說,你們以后也會知道的,那倒是顯得老夫我矯情了。其實這東西之所以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清朝的東西,更因為這上面的文字內容,乃是出自一個非常有名氣的清人之手。”

“不會是蒲松齡的真跡吧?”徐剛問道。

董老搖了搖頭道:“那倒不是,此人名叫王士禎!是蒲松齡的至交好友!”

“竟然是他!”張天元腦海中立即浮現了有關王士禎的一些資料,他這段時間的學習可不是敗給的,自從地氣改造了身體之后,就連記憶力也變得出奇的好,雖說還達不到過目不忘,但看上個三四遍,那也能真切地記住了。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康熙皇帝稱其“詩文兼優”,“博學善詩文”。康熙十七年,王士禎受到皇帝的召見,“賦詩稱旨,改翰林院侍講,遷侍讀,入仕南書房”,成為清代漢臣由部曹充詞臣的第一人。康熙皇帝還下詔要王士禎進呈詩稿,這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殊榮。”

張天元就像是背書一樣將王士禎的資料簡單說了出來,這也讓徐剛這個愣頭青對這個人多少有了一點了解。

其他幾個人是不用聽他廢話的,因為他們對王士禎的了解,或許比張天元要強得多。

“嗯,很多人大概都知道蒲松齡和王士禎的故事,《聊齋志異》書成后,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同鄉好友王士禎十分推重蒲松齡,以為奇才,并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這或許成為了之后這本書能夠刊印的關鍵!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王士禎不僅點評了《聊齋志異》,而且本人對此書更是愛不釋手,后來和一位不知名的畫師聯手,搞出了這么一本連環畫圖本啊。”董老補充道。

“竟還有如此秘事,這也太過匪夷所思了。”張天元驚訝地說道。

“世上之事神奇者太多,而古玩界的事情,那更是神奇者數不勝數,很多事情,就是到了現在,也還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呢,高科技?高科技又能如何?除非你能夠重新還原歷史的一點一滴,否則許多秘密也照樣只能從一些蛛絲馬跡之中找到。”李老冷哼了一聲說道。

“好了好了,年輕人經驗少,不用這么苛刻,倒是張小哥,你這東西可否讓渡給老夫啊,說好了十萬塊,絕不會反悔的。”董老到現在依舊惦記著買下這本連環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