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精嘎被打得半死不活抬出來了,暫時安置在守備署。他的婆娘和小妾哭得死去活來,家人嚇得趕緊去村里找郎中;徐四奎被新任同知老爺和新任都司關在河廳二堂,就等著他的家人湊銀子來贖,張貴從里頭出來時也像丟了三魂六魄……
一直守住外面等消息的南北岸幾個千總、把總和匆匆趕到的石景山千總、浚船把總,不約而同圍著張貴打聽,得知現而今就只剩掏銀子捐個恩典然后告病回鄉,或隨新任同知的那個姓王的幕友去靜海效力兩條路可走,一個個頓時傻眼了。
在陳公庵看來天底下沒有不喜歡銀子的官,見眾人嚇得魂不守舍的樣子,自以為是地說:“諸位老爺,韓老爺也好,新來的那位都司永祥也罷,說到底還是要銀子。小的以為這事不難辦,只要是用銀子能辦成的事,就跟做買賣一樣大可討價還價。天底下哪有只許他們漫天要價,不許您幾位坐地還錢的道理。”
“你說得倒輕巧!”浚船把總指指左邊第二間配房,緊張地說:“阿精嘎為何挨板子,你又不是不曉得。一言不合就軍棍伺候,還討價還價,你真以為這是做買賣?”
“酷吏!”
“小聲點,你是不是也想挨板子?”
“六哥,人家都把刀架咱哥兒幾個頭上了,你說怎么辦?”
“陳掌柜的話有些道理,要不這樣,咱先不急著遞履歷求見,先去找韓老爺的家人探探口風。”
“然后呢?”北岸千總急切地問。
石景山千總沉吟道:“哥兒幾個能謀到現而今這缺不易,要是就這么捐個恩典告病回鄉,將來想再起復那就難了。總之,這銀子一定是要花的,靜海也一定是不能去的,只要能保住現而今這差事,現在就算花點銀子早晚也能賺回來。”
“韓老爺和那個剛來的永祥能答應嗎?”
“不問問哪曉得。”
“要是他們不答應呢?”
石景山千總權衡了一番,緊攥著拳頭道:“他們要是一點也不通融,那哥兒幾個就照他們說得去靜海。”
“老三,你真打算去?”北岸千總驚詫地問。
“行軍打仗會死人的,我跟你一樣上有老下有小,你以為我不怕,可現而今還有別的路的嗎?”石景山千總頓了頓,接著道:“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他們不通融不等于別的上官不通融。在固安,在河道衙門,他們是說了算。可要是到了靜海,你我自然用不著再擔心他們了,只要把靜海那邊的上官伺候好,想謀個調任應該不難。”
“可要是去了靜海就得打仗!”
“姓韓的和那個永祥就是吃準了我們不敢去,既然他們不給哥兒幾個活路,那哥兒幾個就豁出去了!”
“三哥說得對,富貴險中求,爺豁出去了,爺別說沒那么多銀子,就算有銀子也不會給他們!”
“老五,話不能說死,還是剛才那句話,先找他的那些家人探探口風,要是能花點銀子留任最好,畢竟平亂可不是開玩笑的,靜海能不去還是別去。”
“行,我先去問問。”
北岸千總不敢耽誤,自告奮勇地跑到河廳找守門的吉大吉二打聽,吉大吉二不敢亂說話,干脆把王千里請了出來。
王千里問清他的來意,不假思索地說:“余老弟,不是王某不幫你們,而是韓老爺和永祥老爺已經發了話,想留任、想不被究辦很容易,甚至一兩銀子也不用你們出,只要明天一早跟王某去靜海效力。”
“王老爺,這么說一點也不能通融?”
“這可是軍務,軍務能通融嗎?”
“好吧,卑職先回去想想。”
“趕緊想想吧,一定要想清楚了,再過一個時辰韓老爺和永祥老爺就要出來查閱點驗。”
“謝王老爺提點,卑職這就去準備。”
王千里不在乎他能出幾兩銀子,一樣不在乎他明天一早能不能跟著一道去靜海,把他打發走之后沒急著回衙,而是去人滿為患的校場上轉了一圈,不動聲色地察看了一番他們召集來的手下,才緊鎖著眉頭回到河廳大堂。
“千里,咋了?”韓秀峰好奇地問。
“四爺,外頭人來了不少,兵勇卻沒幾個。”
“來了不少,究竟有多少?”
“少說也有三四千,一個個拖家帶口,年紀最大的估計有五六十,最小的還在吃奶。”王千里回頭看了看石贊清,又苦著臉道:“您二位出去看看就曉得了,哪里是兵,簡直像是一幫叫花子。”
韓秀峰并不覺得奇怪,放下茶杯道:“意料之中的事,別說綠營,八旗估計也好不了多少。據說西山健銳營可戰之兵沒幾個,上不了陣打不了仗的老兵和家眷竟有上萬人。”
“四爺,西山健銳營的老弱婦孺再多也用不著咱們管,但河營的這些老弱婦孺怎么辦,總不能把他們全帶靜海去吧。”
“問的好,其實我和石叔剛才正商量這事呢。”
“您曉得了?”
“你以為呢,”韓秀峰笑了笑,轉身道:“石叔,南岸一百三十六號至二百五十一號間的淤地河灘咱們就這么說定了,全部用作安置外頭的那些老弱婦孺。”
“志行,那些河灘淤地我可以做主用來安置外頭的那些老弱婦孺,但只能按例租給他們種。再就是他們租了地就不再是你河營的人,得登記造冊,落戶入籍。”
“落戶就落戶,這些都好說,我估摸著他們是求之不得。”
石贊清抬頭看看依然站在一邊的永祥,輕嘆道:“其實落不落戶,入不入籍,沒什么兩樣,反倒會給地方上添麻煩。可要是不給他們落戶入籍,你河營就成屯田了。”
“這個道理我懂,總之,一切勞煩石叔,要不是您幫著善后,這屁股我都不曉得怎么擦。”
“談不上勞煩,誰讓我這個北岸同知要兼轄你南岸的地方政務呢。”
最頭疼的問題解決了,韓秀峰再次拱手致謝,謝完之后不禁嘆道:“這件事給我提了個醒,您現在幫我安置外頭的那些老弱婦孺,將來河營兵勇多了,一個個都要娶妻生子,到時候誰能再幫著安置那些兵勇的家眷?”
石贊清沒想到韓秀峰會說這些,想了好一會兒才苦笑道:“兵制不改,積重難返!不過你還好,把外頭那些老弱婦孺先安置了,把原來的那些丘八打發去靜海,另起爐灶重新招募編練,怎么也能維持三五年。”
“三五年之后呢?”
“到時候再說,或許到時候你已經高升了,不用再為此頭疼。”
“不行,就算到時候我不再是營官,也不能把麻煩留給繼任的營員,更不能把麻煩留給朝廷。”
“難不成你有解決之道?”
“我能有什么解決之道,不過我倒是想試試能不能在招募時跟那些青壯說清楚,來我河營效力糧餉不會克扣,今后發餉我不但要在場,而且要把銀錢親手交到兵勇手里。千總、把總和外委、額外外委等武官,今后只管操練,只管打仗,不再經手錢糧。”
韓秀峰端起杯子喝了一小口茶,接著道:“再就是在河營效力是有期限的,效力滿五年便可解甲歸田。效力期間可娶妻生子,但妻兒不得隨軍入營。總之,不能再跟現在這樣像滾雪球似的,把營內的人越滾越多。”
“這倒是個辦法,不過這有違祖宗成法,不合兵制。”
“顧不上那么多了,我先給皇上上道折子,看皇上能不能恩準。”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