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制作

第八百四十二章 得家庭市場者得天下

剛剛進入七月,冷清了一段時間的華納制片廠再次人聲鼎沸,安娜普林茨、漢娜瑟琳娜、麥克道森、吉米卡特以及約翰施瓦茲曼等人紛紛結束休假,重新在華納制片廠集結,準備與杜克一起籌備最新的項目。{我們不寫小說,我們只是網絡文字搬運工。

由于沒有舉辦新聞發布會,華納制片廠大門附近圍了數量眾多的記者和狗仔,所有人乘坐的汽車幾乎都是擠進的片場。

不過,他們同杜克一樣,早都習慣了這種場面。

同時出現在片場的,還有克里斯蒂安貝爾、加里奧德曼、邁克爾凱恩、勞倫斯菲什伯恩等諸多的明星演員。

沒錯,杜克的新項目就是蝙蝠俠,在華納兄弟的不斷催促下,新的蝙蝠俠劇組正式成立,這一部同樣沒有待蝙蝠俠的稱號,項目被命名為《黑暗騎士崛起》。

這也是新《蝙蝠俠》三部曲的終結篇。

作為一部續作,演員的高額片酬是無法避免的,單單是克里斯蒂安貝爾一人的片酬就高達兩千萬美元,整部影片的預計制作成本也高達2億5000萬美元,也是杜克從業以來最高的單部影片投資。

除去這些老演員外,杜克此前也敲定了一些新演員,比如讓身高腿長的蓋爾加朵出演賽琳娜凱爾,詹姆斯弗蘭科出演約翰布萊克。

至于里面的大反派貝恩,杜克對于一直在獨立圈和文藝圈混跡的湯姆哈迪無感,有意讓一個真正的大塊頭來出演這個角色。

其實杜克非常清楚,無論如何貝恩都不可能超越小丑。

小丑這個角色能成為經典,一方面是設定和演員的發揮,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希斯萊杰的離世。

沒有希斯萊杰的離世,小丑絕對達不到如今的高度,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杜克總不能讓出演貝恩的演員也死掉,他還沒有這么瘋狂。

這個毀滅者貝恩,在杜克的設定中,將更多展示強悍的搏擊能力、煽動能力以及對于無政府主義的瘋狂。根本不用過多的去挖掘心理層面。

《黑暗騎士崛起》將以三部曲的形式走向有如史詩般宏大的最終篇章,在《黑暗騎士》快要結束的時候,‘蝙蝠俠’是拯救了哥譚市的真正的英雄,可是現在。他卻成了多余的存在,被人棄之如履。

這是一個充滿陰謀卻又命中注定的結局,最終使得蝙蝠俠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謀殺犯,他需要為哈維丹特的不幸慘死負責——只不過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哈維不但沒有死。還成為了復仇心切的“雙面人”,作為一個嫉惡如仇的改革運動的先鋒,他為城市的和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可以說是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哥譚市實施了高壓且強硬的新法律,把所有的罪犯都關進了大牢,要不就是徹底的驅除出這座城市……

新一集的故事將開始于8年后,看上去‘蝙蝠俠’和吉姆戈登似乎已經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結果,而整座城市也進入了一種井然有序的狀態,看起來真的不再需要‘黑暗騎士’了——也許觀眾會認為是‘蝙蝠俠’的真身布魯斯韋恩贏得了這場戰斗,可是他卻因為發生的一切深受折磨。全然迷失了自我,不知道應該如何再以蝙蝠俠的面貌示人——所以到了第3部影片當中,杜克基本上需要做的就是處理以前發生的事件的連帶結果,包括‘蝙蝠俠’本身和其他出現過的人物。

作為《蝙蝠俠》三部曲的終結篇,杜克決定講述的是一個不會再得到任何延伸的故事,而這些內容早在2005年他制作《蝙蝠俠:開戰時刻》的時候,就已經把劇本大綱和人物設定提交給了華納兄弟。

這部影片的尺度要小于《黑暗騎士》,作為投資2億5000萬美元的超級巨制,影片必然是pg13的級別。

從實質上來說,《蝙蝠俠》三部曲都沒有脫離pg13的全家歡的范疇。也正是pg13的分級,才保證影片能夠大賣。

在好萊塢,電影運作想要得到足夠的市場回報,必需要考慮使能夠被不同族群、不同的媒介平臺共同理解和接受。在家庭娛樂的多樣化發展平臺中——影院、電視、家庭影院、游戲、玩具或其他形式的衍生品,pg和pg13級電影這一類型最容易被接受并獲取商業上的成功。

這類電影指的是一系列在各媒介平臺上能夠覆蓋17歲以下觀眾的電影,這些電影能夠跨越人口和文化的障礙,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

所有的超級英雄電影,基本都能劃分到這一行列當中。

以通俗性、奇觀、情感線、正能量來塑造故事和形象,并且在商業盈利的需求下。取悅盡可能多的觀眾,得罪盡可能少的、文青化的觀眾,是這類電影最大的特點。

盡管好萊塢合家歡電影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有聲時代,但它如今的市場霸主地位,則是在80年代后期才開始的現象。

后好萊塢時代合家歡電影的中心地位往往被嚴重忽視,很多人將合家歡電影定義為針對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的電影,但這種對合家歡電影的定義其實已經過時。

80年代中期之后,這類電影就不僅僅只是針對家長和孩子的消遣電影,而是將目標擴大到了全球媒體市場,盡可能的以通俗性跨越區域,跨文化傳播給更多的觀眾。

合家歡電影也不再只是單一的電影語境,大部分的合家歡電影是多種媒體知識產權的集合,許多是建立在已有的品牌之上的。

比如,華納兄弟的《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超人》系列以及《蝙蝠俠》系列。

這些電影的核心品牌形象已經被觀眾接受,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能以電影、電視、電腦游戲、漫畫作品、玩具等多種媒體形式呈現,好萊塢合家歡電影因此得以跨越電影的界限,觸及更廣闊的天空。

在好萊塢,包括杜克在內的從業者都有一個共識——得家庭市場者得天下!

檢視全球100部票房最成功的電影名單,其中超過百分之九十五被標記或被廣泛認為是合家歡電影,并且大部分電影是90年代后期上映的。

此外,這100部電影都是由好萊塢6大電影公司迪士尼、華納兄弟、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索尼哥倫比亞和環球影業制作或發行的,它們也共同組成了美國電影協會——mpaa。

這些電影公司盡管只制作好萊塢每年不到百分之三十的電影,但占據了全球票房市場和主要電影專營權的絕大部分,這些美國電影協會成員公司在全球電影發行市場上幾乎占據了霸主地位。

這些大公司如今的票房大片,無論是形式還是目標觀眾,都明顯開始呈現標準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好萊塢主流電影的分級被定為“須有家長指導觀看”(pg)或“13歲以下兒童宜在家長指導下才能觀看”(pg13),這說明了這些電影都在逐漸瞄準全球性的家庭市場。

與之相對的,是那些曾經是電影公司中流砥柱,兒童和青少年在沒有家長陪同下不得觀看的限制級(r)電影,在數量和吸引力上逐漸式微。

而到目前為止,全球市場上總票房前30的電影,沒有一部是限制級的。

從80年代中期開始,好萊塢電影公司一個明顯試圖擴大合家歡電影觀眾群的做法就是開創了pg13等級(特別輔導級,建議13歲后兒童觀看),起源是1984年的美國電影《奪寶奇兵》。

pg13是pg和r級之間的一個緩沖地帶,允許13歲以下兒童在成人陪同下觀看,pg或pg13評級已經成為了票房成功的首要條件,因為可以進影院觀影的人群范圍足夠廣泛。

雖然合家歡電影現在演變成的各種各樣,但最受歡迎的還是奇幻和科幻的類型,最為典型的就是超級英雄電影,而《蝙蝠俠》三部曲無論怎么變,都改變不了超級英雄電影的事實,而奇幻和科幻的類型,才是真正能沖出北美、橫行世界的電影。

電影產業的多種合作以及衍生市場的整合直接影響到了電影題材本身。

最明顯的,就是能看到接環和奇幻主題成批的增長,千禧年后這類主題成為合家歡大片的主要組成部分。

而這類影片成為好萊塢的主流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奇幻題材擁有高度視覺化的形式感,能滿足國際消費者對視覺震撼的需求。

第二,因為這種題材的領域一般都脫離了地球實際,這樣避免了因社會文化因素而疏遠了非西方觀眾。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豐富的虛構世界能夠為電影周邊商品和其他商業搭配開發提供無限的機會。比如華納兄弟通過《蝙蝠俠》《哈利波特》和《魔戒》系列,用電影將一個已經聞名的、有著根深蒂固粉絲的、敘述性的世界變為現實,建立在這之上的系列電影、副產品和電影風格讓華納在千禧年之后成為了“世界建筑”里的領路人。

觀眾們通過口耳相傳、社交網絡和粉絲俱樂部對電影進行積極地描述,并購買相關產品,這些都從很大程度上延伸了一部作品的生命,這類跨媒體的相互作用維系著后好萊塢時代的電影發展,也為電影工業的決策制定提供了依據。

毫無疑問,《黑暗騎士崛起》必然要遵循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