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海盜

243 潰敗

逃出安汶灣的德布拉甘薩滿面灰黑,軍服也不知被炸裂的什么東西燒出了幾道口子,他茫然地站在艦尾,遙望著這座城市,以及那個依然節的高臺。文

他明白了,他突然全明白了,為什么沒有一艘戰艦,為什么幾乎沒有士兵。

這是個大手筆,大手筆。

再四望己方艦隊,24艘戰艦命喪灣內。

那句話終于應驗了,港口是艦隊的墳墓,只是通炒說,他們都是戰艦的墳墓,這一次終于輪到葡萄牙了。

逃出的三十多艘戰艦內,有八艘受創過于嚴重,沉沒不可避免,不得不棄船。

余下戰艦受創有輕有重,正在緊急修補中。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曼努埃爾號只是帆和桅桿被擊中了,船體是安全的,至少曼努埃爾留住了僅有的體面。

東尤聯合艦隊,幾乎是葡萄牙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艦隊,在安汶吃到了徹底的慘敗,艦船沉沒大半,卻未見一敵。

這絕非是戰斗力或者裝備上的失敗,而是指揮的失敗,策略的失敗。

沙加路捂著受傷的右臂蹣跚走到德布拉甘薩身旁:“總督是我是我沒有搞清楚”

德布拉干薩茫然曳:“不,你盡力了沙加路,是我的責任。”

“總督”沙加路看著那些無法避免,正在沉沒的戰艦,眼眶泛紅,即便是最慘烈的噩夢中,他也沒有見到這樣的情景,“我不明白為什么”

“他們的戰艦不在,只有一個原因。”德布拉甘薩臉上泛出了自嘲的微笑,“我早該想到的,因為那些戰艦,根本已經毫無戰力。”

“我不明白”

“所有的炮,已經卸下,藏在港灣四周,港口的堡壘只是一個幌子。”

沙加路眼睛緩緩瞪大,越來越大:“怎么為什么要這樣”

“楊長帆不僅強大,而且沒有一點傲慢,一點點也不曾有過,即使俘虜了我們的艦隊,即使攻陷了摩鹿加,他依然清楚,海戰不是我們的對手,他期盼6戰。”

“可如果我們不在港口登6避開那些炮口”

“結果是一樣的,我相信他們所有的士兵也像那些火炮一樣,藏在了自己應該在的地方。”德布拉甘薩回身仰天長嘆,“我會為這次失敗負責。”

雖然太晚,但德布拉甘薩在一切結束后,終究看破了楊長帆的一切部署。

但其實,還是沒有看破一切。

僅剩二十余艘戰艦的聯合艦隊無法直反馬六甲,不得不先返回肯達里港先行修補以及治療傷員。

但剛剛逃出安汶炮火幾個斜后,肯達里行政長官的快船駛來。肯達里總督登船后,表情比這邊還要茫然。

肯達里一直以來就不是葡萄牙重要的據點,只不過有幾十個人維護罷了。在主力艦隊走后,徽王府艦隊忽然從天而降,肯達里無輻行任何反抗,行政長官只好棄港而逃。他堅信,聯合艦隊一定在安汶取得了勝利,因此并未回馬六甲,而是朝安汶逃竄。

未曾想到,與慘敗的艦隊就此會和。

這一次,德布拉甘薩徹底的崩潰了。

的確,徽王府的主力艦隊應當沒有多少炮也沒有多少人了,但對付肯達里這種小港依然綽綽有余。如果敢拼的話,即便是眼前潰敗的艦隊,也許依然可以奪回肯達里。

但那又怎樣呢?肯達里無關緊要。

至少,見到徽王府主力艦隊了,這就證明馬六甲應當是安全的。

棄掉了無法修繕航行困難的艦船,傷員與生者擠在一起,全折返馬六甲。

香料群島,最后那么一點點根據地,也納入了徽王府的版圖。

安汶港,戰后重建工作馬不停蹄展開。這一定是有史以來最開心的戰后重建,而且重建工作是由原總督帕略塔主持的,他不得不開始指揮修繕葡萄牙人修建后又被葡萄牙人打爛的堡壘。

至于包括卡內利亞斯在內的幾百名葡軍俘虜,依然安然無恙的關押在城內。他們聽到了隆隆的炮響,先為即將獲救而欣喜,后又陷入被處決的絕望,然而大海上最后只留下了葡萄牙戰艦的殘骸,自己這些人原來怎么樣現在還怎么樣。

葡萄牙輸了,但他們活了下來,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此前,徽王府出海練炮,其實就是讓每位士兵都上兩炮,組成兩人一組的炮兵隊。而后將戰艦上九成的火炮拆卸轉移埋伏在岸上,并且留下八成兵力守衛安汶,余下兩成兵力駕船出海,在北側蘇拉群島繞道突襲肯達里。楊長帆給的命令很明確,肯達里沒有防衛就取,有防衛就跑,跑回馬尼拉,有必要的話甚至可以直接跑回東番澎湖。只要這支艦隊不滅,徽王府的威懾力就永遠存在。

這一戰過后,徽王府無疑站穩了摩鹿加海域。也就是說,楊長帆用武力完成了東南亞的勢力劃分。

下面的事情就很明確了,守租里,得到利益。

隨著各路海盜團伙的涌入,東南亞海域沒有一定武裝的商船確實無處容身,唯有掛靠在徽王府下的船隊一路暢通,廣東、福建的商人開始在徽王府的保護下一路南下,從本地人手中買走了原屬于葡萄牙的貨物,他們可以瘍在馬尼拉批給轉賣的華商,亦可直接回澎湖過關分成。當然,膽子大的話可以直接運回老家,只要能承受得起敗露的可怕后果。

雖總有不法之徒,但誰都清楚,現在南洋的局面是徽王府拼出來的,徽王府完全可以像弗朗機一樣自己壟斷航線,但他們瘍了給商人們一個機會。

另一方面,徽王府采去督政策,鼓勵互相檢舉,若有逃過徽王府走私者,檢舉者有賞,別人都抽成唯有你走私,其實離死也不遠了。

半個月后,戰敗的葡萄牙艦隊駛入了馬六甲港,如果這里還能稱之為港的話

按照生還者所述,這里來過三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