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穿越的傭兵

第四十三章 排雷作業

“他...恁不用管他,做...做好自己的事就...就中。他去狼山修...修理所了,也不再是...是咱們地...地爆連的兵了!”

狼山修理所?工兵團還有這個單位?!

陳斌一臉狐疑,難道是高等被退兵了?崔連長騙咱嗎?

沒辦法,誰讓陳斌在團部的介紹牌上,并沒有見過狼山修理所這個單位,也從沒有見過什么修理班。甚至這個軍直工兵團里,除了兩個地爆營外,剩下最多的就是一個舟橋營,主要業務還是排布雷。壓根就沒有啥修理專業...

“好...好了,恁不要再想了!上...上面已經有...有消息了。馬上要組成掃...掃雷隊,這個隊...隊長非我莫屬!學好...好咯以后,還...還能跟我一...一塊上...上雷場!”

“是,連長!我知道了!”

既然崔連長說了不要多管高等的事情,陳斌也就懶得問了。而崔連長提前告知的消息,還是很準確的...

幾乎是在陳斌等人業務學習剛剛結束,排了幾顆教練雷算是訓練過實踐操作以后。掃雷隊成立的誓師大會也準備好了...

掃雷隊成立及誓師大會的現場,那叫一個紅旗招展、鞭炮齊鳴....對不起,串臺了...

略顯簡單,但卻不失嚴肅的誓師大會上,陳首長、相政委等一眾集團軍領導應邀出席。例行環節過后,由陳首長開始宣讀掃雷隊成立的命令。

“掃雷一隊!隊長,崔民!指導員,杜洪濤!”

“掃雷二隊!隊長,嚴肅!指導員,關鍵!”

聽到臺上陳首長的命令,陳斌悄悄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自己身邊的崔連長...尷尬嗎?

還隊長非你莫屬呢,這不就出現兩個隊長了?!

小小的插曲過后,誓師大會的第二天,掃雷隊正式出征!

站在路基旁,望著眼前用警戒線拉上的雷區,還有站在自己身前那一排已經穿好防爆服,做好準備的工兵戰士們,陳斌也難得有點緊張。

理論學得再好,教練雷排得再好,終究只是紙上談兵。而眼下這片雷場,那可是正兒八經,真的會炸的真雷啊!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現在就到了溜溜的時間了...

“各單位確認安全距離!”

“掃雷一隊,安...安全!”

“掃雷二隊,安全!”

“爆破纜準備...發射!”

爆破纜與其說是發射,不如說是拋射。眼瞅著一段段繩索一樣的東西,呈拋物線落入雷場,在纜繩砸到地面上的瞬間,一連串的爆炸聲響起,時不時還會有更加猛烈地爆炸聲混雜其中。

那聲音,就是被誘爆的地雷!

連綿不絕的爆炸聲,加上眼前那泥土翻飛的光影效果,遠比任何電影大片中看著都更加震撼。膽子小一點的戰士,哪怕明知道自己站在安全區域,身體還是情不自禁地想要向后躲。

莫約十來分鐘后,第一輪誘爆后,又拋射了兩輪爆破纜,等到前期工作做完。站在前排待命的工兵,這才得到開始排雷作業的命令!

“好好看,好好學!下...下一輪就是恁...恁們上了!”

伴隨著崔連長的提醒,老工兵們并沒有急著進入雷場。而是先有四名投錨手越眾前出,將手中早已準備好的掃雷錨發射器瞄準不同的方向發出...

接著他們拉動固定著掃雷錨的導繩,再次清理一遍雷場中可能存在的拌發雷。這一次清理中,又掃出兩枚拌發雷...

陳斌望著眼前這塊面積并不大的雷場,忍不住直咂嘴。

總是聽網友們說,早年間的兔子換上了一種名為“火力不足恐懼癥”的病。現在看來,似乎真是那么回事...

就這屁大點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地雷密度簡直高得離譜。

難怪集團軍那么著急組建掃雷隊,四處開工。不然就這密度的雷場,伴隨著地震、山洪遷移出來,沒有拉上警戒線,沒有及時排除...

萬一進去一個吃瓜群眾,那還能有命出來啊?!

搞不好就是尸骨無存啊...

等到掃雷錨再次清理一遍雷場的拌發雷后,工兵老兵們,也就是前排那些穿著搜爆服的作業手們,這才開始邁步跨過警戒線,進入雷區。

只見他們按照標準的棱形戰斗隊形,手里拿著探雷器,小心謹慎地向前慢慢探去。而在這種和平時期、和平環境下的掃雷作業,在陳斌看來其實談不上多么驚險,甚至看上去還有點無聊...

如果在戰爭環境下,工兵,尤其是正在進行排雷作業的工兵,往往也是高優先級目標。特別招狙擊手、重機槍手的喜愛。

哪怕沒有這些,一般的步兵,只要腦子正常,都知道應該先把這些會排雷的工兵打掉。這樣敵方部隊通過雷區,不說完全無法通過吧,起碼也能拖延更多的時間!

而雷區在戰爭中的最大實際意義其實不在于殺傷敵方目標,而是拖延對方部隊的行進速度,加上消耗對方的資源。

眾所周知,排雷的成本,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經濟成本都要遠遠高于布雷。就拿陳斌此前去過的伊拉克戰場為例...

IED的大名在戰爭中后期,可謂是如雷貫耳。那種簡單的爆炸物襲擊、路邊炸彈、汽車炸彈啥的,結構簡單,制作便宜,深受抵抗軍喜愛。

而就是這些看上去,破銅爛鐵一樣的玩意,反而造成了比其他武器更多的擊殺記錄。甚至為了對付這些破銅爛鐵,美軍更是抽調了160億美元,成立專項計劃,用于對付IED的威脅。

那個年代的160億美元是啥概念啊...然而饒是如此,IED的威脅他們依舊沒能根除...

同樣,在那個年代,或許是出于恢復經濟建設的目的,這些老雷場便成了戰爭的傷疤,一直保留了下來。只是在雷區外拉上鐵絲網,掛上警戒牌就算了事了。

如果不是這次伴隨地震的強降雨,使得山洪遷移了雷場,讓原來的所有警戒措施失效。恐怕集團軍都沒準備在這么一個時間,火急火燎地去排雷...

話題有些扯遠了,言歸正傳。

在非戰爭情況下,排雷作業手們,既不需要警戒士兵的保護,也不需要地雷探測員的前出探測,只是按部就班地探雷,排雷,看上去真的很平淡...

甚至為了不遺漏任何一顆雷,不留下一點隱患,他們的動作還格外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