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歐巴小說網]

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當唐軍主力在前線鏖戰的時候,后方也并沒有變得清閑。

隨著十幾萬戰斗人員不斷向前推進,后勤方面的任務也變得越來越繁重。雖然說大軍開拔的時候,本身就會攜帶一部分給養輜重,但仍有相當一部分需要從后方起運。

一方面自然是為了確保物資的安全,另一方面則就是有的物資需要進行階段性的籌措。特別是唐蕃此戰雙方都投入了多達幾十萬的兵力,戰爭有極大的幾率會陷入彼此對峙的消耗戰,甚至后勤極有可能會成為影響戰爭勝負的最大因素。

過去這段時間里,后方的唐軍大本營也在不斷根據前線傳回的戰報調整物資征調的計劃。雖然這里并沒有激烈的交戰發生,但所承受的壓力同樣不小。

特別在當蕃軍執行斷流阻敵計劃的時候,唐軍主力推進緩慢,后方大本營承受的壓力可謂是空前巨大。且不說每天源源不斷向青海腹心行進的輜重車隊,就連負責后勤事務的宰相劉幽求都愁的掐斷胡須、逐日稀少。

當所有的消耗計簿匯總之后擺在圣人案頭的時候,李潼看著那一個個驚人的數字,也是頗感觸目驚心。這些數字本身已經極具沖擊力,而若再聯想到其背后所匯聚的成千上萬人的辛苦勞作生產,不免就讓人更加的心疼。

中古時代,生產力本就偏低下,這些物資被辛勤的生產出來,旋即便又投入到戰爭這一巨大焚化爐中,被快速的消耗一空。

一想到這一畫面,李潼心中便不免有些抽搐疼痛,乃至于生出一種悲天憫人的疑問:這個世界為什么要有戰爭這種可怕的東西?你們這些蕃賊們難道就不能躺平任操,搞得老子征服成本這么高!

當戰爭的成本逐日遞增,對于回報的渴望也就變得更加迫切。沒有利益的戰爭就像一朵煙花,璀璨只是一瞬,但卻不能持久。

所以李潼這段時間也是忙得很,再次發揮出他摟錢小能手的稟賦,希望能夠在青海這片土地上榨出可觀的油水出來。

講到戰爭的收益,最直接的敲骨吸髓的掠奪,通過戰爭摧毀敵人的抵抗力量,然后便是盡情的搜刮。其次便是對土地和人口的占有,通過持續不斷的奴役生產獲取利潤。

對于青海這片土地,近代有所借鑒的模式便有三種,分別就是前隋、大唐以及吐蕃的征服與統治模式。

這當中手筆最大的自然是前朝隋煬帝,在將吐谷渾滅國后直接設立郡縣進行統治,但因為種種的原因,最終只搞了一個寂寞。

大唐在攻滅吐谷渾之后,并沒有介入太深,仍然給予吐谷渾貴族極大的自治權。這樣既減少了后繼的投入,一定程度上也算是維持了邊疆的穩定。

但事實證明,吐谷渾原本的統治者已經變得不合時宜。特別是在吐蕃強勢崛起的地緣局勢中,吐谷渾的統治者已經不配再享有這一片土地。

講到在青海地區的統治與利益獲取,吐蕃反而做的比大唐更好。雖然仍扶植起一個吐谷渾傀儡政權,但卻并不給予太大的權力,而是由吐蕃派遣大臣直接進行統治。幾次唐蕃大戰,吐蕃也因此獲益匪淺。

但吐蕃的這種統治弊病也很明顯,那就是坐鎮青海的噶爾家族勢力壯大、乃至于形同割據。

結合此前各方的經驗與大唐目下的狀況與需求,李潼心里也漸漸有了一個比較系統完整的構想計劃。

雖然眼下青海的戰爭尚未完全結束,但也已經進入了收益階段。諸土羌部族雖然不是主要的戰爭對手,但是既然他們沒有在戰爭開始之前便站在大唐一方,自然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獲得人身的安全。

雖然這些土羌早在噶爾家的統治下逐漸淪為赤貧,但人口基數還算可觀,仔細刮一刮、仍有一些油水。大軍進入青海之后,單單在諸土羌部族中搜繳的牛馬畜力,便已經數以十萬計。

相對于唐軍的海量投入,這一部分收獲雖然也談不上可觀,但總是聊勝于無。真要講到牛馬的繳獲,其實吐蕃才是大頭。吐蕃那特殊的后勤方式,雖然能夠極大程度的降低戰爭成本,可一旦遭遇戰敗,那就是妥妥的運輸大隊長。

以往大唐與吐蕃作戰時,單單一場稍具規模的戰斗獲勝,便能繳獲數萬頭牛馬。大唐已經掃蕩青海過半區域,結果才在土羌中獲取到這么點,可見吐蕃過往多年在青海的搜刮之狠。

雖然說青海對大唐而言是有著非常重要的邊防意義,需要注重長期發展,避免竭澤而漁。但見到吐蕃對土羌們的搜刮力度,這些土羌們還能忍受下來、不敢進行大規模的反叛,李潼便覺得力度大一點其實也沒什么,蕃賊刮得、我刮不得?

從青海先期繳獲的這些牛馬,其中大部分直接投入到了接下來的戰爭消耗中,另有一部分則被運回隴邊本土,作為官廄牛馬出租,以補償戰爭所造成的耕墾勞動力不足。

除了牛馬牲畜之外,另一個大的收獲就是人口。青海整體雖然地廣人稀,但時代于此繁衍生息的羌人數量還是頗為可觀。

眼下戰爭尚未結束,唐軍所搜聚到的羌人數量還沒有一個系統性的統計,可單單在海東編戶進行的這段時間里,便已經統計出了將近三萬戶羌人數量。另有更多的則跟隨大軍前進,作為勞役使用。

當下這個時代,人口便是第一生產力。大唐眼下戰爭投入已經頗為沉重,更加不會久養閑人,所以這些羌民編戶完成后,即刻便被官府組織勞作生產。

負責這方面工作的是隨駕的宰相王方慶,而王方慶近日來長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羌人愚鈍難馴,性近駑馬,實在不堪役用!”

對于王方慶這種充滿偏見的評價,李潼還是有些不認同。羌人好歹也在此境生存這么長的時間,并沒有被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所抹殺淘汰,總是有些可取之處的,他們起碼要比那些昆侖奴要強吧。

但當他實地巡察一番,也不得不說羌人的能力短板的確非常明顯。

海東地區的編戶與闊地是同時進行的,其中一部分編戶完成后便投入耕墾生產,但效率卻實在低下。畢竟雖然青海也有一定的耕墾條件,但這些適宜耕種的土地卻長期被大族豪酋們控制在手中,絕大多數普通羌人幾乎沒有農耕的經驗。

看來,大唐想要在海東設立州縣,并建立起一個官屯的基礎,還是要從境內遷徙一部分民眾才靠譜。

不過這些羌人們也并非一無是處,只要有手有腳、正當壯年,一把力氣總有使用之處。而且由于青海的生存環境,大多數羌人生來就是畜牧好手,可以用來擴充大唐官牧規模。

吐谷渾所產出的馬匹,質量一直極高,如今大唐軍隊所配給的幾種優良戰馬,相當一部分都是此境產出。

未來大唐長期占有青海,畜牧業的發展無疑是最重要的利益來源之一,產自青海的駿馬,不止要跟隨大唐軍隊向更加遙遠的疆土征戰,同時也要大量向大唐民間流入,激勵并維持大唐民間的尚武之風。

除此之外,青海的西南還有著相當豐富的自然資源,比如品質頗佳的鹽池與開采難度不高的礦產。這些資源也是原本噶爾家控制青海的主要籌碼,甚至青海的鹽還作為商品遠銷隴邊,許多羌人部落都是噶爾家所控制的鹽奴,如今自然要被大唐接手過來。

除了人口與土地生產所帶來的利益之外,青海的收復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那就是邊境秩序的穩定,大唐可以加大規模的與西域進行商貿、軍事等各方面的交流。

李潼身在鄯州大后方,竟日沉迷于帝國版圖的擴張與經營中,甚至就連諸胡進獻的胡姬佳麗都無暇享用。女人只會消磨我的志氣、掏空我的身體,只有征服才是更高層次的享受!

當時間進入到了六月初,前方戰報終于傳回:唐軍大獲全勝!

“大軍西進以來,陣斬蕃軍五萬有余,俘獲吐蕃并諸胡十一萬眾……積魚城一戰,殺敵三萬余眾,俘虜七萬余,繳獲牛馬牲畜近七十萬,器杖不可勝數……”

跟隨報捷的使者同歸鄯州的,還有身在海東負責后勤的宰相劉幽求。劉幽求手捧戰報進奏圣人,神情激動,語調高亢,頜下那已經殘留不多的胡須更是顫抖的通電了一般。

大勝!實實在在、不打折扣的大勝!

李潼聽到這一樁樁戰報,有心學一學東晉謝安、云淡風輕的來上一句小兒輩已破賊,可是喉結抖動片刻,終究還是沒忍住,揮拳重重的砸在案上,口中則大笑道:“壯哉吾軍!此日之后,我與諸卿可以豪言,不負祖宗、不負蒼生!”

眼見圣人如此激動,劉幽求也忍不住的熱淚滾滾,并其余一同入拜的官員們大禮拜下并高呼道:“社稷不墜,唐業中興,圣人功造偉極!臣等幸矣,驥從雄主,沐此殊恩,留名壯史……”

隨著群臣殿內作拜祝賀,聲浪逐漸向外擴散,外間守衛的禁軍將士們也無不歡欣呼喊,一時間整個鄯州城都沐浴在這慶賀大勝的聲浪海洋中。

李潼端坐席中,閉上眼傾聽著內外群眾的歡呼,心中也在品味著這勝利的喜悅。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睜開了眼,微笑著說道:“大軍尚未班師,暫不必恣意慶祝。戰后仍需妥善收尾,決不可浪費此番壯盛,歸朝之后,朕與卿等、與萬民同樂!”

殿內眾人聽到這話,也都暫時按捺下心中的狂喜,調整心態,準備投入到接下來的收尾工作中。

“可惜、可惜諸軍已經圍困積魚城,卻仍沒能將蕃主生擒……”

劉幽求又將那戰報露布瀏覽一番,忍不住的扼腕嘆息道。

李潼展開那詳細的戰報閱覽了一遍,才知道大軍攻入積魚城的時候,蕃主已經棄城而逃。盡管之后大軍即刻派遣人馬追擊,且在最初也找準了蕃主的逃亡路線,可最終還是追丟了,只能無功而返。

原本蕃主最佳的逃亡路線應該是循積石山出逃,投奔西康而去,在那里整頓后路部伍,結果卻不知什么緣故,逃出積石山后,蕃主并沒有前往西康,而是徑直折轉向西,投羌塘而去。

按照在積魚城投唐的贊婆猜測,極有可能是蕃主的逃亡隊伍發生了分歧,又或者蕃主不相信留守西康的山南軍隊,擔心會受到這些山南人馬的挾持,所以才繞過西康,要返回邏娑城穩定局勢,防備各方的反噬。

李潼對吐蕃內部的形勢雖然了解不如贊婆那樣詳細,但身為一個君王,他是很能代入蕃主眼下的心境,覺得贊婆的猜測應該比較符合事實。

沒能在積魚城生擒蕃主,李潼自然有些遺憾,這狗東西跑的實在太快,居然還要麻煩他再往邏娑城派軍。不過對于是否生擒蕃主,他也沒有什么執念,甚至在他心里,蕃主的生死還不如欽陵這一條命重要。

而且,如果贊婆的猜測接近真相的話,那么在積魚城留下蕃主,反倒不如放這個喪家之犬逃亡回國對大唐的利益更大。

贊普雖然是吐蕃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但在實際的情境中,贊普的生死對吐蕃整體的影響也沒有想象中大。

畢竟就連威望強如松贊干布,其人的英年早逝也沒有造成吐蕃的一蹶不振。而且從松贊干布死后,吐蕃幾乎也沒有正經的王權在位。所以想要通過干掉吐蕃贊普造成吐蕃國中大亂,也不必寄予太高的希望。

反倒是這樣一個志大才疏的贊普回到國中,會給吐蕃接下來的局勢走向帶來非常豐富的可能。

總之,青海這一戰大唐已經在戰場上獲取到足夠多了,甚至遠遠豐厚過李潼在戰前的期望,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將成果進行消化與鞏固。

積魚城一戰放跑了吐蕃贊普,前線諸將俱感不夠盡興,所以隨戰報一同送回的,還有諸將聯名的請戰書,希望圣人準許他們在積魚城稍作休整后、繼續向西康進軍,一舉收復西康,乃至于攻入邏娑城。

但李潼在經過一番考慮后,還是決定暫時休戈,不再繼續進軍。眼下的勝利已經足夠輝煌,若再將戰爭持續下去,且不說激增的成本能不能支撐下去,單單戰線拉長所帶來的風險,眼下大唐還沒有一個預案進行防備。

西康他當然不會放棄,可若想要收回,戰爭未必是最好的方式。兵者國之重器,在經過青海此戰后,李潼對此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大唐疆域廣闊,同樣的也存在眾多的邊防隱患,若凡所隱患都要用戰爭這種高成本的方式解決,再雄厚的國力也不能維持長久。

而且,理論上吐蕃還存在一定的威脅性,也能讓青海當地這些豪酋們心存畏懼與忌憚,不敢反抗大唐對青海秩序的調整與重建。

李潼在沉吟一番后,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與隨駕群臣們稍作吐露,眾人在聽到圣人不打算再將戰事繼續推進下去之后,可以看到也都是明顯松了一口氣。

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所思所慮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前線將士們所感受到的是金戈鐵馬、戰功赫赫,滿心都是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想法。可是后方群臣卻要考慮后勤的投入與民生相關,只看劉幽求一部胡須幾乎盡被掐斷,可知這段時間承受的壓力之大。

戰爭進行到這一步,除了前期所進行的籌措之外,隴邊諸州糧庫也已經多數告罄,甚至連備荒備災的儲蓄都被挪用了相當一部分。而現在距離秋糧入倉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隴邊民生已經存在著巨大的不穩定因素。

所以對于圣人適可而止的想法,群臣也都是發聲附和,認為這是最好的做法。

于是,李潼便著員記錄他的命令:積魚城前線不再繼續推進,除一部留守人馬之外,其余諸軍包括諸胡部仆從次第撤軍。

正面戰場雖然不再繼續推進,但李潼也并不打算放過蕃軍大敗的這一個時機。他接著便又下令,著隴南曹仁師兵進西山,尋訪并護送早前被蕃人驅逐的西康僧徒們返回西康,組織西康當地蕃人奴戶為護法僧兵,向西康底層民眾進行廣泛滲透,必要時直接出兵,幫助這些僧兵收復西康城。

眼下西康雖然還駐有十多萬蕃軍,但都是山南遠來的人馬,隨著蕃軍正面戰場大敗、蕃主逃亡歸國,這些人馬必然也不會長期駐守在西康。

大唐正可以抓住這些人馬對西康當地民生的破壞,加強對西康底層民眾的佛法宣傳與滲透,同時還激發出他們的反抗jing神,與吐蕃本土進行更深層次的決裂。

同時,李潼又任命此前派往蜀中的長兄李光順為安南大都護、以李陽為安南副都護,以山南人馬向滇南進軍。彼方南蠻諸詔常在唐蕃之間反復橫跳,如今正可以借吐蕃自顧不暇之際、給予一個慘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