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喋血

三十四章、消息

請關閉瀏覽器閱讀模式或者取消屏蔽JavaScript的正常運行,避免出現內容段落亂序。

屋內的電話響了,是顧楫打來的。下午自己和陳功書會面,他一定非常擔心結果。

“你在家就好。等會從局里出來我就上你那去。我先讓老任叫點吃的到你那,晚上我們邊吃邊聊。”

看了下日歷,蒲素馬上起身走到電話機旁要了輪渡公司電話,查了一下船期。

上級派遣的兩名同志這次是繞道蕪湖來上海。從那個方向過來應該是裝作逃難群眾,因為他們隨身帶了一臺15瓦的發報機,必須要掩人耳目。

發電機上連著折疊板凳,剛好可以看見搖把中間的扇形電量表。發電的人需要雙手搖轉,必須保持電量指針始終在綠色區域。

當報務員按動電鍵發報時,那個搖把就會變的無比沉重,以他的體力堅持十分鐘也是汗流浹背。

好在一般報文都是盡量言簡意賅,超過十分鐘以上的情況實在不敢想象。所以光一個報務員還不行,當時租界限電,碰上停電就必須要配備一個發電的*********臺才能工作。

剛才查到明天早晨4點50那班輪船停靠十六鋪碼頭。他立刻決定到時候去碼頭接應。

蒲素回國后為了測試自己發報手速曾經使用過那種電臺。

這則普通里暗藏著只有蒲素才可以破解的暗語。整篇不到百十來個字,卻包含了很多信息。

現在蒲素知道上面給他派了兩個同志。一男一女,前天已經出發。接頭方式和暗號也都在地址和電話號碼里交代的很詳細。

其實蒲素昨天已經找老任找材料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只要上級同意他開始直線聯系,他會自己解決發報問題。租界公董局的電報可以直接和遠在巴黎的法國政府聯絡。整機弄不到,配件總是有的。

當然,上級不了解他這邊的情況,認為光派發報員來沒有設備等于白搭。現在讓派遣的同志冒著風險把設備偷運過來,算是縝密的考慮。

收到的消息讓蒲素很是振奮。一想到明天到達的同志,感覺像是老家來人。而且他也能感受到上級對他的信任以及全力以赴的。

15瓦電臺這樣的設備,整個上海地下組織也不會超過兩臺。他覺得那個和自己聯絡的“燈塔”應該就有一臺。否則不可能如此高效地向他傳達上級指令和任務。

而且他也明白了為什么給他派了兩個人,15瓦電臺傳輸距離可以達到六百公里以上,在上海和蘇北邊區傳遞消息是綽綽有余。

只不過以當時邊區條件,15瓦以上的電臺就需要用手搖發電機了。

聽到蒲素接了電話,顧楫那邊的語氣顯得很親快。電話里不方便,所以直接和他約了等會見面聊。

在椅子上又坐著想了一會,蒲素才換了一件外套下樓通過機關到了隔壁。

早晨出操結束后他就和阿廖沙打過招呼,讓他今天帶隊按照訓練計劃進行訓練。此刻雖然下著雨,隊員們還是排成一排輪流蛙跳,身上已經濕透,分不出是汗水還是雨水。

他站在旁邊看了一會就去了廚房,檢查了下晚餐都準備了什么。然后讓那個胖廚娘找出紅糖和生姜,讓她給隊員們煮一大鍋姜湯。

之后一直等到訓練結束他才和阿廖沙簡單聊了兩句。讓他挑兩個隊員凌晨三點半在他前門集合,跟他出去一趟。

“長短家伙都要帶!”

聽到他交代了這句,阿廖沙只是點了點頭,什么都沒問。

回到自己那邊,沒多久老任就帶著兩個伙計拎著食盒在前邊叫門。蒲素把門打開接過伙計手里的食盒,直接讓他們走人了。明天早上食盒房門口直接過來拿走就行。

屋里樓下兩個房間都是空置的,來了兩個同志正好。蒲素也直接和老任說了他這里要來兩個人,到時候還要他幫忙把證件辦了。

老任自然是大包大攬,并且明天上午會派一輛巡捕房抓人的卡車去拉貨。蒲素昨天單子上要的東西能弄到的都弄來了,弄不到的也只能慢慢想辦法了。

蒲素拍著他單薄的肩膀連連道謝,老任卻閃躲不迭,直說他這把子力氣像是碼頭扛活的粗胚。

兩人在屋里聊著天,等到顧楫來了就開始吃晚飯。蒲素和顧楫一般都不喝酒,老任每晚要來點花雕。今天蒲素更是一滴酒都沒碰,先是把下午和陳功書會面的情景說了一遍。

顧楫聽了只是冷笑,說軍統一個組長的人頭浸了石灰昨天掛在租界電線桿上,還有一張紙條,寫著“殺十抵一”。那意思就是殺他76號一個人,這邊要死十個才能相抵。

今天早上又發現掛出來一個人頭,字條留言也是一模一樣。不過是中統的一個人。陳功書不提這種事,自然是擔心蒲素聽了害怕。

好在中統鋤奸隊搶了肖剛軒的人頭,大概軍統詢問是不是他們做的,那邊一聽不是軍統干的,索性就冒功搶了人頭。

不然蒲素剛要加入情報站,那邊76號就死了翻譯,這也太巧合了。

當聽到蒲素說現在自己是軍統直屬情報員、上尉軍銜時,三個人都笑了。蒲素一邊笑還一邊摸出了任命狀,顧楫看了一眼就讓他收好,說不定就能派上用處。

那是一則由一家叫做”丹華實業公司“刊登的熱水瓶。橫幅上題頭一行大字:“雙魚”熱水瓶,善于為君服務。

然后下面幾排小字印著:藏沸藏冰,冷熱隨心等產品推薦,最后是電話號碼和公司地址。

回到宅內蒲素脫去外衣,在臉盆里倒上熱水洗了一把臉,這才拉了椅子坐在桌前,攤開了那份報紙。

如果不出意外自己就不露面,等待正常接頭。假如發生情況,就只能隨機應變了。

限于材料設備,現在自己裝配的發報機最多只有5瓦功率。傳輸距離只有幾十公里,只能在市內聯絡,把消息從他這里發送到聯絡人那邊。

頭版頭條他直接忽略,直接翻到第四版頁,終于看到他等了幾天的消息。

上邊肯定考慮到了他的特殊情況。這次讓配合掩護的同志帶著電臺過來是冒著極大風險的。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