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喋血

第二十五章、后勤

請關閉瀏覽器閱讀模式或者取消屏蔽JavaScript的正常運行,避免出現內容段落亂序。

男性猶太人不能剃臉頰邊的須發,包括鬢角的頭發。所以正統猶太男人鬢角兩邊的頭發都很長。

阿廖沙過去低聲和他說了幾句,然后塞給他一根金條,那邊遞給他一個信封。

“安靜!”

阿廖沙敲了敲桌子。

如果幣值一旦動搖,抗戰是持久不了的。尤其是上海的金融體系,可以影響到全國。所以抗戰能夠長期堅持下去,英國人是有功的。

只是到了抗戰勝利后,法幣的發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戰勝利時的5569億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兆元,三年間增加超過一千倍,造成了民間的惡性通貨膨脹。

當時曾經有造紙廠以低面額的法幣作為造紙的原料而獲利。這都是后話了,這里略過不提。

這個叫魯斯的英國金融家認為一定要把全國的銀元收歸國庫,民間不再流通,那么法幣地位就不會動搖,這是長期抗戰的基礎。

“哇嗷…瓦西里教官!”

餐桌上開始喧鬧了起來,這幫大老粗哪怕一把歲數了聚在一起也還是喜歡胡鬧。

(雖然知道大多數書友都熟悉民國時期的一些背景,只是免費章節,介紹一點相關資料也能夠幫助一些不了解的朋友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上一本書注解太多,這本書已經改了不少了。畢竟大家是沖著故事來的,而不是來了解民國史。只是開卷有益,我自己一度就認為既然叫法幣又在法租界,就是法國人的鈔票……)

戰爭期間因為日軍對物資進行封鎖,物價上漲是正常的,起碼拿著鈔票還能買到東西。馬上就要爆發的太平洋戰爭時,歐洲幾個國家也同樣如此。

沒多久又有一個戴著黑色毛帽,留著絡腮胡一襲黑衣的猶太人在外面喊門。

蒲素跟著阿廖沙出去看著門口這個猶太人,基本分辨不出年齡,滿臉胡須,兩邊的鬢角還梳成了辮子。

法幣初期與英鎊掛勾,可在指定銀行無限兌換。1936年國民政府與美國談判后,由中國向美國出售白銀,換取美元作為法幣發行的外匯儲備,法幣改為與英鎊及美元掛鉤。

1940年年初時,雖然戰事已經席卷了大半個中國,法幣的價值實際上還算堅挺。這方面說起來英國人有功,這是在抗戰前國民政府當時請來英國一個爵士研究出來的貨幣方案。

阿廖沙正準備回身,蒲素叫住他又塞給他一根金條。阿廖沙看了蒲素一眼,也沒多話,轉過身又和那個猶太人嘀咕了一會,把金條塞給他后就回來了。

“等會他會讓人把錢送來。”

“其實我們現在很好,沒你想的那么……”

阿廖沙咕噥著,他這還是有點不好意思。

蒲素只當沒聽見。進了堂屋把隊員們又重新召集起來,讓他們平時不要隨意外出。有正當理由外出時必須要和阿廖沙請假,返回后及時銷假。

接著又發布了幾項規定后他看了看表,宣布半小時候后開始訓練。

這邊隊員們解散,他拿出寫好的訓練時間和作息表貼在堂屋墻壁上。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只要讓他們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其他就沒什么需要多說的。

上午的訓練科目是隊列。這種枯燥訓練唯一的目的就是強化他們的服從性,習慣接受指令。這樣的強化起碼需要連續一個星期,以后每三天一次。

帶隊訓練的阿廖沙每個小時讓他們休息十分鐘。這期間他們可以補水,吸煙或者去方便。

畢竟不是正式軍營,這些隊員也年齡偏大習慣已經固定。所以酒他不允許碰,但是不禁煙。除了訓練時間,其他時間隨意。

蒲素自己也在院子里站了一上午,觀察著每個隊員。這些人平時就在大宅里操練,看上去對于隊列這種機械重復的訓練科目也并不抗拒。

只是院子狹小,快到開飯時廚房里傳出的香味讓他們注意力開始分散。

好幾個家伙開始在隊列里小聲交頭接耳,最后一致確定了是燉牛肉的味道……

好不容易捱到訓練結束,顧不得擦洗,隊員們都跑去廚房。看到鍋里香噴噴的牛肉,尤其是那么一大鍋人人管夠時,就都放心了。幾個勤快的還幫著正在榨汁的大嬸在廚房里榨汁。

中國內地百姓不習慣榨汁的吃法,而歐洲人一直有這個傳統。幾乎家家都有那種跟中國磨盤差不多的一種榨汁工具。

一臺圓形石磨有一個壺嘴形式的開口,下面放著器皿接果汁。上面一個石頭蓋板,用力往下面槽子里的按壓,里面盛放的果汁和蔬菜就變成汁水流出去了。

蒲素是用能買到的水果混合蔬菜混搭榨汁。這樣最大程度補充了維生素也降低開支。除了牛肉和瘦肉,他也讓阿廖沙去弄點雞胸肉,他要是沒辦法,那就只能找老任了。

反正老任說他排面大……沒道理花錢買點雞胸肉還搞不定!

對了,順便讓他把牛奶也解決了。時局再艱難,公董局里的法國佬也肯定有牛奶供應。

上午11點半結束訓練,12點開飯。然后午休到2點,下午繼續訓練到5點半。6點晚飯,9點熄燈。這就是他目前制定的作息。

只不過隨著訓練階段遞進,這樣的好日子他們也沒幾天可以享受。

中午,飽餐一頓的隊員們除了院子里的自衛哨其他人都在午睡。蒲素和阿廖沙帶著畫好的圖樣去霞飛路找俄羅斯裁縫制作服裝。

這個裁縫必須要穩妥可靠才行。畢竟以后很大可能,唯一的緝捕線索就是服裝。

“謝謝,我已經用過了。對了,以后不在訓練場合時大家可以叫我瓦西里!”

在莫斯科時他的教官就給他起了這個俄文名。和這些俄羅斯軍人打交道還是叫他瓦西里比較親切。

“蒲先生,呃,教官,和我們一起吃點吧!”

飯后,負責做飯和洗衣的倆個俄羅斯胖大嬸來了,包著頭巾挎著竹籃一進門就抱怨這該死的物價。

租界通用的貨幣還是法幣。很多人以為法幣法幣,大概是法國人的貨幣。其實所謂法幣并沒有什么特殊來歷,只是一個簡單的稱呼。

刀疤一邊往嘴里塞著黑麥面包一邊熱情的招呼蒲素。

當時的國民政府實行外匯統制政策,法幣成為紙幣本位制貨幣。限期收回其他紙幣。并且規定一切公私款項必須以法幣收付,將市面銀圓收歸國有,以一法幣換銀圓一元。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