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之風流人生

第六百三十一章 新的課題

新浦開發投資集團可以負責項目建設用地的供給,眾信、鴻基能投入六個億的項目啟動資金,關鍵還要有人。

這里的“人”,不是說楊林個人專業能力多強就可以的。楊林個人能力再強,也沒有辦法替代團隊去建設、運作整個項目。

沈淮除了要考察楊林的專業能力、發展視野外,還要考察楊林有沒有能力從煉化行業圈子里挖掘足夠多的專業人員,組建一支在水準線以上且有凝聚力的團隊。

團隊不夠專業,或者團隊成員專業水準足夠,但由于領導人的領導組織能力欠缺,導致整個團隊人心渙散,都將給項目的建設跟運營帶來致命的打擊。

沈淮對楊林的印象不錯,秦大偉也是可靠的引薦人,但他也不可能第一天接觸就給楊林足夠的信任,還需要有一個相對長時間考察及磨合的過程。

就整個項目的前期展開,沈淮也有他的計劃,他跟楊林說道:

“就新浦煉化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即使霞浦縣那邊不出面,也可以以鴻基的名義,跟淮大化工系聯合搞個為期三個月的研究課題。”

“怎么推鴻基頭上來了?”宋鴻軍坐在一旁疑惑的問道,“不是我不想接手,我對這個一竅不通,沒辦法接手……”

“你那邊出課題經費就好了,”沈淮說道,“時間很緊,程序要簡化,以鴻基的名義跟淮大搞聯合課題最迅速,談妥了明天就可以簽約,直接開始運作課題。孫亞琳飛回巴黎了,不然就以眾信的名義來。新浦那邊出面的話,就算是我能特事特辦,所有字都由我來簽,整個程序走下來,也要一個星期。宋彤不是跟周知白粘乎得很嗎?這個課題你讓宋彤當協調人,她也要學著干些事情了……”

聽沈淮這么說,宋鴻軍便沒有疑問了:“那行,我直接把宋彤拉過來交給你,經費暫時從鴻基轉也好,只要不把我綁在徐城負責這事就成。”

沈淮決心要在新浦建大煉化,現在由鴻基、眾信抑或新浦開發集團牽頭,都無關緊要,關鍵看哪邊能抽出人手來。

沈淮又跟楊林說道:“淮大化工系那邊,我們會要求你作為牽頭人之一參與課題研究。除了課題經費外,我們還會給所有直接參與課題研究的人員每月不低于三千元的工作補貼;鴻基以及霞浦縣駐徐辦,會全力配合你們的研究工作,保證整個課題能在三個月內做得足夠深入。關鍵還是課題經費,你覺得大概需要多少……”

“這個要我說?”楊林有些不解的問道。

每年院系雖然都有國家固定拔給研究課題,但由于財政科研經費很緊張,爭得部門又多,你這邊是博導,他那邊是院士,論資排輩下來大家都均沾一些,也就只能維持實驗室的基本運轉。

這些國家拔給課題經費,即使有多余,照政策也不能私占或私分;只能用于實驗室設備添置或補貼其他課題經費的不足。

而跟地方企業聯合搞的課題研究,課題在完成既定的研究目標,多余經費無需歸還企業,就成為課題組的盈余。對多余課題經費的分配,除了一部分上繳實驗室及學校外,淮大方面對參與課題研究人員也有相應的獎勵政策。

故而楊林在學校里,除了每個月兩百多點的博士生固定補助之外,其他收入來源主要就是課題獎勵。

只是當前國內產學聯合還沒有形成規模,淮大作為國內一流的名校,跟企業聯合、經費相對寬裕的研究課題還是不多。楊林所在的淮大化工系341實驗室是石化領域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負責人是兩院院士王昆山,這兩年讀博期間楊林的收入還是很菲薄,勉強養家糊口。

沈淮承諾給所有參與課題研究的人員每月不低于三千元的額外補貼,這個就要超過當前實驗室大多數人的收入。楊林也明白沈淮是希望淮大方面能盡可能多的抽調研究人員參與這個課題。

不過,課題經費的確定通常都是實驗室跟企業之間商議。

作為校方參與課題的牽頭人,楊林自然是希望經費定得越高越好,但他知道沈淮顯然不會是這個意思,故而有些不確定。

面對楊林的不確定,沈淮再次肯定的說道:“我希望這個課題能馬上運作起來,課題經費要放寬一些,但放到多寬合適,就需要你給我建議了……”

“如果只是純課題研究,最后只是出具一份可行性研究報告,三五十萬也足夠做得很透了,”楊林沉吟片刻,“如果項目可行性課題研究還要為接下來的項目籌備鋪墊,三百萬也不會嫌多。”

“好,那就先定三百萬吧,要是不夠,后期再補。不過你同時要跟鴻基簽一份雇傭協議,這樣方便你以項目協調人的身份參與這個課題,協調各方面的關系,”沈淮果斷做好決定,又問楊林,“三百萬能跟王昆山老師見一面吧?”

“三百萬不能見那就是開玩笑了,我們實驗室一年的課題經費加起來,也就幾百萬,不到一千萬而已,”楊林笑道,“不過,王昆山很隨和的一個人,我們都叫他老王頭,哪怕是幾萬元的基礎研究課題,他也會很認真的跟你坐下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