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一章 老卒歸鄉,盧象升

第一章老卒歸鄉,盧象升

“姓名?”

“費貫道……這是村里給我開的證明……”

老卒說道,隨后又頗有些緊張地詢問道:

“您看,這身份證明,可以辦下來嗎?”

順軍被華軍打敗了,他也被俘虜,最后被送回了家鄉。

只是這華朝的身份證明,卻是沒有這么容易下來。他們畢竟曾經是敵軍,想要拿到,還需要在地方上考察一段時間,由所在的村鎮開具證明,確認其安分守己,才可以前往辦理。

這已經算是寬泛。他聽說,很多西方番人也想要拿這,條件更加苛刻。

畢竟拿到了這個證明,才算是正式的大華……公民?

老卒聽不懂這個名詞,但是沒有證明的他在這里舉步維艱,卻是感受到了。

連正經一點的工作都找不到,買田,也不給買。

此時的他,頗有些迫不及待。

好在工作人員并沒有為難他,確認其一切都符合規章制度之后,便爽快地為他開具了身份證明。

拿著身份證明,他又來到了隔壁的部門,申請買田。

看到了他的身份證明之后,以往對他堅決拒絕的工作人員也是變得出奇的好說話,很快便將一份田契遞了過來,等他簽名之后,村西的一塊田地,便正式歸他所有了。

拿到那青藍色、有著特質硬皮的小本子,握著田契,老卒竟然頗有些熱淚盈眶。

相當于五十畝中等田的份額,在他手中上中下等田摻雜的情況下,達到了七十多畝。

雖然其中以下等田居多,但是對于他而言,已經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了。

被征走之前,他手里的田地,連這三分之一都沒有。

“早知道這樣,當年方山戰時我就該降,干嘛跟著虎將軍跑……”

那個時候,父母也還沒有過世,他還有時間孝敬二老。

他笑著,笑出了淚花。

眼前一陣扭曲,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

“闖賊臨南京,本將奉南京守備越國公之命守京,現募民壯入軍!”

喊聲從耳邊響起,那指揮使帶著數百名士兵來到了村莊里,不由分說,便開始強拉村莊里的青壯入軍。

高迎祥兵臨南京,嚴應輝下令附近各衛所入衛。

一個數千人的衛所,那指揮使手下卻只剩下數百人,卻是不好交代,于是他便出此下策。

老卒從此離開了家鄉。

守南京、剿殘寇……他跟著他的將領,越跑越遠,從明軍跑成了順軍,直到大順敗亡,華軍似乎不愿意招收他們這些曾經的順軍,他才被放歸了家鄉。

十一年了啊。

當年跟著他一起離鄉的青壯,除了他,沒有一個回來。

盡皆埋骨他鄉。

有孩童在他面前跑過,譏笑著在大街上放肆流淚的男人。

老卒收斂了悲容。

想必,縱然是父母,看到他如今的生活,也會安心吧。

走在鄉間的道路上,他的眼珠子轉著,看著周圍,看著田地里那郁郁蔥蔥的麥苗以及鄉親們臉上的笑臉。

回來之后,他第一次好好看著這個地方。

十一年前那個貧窮的小村子,此時已經富庶。

那些曾經的父老鄉親,雖然許多死于亂世,但是活下來的,再經歷過傷痛之后,終于還是迎來了美好的明天。

皇天保佑……不,按照俘虜他的華軍第一軍的那些士兵的話說,應該是靖平王保佑。

總算回來了。

這輩子再也不離開了。

盧象升看了一眼離去的背影。

他不知道,這是曾經他麾下的一名士卒,但是也知道這怕是一名被遣返的戰俘。

華軍如此強大,與他們對于士兵幾乎苛刻的要求是分不開的。

他暗想道。

老卒三十多歲,還在壯年,又經歷過征戰,換到其他任何一支軍隊,都是絕對不會放走的,哪怕是戰俘,也只會吸納。

可是華軍不要文化水平不合格的,三十多歲更是連他們的征兵年齡都過了。

這當然算得上是苛刻。

“該說不愧是首輔嗎……出動十萬二十萬軍隊,便能夠打得天下群雄束手,精兵策略,還真比那動輒數十萬的順西軍更具威懾。”

他輕聲嘆息。

不過遣返這些操作,也只適用于那些沒有明顯劣跡的士兵,一些窮兇極惡的士兵,卻是根本不會得到遣返歸鄉的待遇。

這個時代,哪哪都缺人,挖礦也好,修鐵路也好。

根據南京方面頒布的法律,在戰爭中犯下累累罪行的人,不受《勞動法》的保護。

工部和礦主們愛死他們了。

像老卒這些人,是在分辨過后,被認為是還算清白,沒有干過什么壞事的,才在被訓誡一番之后,便被各自遣返。

他們是在北直隸被俘虜的,但是他們的家鄉,卻是在南直隸,以至于連負責護送他們的人員,都跟著跋涉了許多的路程。

但是這并不奇怪。經歷過長年累月的戰亂,軍隊到處調動作戰,又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到最后各個軍隊里面,都是天南海北的人員摻雜。

想到這里,盧象升再度不由地感嘆戰爭的殘酷,好在如今大體已經平息了。

轉頭,相關的負責人已經彎曲著身子,一臉笑容地立在了他的面前:

“盧知縣,您有何吩咐?”

盧象升這些年政績優秀,已經從一名底層的吏員成為了一方知縣。

“土地分配工作,可還算順利?”

這大概是當前朝廷最為關心的事情了。

“十分順利……甚至現在基本已經全部分出去了……咱這里畢竟人多。”

老卒大概不知道,他要是再晚來那么個十幾天,在本鎮估計就買不到地了。

聞言,盧象升也是不由地滿意點頭。

當然,他自己,其實也是士紳,不過田產也沒有太多就是了,拿了補償,又能夠造福百姓,他已經很是滿足。

他感嘆于首輔與皇帝的魄力,又受到了他們那些思想的影響,此時已然毅然地站在了朝廷一邊,打算著以后更加勤勉,以期造福百姓。

就在幾人對話間,又有一名工作人員跑了過來,氣喘吁吁:

“大人,您快看,京師最新消息。”

他遞過來一份報紙:

“陛下在南京,大封群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