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第一百四十五章:難不成明日開戰,他顧錦年能召喚出隕星,砸死十萬鐵騎?

最新網址:第一百四十五章:難不成明日開戰,他顧錦年能召喚出隕星,砸死十萬鐵騎?第一百四十五章:難不成明日開戰,他顧錦年能召喚出隕星,砸死十萬鐵騎?←→:

匈奴王庭。

設下大宴。

此次議和,圓滿成功,這對眾人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可讓三朝使臣都沒有想到的是,大夏送來書信,單方面毀掉議和契文。

雖然書信當中明確說清楚了情況。

李善沒有權力議和。

禮部尚書楊開也沒有權力議和,真正可以決定議和之人,是顧錦年。

同時書信當中也說清楚了,顧錦年同意和談的要求。

賠償十萬萬兩白銀,匈奴國參與當年邊境之戰的主犯,全部自裁,并且要求匈奴國國君親自下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過錯。

大夏王朝才答應和談,否則就是免談。

“欺人太甚。”

“欺人太甚。”

“當真是欺人太甚啊。”

匈奴王死死攥緊著手中書信,他眼神當中充滿著殺意與怒意。

這太欺負人了。

這次和談,扶羅王朝與大金王朝,算是鼎力相助吧?

匈奴國的一切要求,由兩大王朝支出,這還不算給你大夏面子?

結果沒想到,大夏王朝竟然如此得寸進尺。

“兩位。”

“眼下已經不是我匈奴國得理不饒人了,而是大夏王朝,太過于卑鄙無恥。”

“既然大夏要戰,那我匈奴國也無懼一戰。”

“傳本王之令,調遣大軍,出兵迎戰。”

匈奴王也是有血性的人,大夏王朝如此,他也沒有必要熱臉貼冷屁股。

直接宣戰。

但此言一出,扶羅王朝與大金王朝的使臣卻不由皺眉。

的確。

大夏王朝的要求太過分了,只是直接出兵也有些不好。

但他們不希望發生戰亂,倒不是怕大夏王朝,而是他們有事要做。

故此,大金王朝的使臣開口。

“王上息怒。”

“此事的確是大夏王朝的不對,只不過楊開尚書明確在書信中提到,這件事情是顧錦年抉擇。”

“我想應當是大夏皇帝信不過楊開與李善,故而派顧錦年前來監督,然而這個顧錦年做事從來不計后果,常常一意孤行。”

“所以,這件事情,不一定是大夏皇帝的意思。”

“這樣,我大金王朝派使臣前往大夏京都,覲見大夏皇帝,將此事告知大夏皇帝,這樣一來,就能更加明確,這到底是大夏的意思,還是顧錦年一個人的意思了。”

大金使臣開口,說的也在理,以致于匈奴王點了點頭。

“對,這件事情,不是他顧錦年說什么就是什么。”

“王上,應當問問大夏皇帝的意思。”

扶羅使臣也跟著開口。

此言一出,匈奴王也算是平息下怒火,不過他依舊是皺著眉頭。

“可以去問問,但顧錦年所作所為,的的確確是在挑釁我匈奴國。”

“接下來若是大夏皇帝愿意議和的話,無論如何,需再加一萬萬兩白銀。”

“這銀子,必須要讓大夏出。”

匈奴王高高在上道。

他也來了怒火。

這回兩大王朝的使臣沒有說什么了,因為顧錦年的確過分。

如此。

陳松也不廢話,立刻安排人前往大夏王朝,去問一問大夏皇帝。

而與此同時。

軍營當中。

宣戰的消息,也飛快傳開。

對于之前的求和。

軍營內屬于各有爭議,有人自然希望不要開戰,安安靜靜最好,但大部分人其實對于這次議和并不滿意。

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將士,一部分是想要建功立業。

對于將士來說,想要提升地位,就只能通過戰爭,和平年間基本上就是熬資歷,而且熬個十年二十年,最多就是提升一級。

這還是級別不高的,要是高一點,基本上沒有希望。

而另外一批人,他們的父輩,就葬身在邊境之戰當中。

他們繼續參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為父親報仇,或者為家人報仇。

自然主戰的心思濃重。

眼下,聽到要開戰后,軍營內熱火朝天,大部分人贊嘆顧錦年不愧是鎮國公的孫子。

少部分人感慨,但并沒有什么怨言。

無非是覺得可以和談,最好以和談的方式解決。

軍營內。

楊開望著顧錦年,心情有些沉重。

他其實猜到顧錦年一定不會和談,但沒想到的是,顧錦年竟會是以這種方式不和談。

“你今日所做之事,都沒有錯,但你萬不該打了李相一巴掌。”

“他畢竟是大夏宰相,此事若是傳到朝堂當中,只怕會惹來巨大的爭議。”

“朝堂當中,有諸多官員,都是李相的門生,而且天下各地,也有不少商人,也是李相的門生,不應當得罪李相的。”

楊開出聲。

認為顧錦年有些沖動。

李善是誰?

大夏宰相,他身后的勢力,恐怖無比,絕對不會比國公差。

得罪李善,不是一件明智的選擇。

“我明白。”

“只是,不能不得罪。”

“李善主張議和,背后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顧錦年淡淡開口。

“這......”

楊開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對于李善的行為,他的感覺屬于參半。

要說李善有問題吧,他不好確定,畢竟匈奴國開的條件,的確很不錯。

倘若沒有顧錦年,他也會答應。

但要說李善沒問題,偏偏顯得太心急了。

似乎有預謀一般。

他不好參與這件事情。

朝堂當中,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小事,每一次交鋒博弈,都是各方勢力的參與。

若是跟自己沒有太大的關系,他都不想參與進來。

看似是顧錦年針對李善,誰能保證不是鎮國公想對當朝宰相下手呢?

朝堂當中,沒有敵人朋友可言,涉及到利益,那就是各種手段齊出,臟也好,光明正大也罷。

一方的勝利,代表著另一方出局。

參與者沒有一個會有好下場。

“倘若當真宣戰,對大夏王朝來說,的確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百姓稅收,又要增加不少。”

“只求能快速結束這場戰亂,用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好的回報。”

楊開出聲。

既然顧錦年心意已決,他也沒什么好勸阻的了。

只不過,就希望這場戰爭不要太慘烈,贏了就好。

“金銀之物,無須擔心。”

“而且我有辦法,解決稅收問題。”

只是,就在楊開說完這話后,顧錦年的聲音立刻響起,臉上滿是自信。

“解決稅收問題?”

“如何解決?”

這回輪到楊開有些驚訝了。

國家要打仗,國庫雖然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可說到底還是沒銀子啊。

那么必然要向百姓征稅。

顧錦年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自有良計。”

“甚至百姓不但不需要出稅銀,反而能減少賦稅。”

顧錦年淡淡出聲。

此言一出,楊開徹底坐不住了。

要是換做別人,楊開理都不會理會,打仗征稅,這種事情天經地義,那個王朝打仗不征稅?除非是國庫滿盈。

朝廷對戰爭最大的擔心,其實就是財政問題。

大夏的確不懼戰。

可問題是,沒銀子強行打,贏了也是輸,輸了就更慘。

要是銀子足夠,打就打唄。

“能不能直說啊,老夫這心都被你勾起來了。”

“你要是不說,老夫只怕要徹夜未眠啊。”

楊開實在是心癢癢。

他好奇顧錦年到底有什么辦法,可以避免這個稅收問題。

然而顧錦年搖了搖頭道。

“此事,涉及太大,恕下官無禮,不能說,也說不的。”

顧錦年認真開口。

他的確有辦法,可這個辦法不能說出來。

顧錦年的策論很簡單,不讓普通百姓增加稅收,也不是針對富人,而是平攤。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攤丁入畝。

外加上火耗歸公。

攤丁入畝,解決廣大貧苦百姓稅收難題,多田多交,無田不交,可以促進人口增加。

至于這個火耗歸公,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雖然吏部尚書整天喊著百官俸祿少,各地官員叫苦連天,可實際上顧錦年清清楚楚的清楚。

京都內的官員還好,天子腳下,除了一些有實權,有灰色收入的簡單一些。

地方官員那個不是富的流油?

民脂民膏,外加上養廉銀,還有火耗這種東西,一個比一個富貴。

就好比貴陽郡那幫官員,那么窮苦的地方,那幫官員都能貪大量銀錢。

所以,沒什么苦不苦的,一個個只是喊苦罷了。

反正公家的銀子,能多拿點就多拿點,同時還能彰顯自己清寒苦窮。

攤丁入畝外加上火耗歸公,一定可以讓大夏王朝迅速富裕起來。

但顧錦年也清楚的很。

這政策要是下放出去。

只怕要得罪太多太多的人了,而且絕對不是百官這么簡單,是整個大夏富人階層以及中產階層。

還有各地官員。

所以想要施行這兩個政策,自己必須要做好萬全之策,想清楚想明白,同時在朝堂上,有一定的話語權,才能施行。

不然,主意雖好,但顧錦年可以保證,施展不開,各地都會阻止,甚至這些人還會到處造謠,以訛傳訛,恐嚇百姓。

故而,要萬全穩定之后,才能去施行。

“唉。”

“感情淡了。”

楊開嘆了口氣,他有些無奈,可卻沒什么好說的。

也就在此時,一道身影快速走來,在大營外急忙開口。

“寧王駕到。”

隨著這道聲音響起,楊開神色不由一變。

顧錦年沒來之前,他便聽說寧王之事。

只不過這件事情有國公出面,外加上議和之事,楊開就沒有啰嗦什么。

眼下寧王來了,楊開還是有些變色。

寧王啊。

西境的王,論地位和權力,都不弱于鎮國公的存在。

“國公呢?”

楊開開口,替顧錦年詢問鎮國公在何處。

“回大人,鎮國公已經前往城口。”

后者回答,告知兩人。

當下,顧錦年直接起身,朝著大營外走去。

此時此刻。

潼關城城墻之上。

鎮國公緩緩聳立,李冷心也被帶上來了,只不過他現在還處于昏死狀態,暫時沒有醒來。

城下。

烈陽照耀,寧王率領數百精銳,坐在馬上,靜靜的望向鎮國公。

“顧元。”

“開出你的條件。”

寧王駕到。

他幾乎沒有任何廢話,也沒有入城,而是望著鎮國公,讓其開出條件。

城墻上。

聽著寧王如此出聲,鎮國公也很直接。

“十枚武王寶丹,百枚人龍寶丹,三千枚神通寶丹,換走黑水鐵騎。”

鎮國公開出自己的條件。

黑水鐵騎,是寧王麾下最強的鐵騎,他留不住,這是實話,索性直接換成丹藥。

顧錦年現在的確需要丹藥提升實力。

“好。”

沒有廢話,寧王直接答應。

雖然要價恐怖,但換回黑水鐵騎不虧。

“本王的兒子,你需要什么?”

寧王繼續開口。

黑水鐵騎換回來了,接下來就是他兒子。

也就在這一刻,顧錦年出現在城墻之上。

“爺爺。”

見到顧元,老爺子點了點頭,隨后看向寧王道。

“你兒子襲殺老夫孫兒,多少丹藥都換不來,他敢行兇,就注定活不了。”

顧老爺子開口。

他聲音平靜,直接告知寧王,李冷心必死無疑。

得到這個答復,寧王臉色顯得平靜。

“顧元。”

“本王的兒子不管做什么事情,也輪不到你們來處理,再如何也是交有陛下處理,讓刑部來處理。”

“你們顧家,還沒有這個權力。”

寧王開口,既然顧元不打算放人,他也只能用這種方法了。

“陛下有旨,西北境一切事物,由老夫全權負責,有先斬后奏之權。”

“如若你不服,大可去京都,在陛下面前,參老夫一本。”

面對這位西境的王爺,鎮國公沒有半點畏懼,也沒有半點妥協。

說完此話,他一伸手。

當下被捆綁在木樁上的李冷心被喚醒。

他睜開眼睛,有些迷離,等看到自己父王出現后,李冷心忘記了疼痛,發出撕心裂肺的聲音。

“父王,救我,父王,快救救我。”

“父王,你一定要要救救我啊。”

“我不想死。”

李冷心幾乎是撕心裂肺的呼喊著,希望自己父王能救下自己。

聽到自己兒子的聲音,寧王沒有表現得特別心疼或者是難受,而是靜靜的注視著顧元。

“將我兒送出城。”

“之前所有事情,既往不咎,本王會備上厚禮,送去國公府。”

“也會好好管教本王之子。”

寧王再度開口,王爺的風范彰顯,即便是有求于人,寧王也沒有半點低聲下氣。

“殺。”

只是。

鎮國公沒有半點猶豫,他一揮手。

頓時有將士拔刀,朝著李冷心的頭頸斬去。

李冷心瞳孔放大,眼神當中滿是恐懼。

他死都沒有想到,自己不過是害死了兩個賤民,卻沒想到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他以前做過比這個更令人發指的事情,也不是沒事嗎?

為何死在這件事情上?

他不甘。

但一切都來不及了。

當下,一顆人頭落地,直接從城墻上摔落下去,四分五裂。

此時。

所有人嘩然,即便是筑城將士也不由一個個驚愕。

這可是寧王的兒子啊。

寧王親自前來,說句實話,即便不給面子,也不至于當場斬首吧?

哪怕是顧錦年也不由心中咂舌。

自己老爺子是真的狠,而且做事果斷,沒有任何余地。

而城下,寧王看到這一幕,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了。

自己的親子,死在自己面前,無論是誰都無法平靜,但沒有預料中那般的憤怒,寧王臉色是變了,可又沒有太大的情緒。

這有些古怪。

傳聞當中,寧王極其寵溺自己這兩個兒子,可現在的表現,顯得有些古怪。

耐人尋味。

“顧元。”

“西北戰事過后,本王一定親自奔赴京都。”

寧王深吸一口氣,他望著顧元,發出怒吼聲。

而城上。

顧老爺子無懼一切,他向前走了一步,聲音也震耳發聵。

“行刺我孫兒,這就是下場。”

“這天下誰要是敢行刺我孫兒,只要老夫不死,天涯海角,老夫都會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顧老爺子霸氣出聲。

他特意沒有當場誅殺李冷心,而是等寧王贖人之時,當著他的面殺。

不是不給寧王面子。

而是告訴天下人,堂堂大夏寧王,他都不會給面子,誰敢動顧錦年,他就跟誰拼命,不殺這個李冷心,往后是不是阿貓阿狗都可以來得罪顧錦年?

顧老爺子明白,倘若天命之爭開始,顧錦年會被許多人針對,陽謀陰謀齊現。

可他不管身后事,至少現在要清楚一件事情,找顧錦年麻煩,就是與顧家為敵,做好死的準備。

不怕死,就來。

聽著顧元所言。

寧王沒有說什么,他轉身離開,回王府。

這樣的舉動,更耐人尋味。

顧錦年靜靜的看著這一切。

說實話,本以為寧王的到來,又是一場是非,卻沒想到自己親生兒子死在自己面前,寧王都沒有任何變化。

也不知道是心性問題,還是寧王根本就不在乎自己這個兒子。

但不管如何,寧王走了。

而顧家也又多了一個敵人。

隨著寧王離開,顧老爺子神色平靜,而后望著顧錦年道。

“大金使臣已經前往京都,打算將此次議和之事告知陛下。”

“邊境即將要開戰了,錦年,你早些回去吧。”

老爺子開口。

讓顧錦年提前離開。

他知道,邊境之戰必然會發生。

所以他希望顧錦年早點離開,回京都等待消息。

只是,面對老爺子所言,顧錦年搖了搖頭。

“爺爺。”

“孫兒打算等開戰后離開。”

“我不希望別人說您的孫兒,就要特殊對待。”

“雖不能提槍上陣,但孫兒體內流淌的還是顧家之血。”

顧錦年開口。

去陵園之前,顧錦年也打算議和結束后就離開,無論結果如何。

但現在,他想要留下來,至少等到首戰結束再離開。

大夏將士浴血奮戰,自己卻被保護離開,這不是成了笑話?丟了顧家人的臉面?

聽到此言。

顧老爺子很欣慰。

“好。”

“周逵,這段時間你跟世子,錦年有任何需求找他就行了,爺爺有事要忙,陪不了你。”

顧老爺子開口,他讓一名隨將跟著顧錦年也好照料。

“好,爺爺您忙。”

馬上就要開戰了,老爺子的事情很多,他心里清楚,自然不會去打擾。

等顧老爺子走后。

周逵也立刻走上前來,他看起來三十來歲,五大三粗,穿著戰甲,即便是炎炎之日,也沒有褪去戰甲。

“見過世子殿下。”

“世子殿下,末將一直聽聞您的事跡,打心底佩服啊。”

周逵走了上來,滿是笑容。

“將軍客氣了。”

顧錦年拱手禮道。

“世子殿下,末將現在給您安排住處。”

周逵出聲,要給顧錦年安排住處。

“不用,就住在大營內就好,與常人一般。”

顧錦年特意叮囑一句,他不想搞的太復雜化,正常就行。

“世子殿下,這......有些不妥啊。”

周逵出聲,神色有些變化。

“沒什么不妥的。”

“就這樣安排。”

“對了,周將軍,這兩天勞煩您多給我講一些軍中之事,各方面我都要了解。”

顧錦年出聲,將士是大夏王朝最強的矛,也是大夏王朝最大的底氣。

自然要好好學習,總不可能做個紙上談兵的儒臣吧?

唯獨了解將士,明白軍中一些事情,才能更好的去調整,以及制定不同的規矩。

“行。”

“世子殿下,請。”

周逵也不是做作之人,顧錦年開口了,他也不啰嗦,立刻安排。

如此。

轉眼之間。

過了兩天時間。

大夏皇宮。

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左右而立,永盛大帝端坐在龍椅之上,面色平靜。

“傳大金使臣入殿。”

隨著魏閑之聲響起,很快一道身影朝著殿內走來。

是大金使臣。

后者朝著永盛大帝一拜,高呼大夏皇帝萬歲,隨后從衣袖之中取出一份奏折道。

“陛下,三朝議和在即,貴國宰相李善已簽署議和契文。”

“匈奴國提出銀兩賠償,礦山賠償,大金王朝與扶羅王朝,為求東荒太平,愿代替大夏王朝支付銀兩,至于礦山賠償,我大金王朝愿派十萬僧人,于邊境建下寺廟。”

“消除百姓怨魂,為兩國增加國運,而匈奴國唯一要求,便是希望大夏王朝修改史書,促使兩國友好。”

“此番議和,四方滿意。”

“然大夏世子顧錦年,單方面作廢議和契文,甚至傳聞,掌摑李相,因一己之怒,意圖東荒和平。”

“向匈奴國索要十萬萬兩白銀賠償,更是要求匈奴國主犯自裁謝罪,還要匈奴國國君下罪己詔。”

“列出不可答應之條件,根本無意議和,匈奴國國君大怒,欲要宣戰,但在扶羅與大金王朝調和之下,派臣前來大夏京都,面見圣上。”

“詢問結果,想問一問,顧錦年到底有沒有權力干涉這次議和。”

大金使臣,將所有事情全部說清楚。

來龍去脈,仔細無比。

而隨著他的聲音落下,滿朝文武不由嘩然了。

“掌摑李相?”

“修改史書,便歸還十二城?”

“十萬萬兩白銀賠償?這,.......”

文武百官都沒想到,這次議和居然是這樣的結果。

有人驚呼,李相被顧錦年掌摑。

但更多人驚訝的是,這次議和,大金王朝和扶羅王朝竟然愿意為大夏支付補償?

這還真是不可思議啊。

實話實說,這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大夏完全可以答應。

甚至這段時間,滿朝文武都在權衡這次議和之事,最終大家一致覺得,補償三萬萬兩白銀,外加上修改史書,是可以接受的。

現在連三萬萬兩白銀都不用給了,只需要修改史書,這簡直是白送。

當下,有官員不禁開口。

“陛下。”

“這顧錦年只是禮部郎中,豈能作廢議和之權?”

“再者,此番大金王朝,扶羅王朝,誠意滿滿,心系東荒百姓,此乃大國善舉,還請陛下下旨,將顧錦年調回京都。”

吏部右侍郎站了出來,第一時間開口,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很快一位位官員走了出來。

他們的意思大致一樣。

議和!

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不打仗,國家安定發展,也不會出現太多的問題。

這一刻,就連兵部尚書趙益陽都不說話了。

倒不是不想幫顧錦年,而是議和的條件太好了。

幾乎是白送給大夏王朝十二座城。

站在國家利益角度,還真別說,挺好的了,比預想當中好太多。

過了半刻。

當沒有人繼續出聲后,永盛大帝的聲音,這才緩緩響起。

“回去告訴匈奴王。”

“錦年之意,既是朕的心意。”

永盛大帝淡淡出聲。

他端坐在龍椅上,一句話讓百官皺眉,也讓大金使臣皺眉。

在所有人看來,扶羅王朝與大金王朝出面,應當給予大夏一定的壓力,而且兩大王朝愿意幫大夏王朝支付其他所有的補償。

大夏王朝沒有理由拒絕啊。

不僅僅是沒有理由拒絕,而且大夏王朝應當感到喜悅與開心。

可沒想到的是,永盛大帝竟然拒絕了?

“陛下。”

有朝臣開口,忍不住想說幾句。

然而,永盛大帝一個目光之下,后者不敢頓時不敢多語了。

“大夏圣上。”

“此番議和,為的是東荒和平,這件事情,大金王朝與扶羅王朝其實根本不需要摻和,大夏與匈奴血戰,對我等兩朝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為東荒百姓,大金王朝與扶羅王朝,舍棄小利,為東荒大利,努力調和,圣上為大夏的帝王,于情應當避免戰爭,于理也應當守護東荒之境。”

“還請圣上三思。”

大金使臣開口,他注視著永盛大帝,希望對方能夠三思。

同時他也想不明白,為什么永盛大帝拒絕議和。

“朕說了。”

“錦年之意,便是朕意。”

“大夏不需要兩朝幫忙,也不需要靠別人的施舍,拿回本就屬于朕大夏的城池。”

“用這種方式拿回,對大夏來說,是一種恥辱。”

“回去告訴匈奴王,告訴大金的皇帝,還有扶羅的皇帝。”

“從一開始,朕就沒有打算議和。”

“十三年前的血債,朕要讓匈奴國血償。”

“匈奴國最大的機會,就是答應錦年的要求,這是他們唯一的活路。”

永盛大帝開口。

這一刻,他站起身來,望著對方,神色冰冷無比。

是的。

從頭到尾,他都沒有想過議和,他就是要讓匈奴人血債血償。

至于顧錦年開出的條件,他也可以接受,歸還十二城,賠償,自裁,下罪己詔。

百盟書

這個不是不可以接受。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沉默。

尤其是之前出聲的官員,一個個低著頭,面色難看。

他們明顯是主和派,卻沒想到陛下從頭到尾都沒考慮主和。

“圣上。”

“倘若當真宣戰,必再造殺孽,那個時候,東荒又要大亂,再者,大夏也不一定能贏。”

“圣上,應當息怒,三思而行。”

大金使臣開口,他也沒想到永盛大帝竟然是這種想法。

不過他沒有生氣,也沒有惱怒,依舊是請永盛大帝三思而行,希望永盛大帝能息怒。

“滾回去讓匈奴王三思而行吧。”

“還有,大金王朝和扶羅王朝最好不要插手這件事情。”

“若是被朕發現兩朝敢參與進來,暗中幫助匈奴國。”

“西北還有百萬大軍坐鎮,到時候破了匈奴王庭,再馬踏扶羅古都。”

“記住,朕不是靠讀書坐上這個位置。”

“來人,送使臣離京。”

永盛大帝開口。

尤其是最后那句話,更是霸道無比。

他不是靠讀書登上這個皇位的,而是踩著一具具尸體走上去的。

一時之間,大金使臣徹底沉默了。

他不知道該說什么。

最終低著頭,恭敬一拜,隨后退場。

待大金使臣離開后,永盛大帝將目光看向滿朝文武。

尤其是方才指責顧錦年之人。

“爾等應當好好反省反省了。”

“丟了大夏的臉沒關系,不要丟了大夏的骨。”

永盛大帝出聲。

說完此話,他轉身離開,沒有什么怒意,但這種沒有怒意,更讓人畏懼。

如此。

翌日。

大夏潼關城。

軍營內。

這幾天整個軍營都顯得熱鬧。

只因大夏世子,顧錦年來了。

不僅僅來了,而且跟將士們同吃同住,沒事的時候更是幫忙搬運軍需品,亦或者幫將士們寫信。

一開始,大家覺得顧錦年是在裝模作樣,可隨著兩三日的接觸,所有人都發現,顧錦年沒有半點做作。

吃,狼吞虎咽,沒有半點嫌棄。

睡,被子一蓋,沒有半點異樣。

甚至顧錦年還做了一些十分古怪的東西,拿一些雜草,浸泡在水中,封閉一天,喝起來酸酸甜甜,有點像酒,但又沒有酒味,也不上頭。

這個是最主要的,軍營嚴禁飲酒,可將士們大多數嗜酒,再加上即將要開戰了,多多少少還是掛念著。

顧錦年這么一折騰,得到了整個軍營一致好評。

而此時。

馬廄內,周逵帶著一些將士,正在為顧錦年講解一些事情。

“我大夏戰馬,強壯有力,雖不足匈奴與大金戰馬,但遠超扶羅戰馬。”

“這養馬之術,也是大夏這些年一直在研究之物,其主要原因還是血脈和飲食問題。”

“匈奴人的戰馬,乃是一種極為特殊的戰馬,血脈強大,這一點比不過,大金王朝的戰馬,吃的就是龍米,這東西咱們大夏難求。”

“倘若咱們大夏也有龍米的話,不是末將吹牛,一對一,殺匈奴人如殺雞一般。”

周逵開口,指著大夏戰馬如此說道。

而顧錦年也在仔細觀察戰馬,古代戰爭,兵器護甲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提升了,騎兵是最強的戰斗力。

拋開無法提升的東西,這戰馬最為關鍵。

顧錦年特意過來學習,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不能培養出一批強大的戰馬,如此也算是提升大夏國力。

而就在顧錦年仔細學習時,一道身影快速走來,看見周逵無比嚴肅道。

“周將軍,鎮國公有令,速往軍中大營。”

他開口,朝著周逵一拜。

聽到這個消息,周逵微微皺眉,但也沒有啰嗦,望著顧錦年道。

“世子殿下,末將有急事先走了。”

周逵出聲道。

“無妨,將軍忙去。”

顧錦年點了點頭,不過大致也猜到是什么事情了。

算上路程的話,估計大金使臣已經回來了,只怕要開戰了。

隨著周逵離開,顧錦年也在認真觀摩著這些戰馬。

很快,周逵來到軍機大營。

而此時,所有主要將軍齊齊出現,鎮國公正在大營當中與諸將排練戰事。

大約一個時辰后。

鎮國公的聲音響起。

“傳令下去。”

“明日出城迎戰,隨時做好沖殺準備,首戰不可輸。”

鎮國公開口。

明日要真正開戰了。

隨著命令下達,一瞬間整個軍營徹底忙碌起來了,所有人開始準備,搬運軍需品,牽來戰馬,一些將士更是直接開始演習兵陣。

顯得熱火朝天。

對于戰爭,有人畏懼,也有人期待,

而與此同時。

匈奴王庭內。

氣氛壓抑到了極致。

“大夏王朝,當真是霸氣啊。”

“無條件歸還十二城也就算了,居然還想讓本王賠償十萬萬兩白銀?”

“可笑,當真令人可笑。”

“是不是十三年的修養,使得大夏認為,本王的匈奴鐵騎,打不過他們大夏王朝?”

匈奴王怒吼。

王庭內,他攥緊拳頭,是真的憤怒。

再聽完大金使臣轉述之后,他氣到懷疑人生。

這一刻,沒有人再說話了。

即便是大金王朝的使臣,亦或者是扶羅王朝的使臣,都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傳本王之令。”

“明日發兵二十萬,本王倒要看看,大夏王朝有怎樣的底氣。”

“憑什么敢要本王賠款十萬萬兩白銀。”

匈奴王出聲,既然大夏王朝要戰,匈奴國也不畏懼。

“王上。”

“此番開戰,還是有些不妥啊。”

此時此刻,哈律木開口,勸阻匈奴王。

“不妥?”

“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還有什么妥不妥的?”

“難不成真要匈奴國賠償十萬萬兩白銀給他們嗎?”

匈奴王注視著哈律木,眼神當中是怒意。

“非也。”

“王上,我匈奴國運被削,而且顧錦年還在大夏邊境沒有離開,萬一顧錦年又寫詩,削我匈奴國運,只怕對此戰不利啊。”

哈律木道出他心中的擔憂。

其實還是跟國運有關系。

議和是一件好事。

無論是對大夏王朝還是對匈奴國。

匈奴國戰力無敵,可問題是國運被削了三次,真保不準會發生什么意外。

“可笑。”

“一個顧錦年能如何?他是削匈奴國運不錯,但國運還在,沒有傷其根基,此戰若能勝,失去的國運都將回來。”

“十萬鐵騎之下,首戰即可大捷,難不成說,就因為一個顧錦年,我匈奴國就要忍氣吞聲?”

“再者,即便是再削國運,又能如何?死戰之下,國運受到部分影響,也改不了戰局。”

“難不成說,顧錦年還能召喚火石,砸死我匈奴十萬鐵騎?”

匈奴王來氣了。

勸阻他可以理解。

但拿一個顧錦年來勸說自己,這簡直是侮辱自己。

匈奴國連大夏王朝都不怕,居然去擔心一個顧錦年?

他是真不服。

而此言一出,哈律木沉默了,因為匈奴王說的一點沒錯。

“王上。”

“我等認為,匈奴可戰。”

“大夏王朝無非就是覺得貴國國運削弱,想要試探性一戰。”

“所以必須要給大夏一個教訓,讓他們知道,貴國的強大。”

“這樣一來的話,大夏王朝就會老實了。”

扶羅王朝的使臣開口,他現在支持開戰了。

“恩。”

“的確可以給大夏一個教訓,匈奴鐵騎,的確天下無敵,明日十萬鐵騎橫推之下,首戰屠十萬大夏將士,那個時候大夏王朝就會老實。”

《仙木奇緣》

“而后,大夏皇帝必然議和,即便他不想議和,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

“那個時候,就讓大夏王朝賠款,到時候條件就是我們開了。”

大金王朝的使臣也跟著開口。

他們現在轉換思路。

本來是希望以議和完成他們的利益交換,卻沒想到大夏王朝油鹽不進。

那只能通過戰爭來重新談判了。

王朝之間,也不可能一昧的退讓。

該打也要打。

“好,到時候就希望兩位能多多援助了。”

得到兩大王朝的認可,匈奴王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當下。

匈奴王緩緩出聲。

“傳本王軍令。”

“擊鼓!”

“明日午時,宣戰大夏。”

他出聲,霸氣無比。

很快,匈奴國邊境,戰鼓如雷,轟轟作響。

而潼關城內,也早已經敲響戰鼓。

兩國于一個時辰后,正式宣戰,各自送往戰帖,完成最后一步。

明日午時。

決一高下。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