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一千零一章:到底是荒誕還是輝煌?

第一千零一章:到底是荒誕還是輝煌

非常抱歉啊,昨天一睡直接睡了將近十八個小時,都快成豬了。_﹍8

呂哲有一個了不起的兒子,這個兒子年紀小小,卻是在明領域上有著驚人的“天賦”,今年不過是十來歲,已經在明領域上可以說是走在同一時代大多數人的前列。

帝國對長江流域的水力不是在大肆利用嗎?是呂哲親自開了個頭,用非常簡單的構造常識和物理常識建造了水車和輪軸等物,配合一些相關的部件組裝起來就是一座能夠利用水力的東西。

得說一句大實話,呂哲可以想出那么一個東西并沒有多么了不起,甚至可以說那玩意顯得簡陋且有一些構造并不合理,可是誰讓他不是這方面的專業,能造出來已經是要感謝天朝的普及教育和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時代了。

呂啟是在五六歲的時候開始將目光盯上一些器械模型上面,經過三年的時間讓包括呂哲在內的很多人習慣了他對器械的愛好,然后在八歲的時候第一次嘗試改進灌溉用的水車。

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那般,呂啟改造灌溉用水車進行得相當順利。既然是改造,那肯定是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改進咯,只是呂哲詳細地看了結構圖之后,現很多地方的構造其實變化非常大。

任誰有一個聰明的孩子,作為父母都會感到高興或是驕傲,呂哲當然也像非常多的父親那樣稱贊兒子有了成就,但是內心里的郁悶其實是不足外人道的。

“古時候”生過很多生而知之的事情,人們并不清楚有些孩子為什么會那么早熟,且不止是早熟這么簡單,明明沒有經過長年累月的教導,孩子偏偏就對某個領域非常的擅長,就好像他們天生就明白那個領域是怎么回事一樣。

如果真的查看史書,能夠看到不少人很小的時候,他們通常就會非常的聰慧。這種孩子通常會被稱呼為神童,同時很多神童就有“生而知之”的名聲。

比較可惜的是,華夏文明在很長時間里其實就是一個“儒教文明”,因此留在史書中的神童大多是做得一手好詩詞。造物上哪怕是有被記載也非常之的鳳毛麟角,誰讓“儒教”打從骨子里瞧不起奇技淫巧,是不?

“生而知之”那是古人的一種說法,在呂哲看來分明就顯得極度的不正常。﹎

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聰慧,那也只能是在孩童階層的一種聰明。他們的聰明比之正常的成年來說,成年人有著閱歷上的優勢,并且成年人是有接受過教育。孩子的聰明就應該是展現在屬于孩子的世界,比絕大多數正常的成年人,乃至于是比一些精英還優秀,那怎么都透露著一種詭異。

呂哲自己是個什么情況自己知道,出了個在器械上有頂天天賦的孩子,他能不郁悶嗎?索性的是呂啟也就在造物上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這孩子除此之外表現的比較溫和或者說是冷淡,至少呂哲長期觀察下來。呂啟并沒有將自己那雙小手伸向不應該伸的地方。

呂啟那不叫冷淡或是溫和,是他壓根就有點敬畏呂哲,似乎對自己的弟弟呂議也有著一種令人搞不懂的畏懼感。可以想象出來的事情,畢竟他自小成長的環境里,呂哲這個開國皇帝已經被全民族神話并且崇拜,而呂議這個第二任的續任之君就更不用說了,在他能夠看到的歷史記載里面,呂議可是一個異常鐵血的恐怖君王來著。

當然了,哪怕是呂哲有所懷疑,但是怎么都想不到自己那個庶長子會是從被改變歷史的那個版本穿越過來。

在呂哲看來。好嘛,呂啟怪是怪了點,但是只要不手伸得太長,不管呂啟的靈魂是個怎么回事。呂啟身上的骨血是他的絕對沒有錯。既然是自己的骨血,對待自己也是敬重和愛戴,只要不是生了太過份的事情,他哪怕是覺得怪怪的也能接受。

“不知道啟兒研究那個軌道車,研究得怎么樣了?”呂哲看著被挖開的路面地基,心里在想的是這個。

在屬于大秦的時代里面。軌道用途的車叫馳道,有相關的記錄顯示,秦國建設的馳道就是一種有路軌的道路,然后提供特制的馬車在馳道上進行飛馳,可以日行千里來著。

呂哲有監督過直道的建設,清楚并且明白直道是個怎么回事,他卻是沒有見過什么馳道。

是的,沒錯!這個歷史版本沒有馳道,畢竟始皇帝建設馳道是為了北征匈奴,馳道的構思是為了能夠更快將物資運往前線。而這個歷史版本在天下一統之后的第三年就開始各地生亂,秦國自然是沒有可能在進行什么北征之戰,秦國哪怕是有建設馳道的機會也不會付之行動。8

過早地生動亂,并沒有將所有主力派往邊疆征戰或是戍邊的秦國,對比沒有被改變的歷史只能說是相對要好上一些,比如趙地被更早地收復,對楚地也是形成壓制,但是秦軍的戰斗力跟一統時期相比依然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呵呵,陛下,那是因為很多原因。”李斯笑得非常尷尬,他也有尷尬的理由。

要說李斯,他的確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不過為人的品性上很是被許多人詬病。相傳,他為了達到在始皇帝心中的地位,設計害死了自己的師兄弟韓非,然后在為官上也是多次刻意打擊或者壓迫同僚?

也有另外的說法,說是李斯并不是單純的嫉妒韓非,因此才設計害死了韓非,是韓非為韓國的公子,一旦韓非在秦國得到重用必然是會阻礙秦國攻打韓國,李斯和姚賈等人為了將已經部署好的秦國國策嚴格執行下去,他們才會想辦法除掉可能對攻韓大業會造成障礙的韓非。

李斯現在尷尬的卻不是這個,是秦國后面之所以在民心軍心士氣上不高,他可是個站出來支持始皇帝改革,進行中央集權制度的人,后面更是作為領拉攏了一大批人為始皇帝的中央集權制度之路掃平障礙和進行鼓吹。

呂哲執行的可是“變種”分封制來著,不過這并不是關鍵,是始皇帝在中央集權制度上的變革讓秦國轉入盛極而衰,像是李斯等一些人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

自然了。因為現在秦國已經不具備自己做主的權利,也沒人再拿以前的事情出來說道,畢竟要是真正的追究起來,誰的屁股能夠真的干凈?

“往事已非了啊!”呂哲不知道為什么出了這樣的感概。

李斯微笑著。以他的為人絕不對在皇帝目前的狀態下說什么事情,暫時只能是充當雕塑,腦海中也回憶著以前的事情。

始皇帝的中央集權制度可不是現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始皇帝的中央集權制度說白了就是將世間所有的權力集中到皇帝身上。事實上當時天下所有的權力也是集中在始皇帝身上,中央集權制度之所以會產生。那是秦國因為十年間滅掉了六國一統天下,因為地盤擴大了,能夠產生利益的地方也成倍增加,可是很多利益都是在統一之戰時落到了文武官員或是地方大族的手里。

秦國的“剪羊毛”可是在商鞅變法之后的慣例,歷代秦君都會對國內的大族進行至少一次的清理。所謂的清理很有值得說道的地方,簡約來講,無非就是將私人財產轉為國庫,既能增加國帑又能消除掉有可能對君王權力造成障礙的人群。

之前任何一代的秦君,他們在“剪羊毛”的時候都是針對某一些人,不是大面積大范圍的“剪羊毛”。或許也是那些人自有取死滅族之道,造成的影響一般都沒有多大。另外,歷代秦君在“剪羊毛”的時候,其實也多多少少會漏出一些湯湯水水供下面的一些基層,來一個雨露均沾的行為。

始皇帝的中央集權制度是怎么回事呢?他本身就是國家中至高無上的存在,哪怕沒干制度上的變革也沒有誰敢違抗他的任何命令。他之所以會想用法理來確定那種權力,一是帝國疆域變得太大了,需要干這么件事情來再一次重申權威性;二是很清楚每一次的政治改革都意味著一次重新的洗牌,之前是因為統一之戰一些該清理的人沒清理掉,接這個機會來清理;三嘛。那就牽扯到令人膛目結舌的利益了。

在中央集權制沒有執行之前,秦國是在執行郡縣制嗎?毫無疑問,只要是有讀過秦史的人,會現早在始皇帝嬴政出生之前秦國就已經在執行郡縣制。所以吧。說始皇帝改革制度是為了執行郡縣制,這個說法靠譜不靠譜呢?

李斯當時是廷尉,他一直都是在向著成為丞相的目標前進著,那時候阻礙他坐上丞相寶座的除了隗林這個出身蜀地的老頭子,還有始皇帝心中對臣子權力的約束。

始皇帝執政以來,除了沒有掌權之前有呂不韋這么一位相邦。到了始皇帝掌權之后慢慢消除相邦的權力,先一步改相邦為丞相,而后又執行左右兩名丞相的變革,等于是將權力原本非常大的相邦進行權力分離和削弱。

制度上改革了相邦,相邦的職權由左右丞相來履行,但是很多時候左右丞相并不是健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要么只有左丞相,有要么就只有右丞相,并且只要這個丞相有攬權的行為,很快就該回家去吃自己了。

隗林這位出身蜀地,似乎還是古蜀國的苗裔,他在左丞相的位置上干的事情其實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說在秦國一統天下的時候存在感實在是有夠低,反而是到了天下一統之后開始活躍起來。

在一統天下之后的諸多事宜中,值得稱道的事情之中就有隗林與王綰共同主持統一衡量度這么一件事情。他與李斯、王綰等許多人在始皇帝變革中央集權制度的過程中,幾個人的表現也各自有著自己的立場。

現在嘛,以前很多秦國的官員其實也是活躍在帝國的官場之上,只是與曾經的地位顯赫相比,他們在帝國只能說是中上游。

其實那也是必然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對很多人來說是幸運的事情,呂哲建立帝國之后還有以前各個戰國一些官員的容身之地,而不是被一番殺戮。

李斯在呂哲兼并秦國的過程中立有功勞,而后又在兼并其他戰國的時候有建策的功勞,結合在律法上當之無愧的成就,又經過一連串的考核……也許還有呂哲的偏中性,李斯現在在帝國與在秦國干的是同一個行當,那就是任職廷尉一職。

帝國的廷尉權利比之秦國時期當然是顯得弱小,廷尉署的很多權利是被分離到了檢察署。不過近期事情又有了一些變化,呂哲有意在原有的技術上進行一些制度優化,各個府和各個署的職權也會進行或大或小的變動,很多人其實都是睜大眼睛瞅著,李斯就是其中的一個。

世界上當然沒有一成不便制度,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為了更好的被執行,那么一旦有了需要進行改革又有什么不可?

呂哲很清楚目前帝國的制度……怎么說呢?應該說是有點亂,既有三公九卿制,又有了九品中正制的影子,很多部分在很多職權上形成重疊甚至造成沖突。

帝國從建立到目前為止,戰爭狀態好像一天都沒有停過?許多事情哪怕是現有問題,可是因為國家處于戰爭狀態也不能輕易改動。

今年帝國會動第二次草原戰役,情況要是沒有出現意外,新組建而成的草原派遣軍將會很快將戰線推進到峻稷山區域,到了這一步戰局哪怕是一時半會拖了下來,影響也并不會是太大。

草原戰役打完,帝國在五年之內將不會在大舉用兵。所謂的不大舉用兵,只是說不會再動不動幾十萬軍隊在幾個方向同時在作戰,可能是會停下某些區域的擴張,轉為單獨在一個方向上只動用一個軍團。這樣一來很多事情就可以干了。

李斯來皇帝行轅是干嘛來了?他之前擔負著查證全國各個縣政績的事情,有了結果立刻匯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