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做出使使節團的主官?”共尉皺著眉頭:“怎么會選上他呢?”
不怪共尉難以理解,帝國外交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作為出使中亞列國的主官身上的責任將會無比重大,劉邦的存在感并不強,平時也沒有顯現出什么才能來,突然間被委以重任實在出乎很多的人意料。
這里是宮城內中央花園的某處涼亭,呂哲見一幫臣工大多醉醺醺并不想議政殿被酒氣沾滿,也就將中午的用餐地點臨時改了。
不是什么大小朝會,算是閑聊之類的非飯局,有人也就問了一些事情,關于劉邦會作為出使中亞使節團主官的事情也就拿出來說,果然是有不少人難以理解。
宮城的中央花園只是一個統稱,占地范圍大概是四五頃地,里面也并非是收羅著多少種類的花,純粹就是一個呂哲和眾多子嗣平時一塊散步的地方,除了名稱上顯得大氣磅礴之外,本質上就是一塊綠化的休閑場所,并無太多的稀奇。
一直是到有明一代之前,華夏族群有條件的家庭一直使用分餐制,也就是食物每人一份,碗碟之類的用餐皿具各自也有一份,用餐期間絕不會出現一人的筷子、湯匙伸到或者沾到另外一人的食物。從某些方面來講,分餐制是杜絕疾病傳染的有效方式,至于“古人”是不是因為要杜絕病菌傳染才堅持使用分餐制,這就誰也不是那么明白了。
臨時被傳喚進入宮城的人不少,除開一些武將之外還有文臣,今次并不是傳統的賜宴,案幾擺放上也就沒有那么多的講究,僅是按照習慣搬來案幾排成了面對面的兩排,然后呂哲的位置作為左右兩側的頭排中心點被擺在主位。
午餐事先被要求清淡,那就絕對會是清淡,基本上就是一些不油膩也不是重口味的食物。
依稀還記得呂哲穿越過來的時候,不管是再怎么樣的達官貴人。食物總是水煮、水煮、再水煮,或是清蒸、清蒸、再清蒸的煮食方式,除開少量的膾和炙就再沒有其它。其實這是與煮食的工具有關,當時煮食基本是用凹狀物的陶罐或是銅器。沒有平底鍋也就沒有出現炒的手法,似乎也沒有人想到燉這么一種烹飪方式,所以主流就是水煮或是清蒸,膾和炙那是南方楚人和東邊齊人的另類生吃法,像是趙地、魏地、韓地、秦地、燕地壓根就不接受膾和炙生吃。
水煮是個什么水煮法?哪怕是經濟條件再好也就是食物上的不同。不然都是讓誰沸騰然后丟進食物,放上一點鹽,等待食物熟了也就算了,不管是肉、菜或是其它食材都是一般對待。
蒸,蒸的是什么?不是什么包子、饅頭之類,是蒸餅,除了餅之外就沒有其它什么好蒸。
呂哲對族群的貢獻除了讓軍隊不斷四處開疆拓土之外,對于飲食上也有著難以想象的促進,平底鍋和炒菜手法就是出自他的提示……
很多時候一種新手法的出現就會帶動潮流,然后由無數人去進行完善。吃貨民族對于美食的喜愛似乎是隨著平底鍋的出現被加強了,連食材佐料上的也進行了連續的增加。
一群人圍在涼亭享受各式各樣美食的時候,沒有什么美嬌娘排著隊跑出來善歌善舞,更是沒有什么音樂聲。不是說他們沒有那個資格去享受音樂和舞娘的舞蹈,是他們大多是從底層奮斗到如今的地位,不像從小培養的貴族,本身就沒有擺譜的習慣,另外就是呂哲也不喜歡吃飯的時候有不相關人的晃蕩。
“劉邦做使節團的主官是不錯的人選啊?”季布的酒似乎是醒了?他一邊嚼著食物,一邊有些模糊不清地說:“和他接觸了幾次,是一個很有眼色。很能說會道的人物。”
“使節團出使的路上要進行探勘,劉邦沒有相關的技能吧?”共尉干脆放下筷子板著手指:“除開路上必要的勘探,還要對沿路上的風土人情進行必要的記載,刺探路途中各隊的實力。等等好些事情要做。劉邦能做得來嗎?”
是的,其實這趟出使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對路線的探勘,并不是一路晃蕩過去就算了,還要針對水源和地勢進行詳細的記錄。說白了這次出使就是打一個前哨,明面上的說法是為通商尋找可行路線,暗地里是在為未來進軍中亞打下基礎。因此不但是需要進行路線探勘,對于途中各國也要做出詳細的記載,是針對路途各國人口、軍隊的一次觀察,然后對途中的幾個國家進行實力上的評估。
歷來進行任何軍事動作都要事先了解地形,任何不了解地形下進行軍事行動只有昏聵到沒邊的人才干得出來,那么進行路線探勘的當然不會只有使節團,暗中必然是有其它隊伍也在做相關的事情。
使節團是會隨著各國來南陵的一部分人,按照各國來的路線去中亞。按照帝國太尉署的判斷,各國使節團既然是能安全抵達南陵,那么他們之前走過的道路肯定是可行的,但使節團能夠通行并不代表大軍適合通行,因此多找幾條道路總該沒有錯。
“你有點偏執啊?劉邦就是擺在明面的主官,他只需要與各國那些人相處愉快就行了,可以將真正想干的事情交給其他人來做啊!”季布和共尉非常熟,熟到用詞上根本不用客氣。
共尉一個愣神,視線轉到主位。他發現呂哲臉帶笑意,稍微有點錯愕,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對!是把這個給忘了。”
真的是共尉忘了嗎?其實不然。
帝國任何主官都有相對的權力,既然劉邦是使節團的主官,那么劉邦就能安排使節團的實務,離開帝國之后天曉得會干出什么事情來。他擔憂的正是劉邦可能前期十分識相和配合,后面卻是不懂又沒有能力又干那種頤指氣使的事情,事情一旦辦砸了就等于帝國會白白花費至少三年的時間。一個人的三年尚且浪費不起,三年的時間對于一個國家又是什么樣的概念呢?
“左副官是章邯,右副官是韓信。隨團長史是張耳。”蕭何覺得名單已經定下,那就沒有什么好隱瞞的。他對著依然滿臉擔憂的共尉笑了笑:“劉邦的那支使節團是第一支,他們出發后的第三個月會有第二支使節團再次出發。”
共尉左右看了看。身邊的同僚都是一臉的恍然。他先是思考了一下下,隨即露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微笑。
其實都知道派劉邦出使的用意不是那么簡單,牽扯到的還有越來越近的外封事宜,暫時是不想劉邦攪合了魏王那一家子在南邊的開拓。另外也是身為國家統治者的呂哲在賣蕭何一個面子,不想在某些方面讓身為執政官的蕭何難做人。
劉邦已經不止一次去蕭何家門口堵人,可以猜想劉邦為什么會去堵蕭何,無非就是因為兩人都是沛縣出來,有著鄉土上的情誼。兩人在沛縣的時候交情不錯。現在蕭何貴為帝國執政官,劉邦想從蕭何身上獲取幫助并不是難以理解的事情。
鄉土情結很多時候不止是用來表達思念家鄉,說的還是同為一鄉人有著同鄉情,既是所謂的“鄉黨”的基礎。蕭何不幫劉邦可能有自己的考慮或顧慮,幫了極可能會違犯律法,人情世故上不免陷入兩難之中,要是劉邦再拿這么些事情亂攪合輿論,蕭何該怎么自處?
沒錯,是蕭何向呂哲推薦劉邦作為首批出使的使節團主官,有私心也有大義。他的私心是創造條件讓劉邦有獲取功績的機會。沒有辦法在幫劉邦外封上面給予的另一種補償。大義是什么?是蕭何清楚呂哲不希望劉邦與魏王一家子攪合在一塊,建議劉邦作為首批使節團主官也算是解決了呂哲的某些麻煩。
呂哲也有相似的考慮,他不能直接告訴劉邦別和魏王一家子糾纏在一塊,本身就在思考用什么事情把劉邦扯到一邊去,蕭何來舉薦,說得也有那么點理由,劉邦確實是能說會道又有眼色,那么事情就那么辦了唄。
“那幫土包子見什么都買,短短不到三天一直在干揮金如土的事情,”徐志似乎很是敵視任何非帝國人士?他滿臉的厭惡:“極度攪亂了市場的正常次序。也用貴重金屬換取了能吃、能穿、能用的物資,不能再讓他們那樣干下去了吧?”
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嘛,“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徐志那是認為很不劃算,非常的不劃算。
貨幣的價值在于交易,單方面的貨幣傾斜僅是得到貴重金屬,按照徐志的理解,帝國是用龐大可用的物資換到了一些貨幣。其余什么都沒有得到。
“我們已經在組織商隊,第一批出使的使節團中會有商賈跟隨。”蕭何不是那么贊同徐志對貨幣的理解,但是不妨礙他說一些話來進行安慰。
“呵!”徐志不是在對蕭何冷笑,他一點都不隱瞞自己對異族的蔑視,哪怕那些異族有可能成為帝國的盟友:“那些野人有什么值得我們購買的東西?再則,帝隊遲早會開到他們的城下,與異族的互通有無用刀子說話才是最合適的。”
“還是有的,像是那些自稱波斯后裔的人,他們有著相當多的特產,也有著屬于自己的文明,”蕭何不是單指帕提亞,還有更加遙遠的塞琉古帝國:“波斯毯、寶馬……,很多很多我們需要的東西。”
“我們最短三十年,最快二十年內就能兵臨城下。”徐志伸出手,然后很有力地握緊拳頭:“到時候無論他們有什么,最終也將變成我們的!”
蕭何直接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呂哲卻是有那么點欣賞地看著徐志。當然了,他并不知道徐志經歷了什么心路旅程,為什么徐志會那么仇視異族,但是并不妨礙一名君王欣賞一個對異族殘忍的將軍,畢竟“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嘛,將軍對待異族不殘忍難道要仁慈啊?
有些話呂哲卻是要講:“徐志啊。”
徐志可以在跟蕭何說話的時候不收斂,那是因為蕭何官職再怎么高也不是頂頭上司,蕭何更不是屬于軍方的一份子。他在跟同樣是軍方一員的時候并沒有顯得那么粗暴,面對君王的時候更是一點都不敢放肆,聽到呂哲喊自己的名字,恭恭敬敬地放下手里的東西,緩緩地站起來:“末將在。”
“你坐下、坐下。”呂哲有那么點和藹地笑著等徐志坐下,然后才說:“像你所說,等待我們的軍隊開到他們的城下,他們的東西自然而然會變成我們的。但是呢,在我們的軍隊沒有開過去之前,他們的東西只屬于他們的。”
徐志有些迷惑了,想說什么又沒能說出口。
“……軍隊暫時不能開過去,我們需要了解路線,也要盡可能地了解我們將要征戰的目標,你同意嗎?”呂哲問得可認真了。
“同意是同意的,可是……”徐志說完又低聲不知道呢喃什么,反正誰也沒有聽清楚。
“我們想要進攻誰之前,不能擺出一副讓人等死的模樣,兵法上的說法是‘魅惑其敵,使其不備’,盡量表現得友好,溝通的過程中想方設法探查想要了解的一切。”呂哲越說臉色越嚴肅:“通商會是最有迷惑性的一種手段。商人注定會四處走動,他們有著身份上難以想象的便利,更不會使得對方提早察覺。我們的商人在經商的時候還能交到朋友,那些人總會有可以利用的對象,是不是?”
要是按照軍事手段來解釋徐志就能夠理解了,他臉上泛起了無比開心的笑容:“王上說得是。”
呂哲對徐志為什么會那么仇視異族有些好奇心,但是現在很明顯不是追根究底的時機,打算有機會再親自向徐志了解一下。隨后,他將話題引到了烏孫和東胡那邊去。
烏孫比中亞那些國家離帝國近,天曉得中亞那些國家的使節團都來了烏孫使節團為什么還沒有到。另外,東胡使節團倒是快接近南陵了,但是走得也真的是有夠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