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哲是誰?要是在一年前齊王儋會說是一個在南方竊取大片土地的土包子暴發戶,提起“呂哲”這兩個字眼的時候要表現出萬分的不屑外加鄙夷。
傳來呂哲擊敗百越、秦軍、楚軍的消息后,沒有與呂哲有過實際接觸的列國,他們談及呂哲的時候還會表現得不屑,但是鄙夷卻是怎么都做不出來了。
有句話叫“盛名之下無虛士”,當然也有“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若只是擊敗百越,呂哲遠遠達不到“盛名”的地步,可偏偏呂哲做出了令人難以理解的壯舉,在連續擊敗百越之后還全殲了南下秦軍,跟十五萬秦軍打完了又回身給予崛起中的楚國當頭一棒,這一棒直接把有中興之勢的楚國敲打成半殘不死的模樣。
很顯然,“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不可用在呂哲身上,特別是不服氣的齊國拉上燕國與呂哲進行會獵得了個全軍覆沒的下場后,原本的不屑和鄙夷全部變成了恐懼,誰還敢懷疑呂哲用敵手尸山血海建立起來的威名是假的?
在不知不覺中,那股起先誰也不看好的勢力已經茁壯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這刻參天大樹還是全身帶刺充滿了攻擊性,他們在吃到教訓后傻了才去一再刺激,成了呂哲下一個攻擊的目標。沒見與呂哲有著不可調節矛盾的楚國也服軟……甚至是屈服到呂哲一開口就集結將近三十萬大軍。擺出聽從呂哲號令的地步了嗎?
要是齊、燕、趙三國對上秦國能夠取得優勢,列為君王或許還有足夠的底氣面對呂哲,可是偏偏近百萬的聯軍拿二十來萬秦軍沒有辦法。幾次交戰還吃了不小的虧,他們哪有什么膽氣再招惹呂哲?
“聽聞暴秦要冊封呂氏哲為漢中王,不知道消息是否準確?”齊王儋一臉的陰霾。
冊封為王有分“實王”“虛王”,所謂實王是那種擁有封地實際管轄權力的封國之王,虛王則是空有名份沒有封地。在實王與虛王之后還有“單字王”與“雙子王”,而單字王要比雙子王來得尊貴。
按照周禮來看,品階中沒有“君”。那是在之后才出現的一種冊封,應該是王、君、公、侯、伯、子、男。實際的周禮規劃中周公居攝改制。進行所謂的“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不過春秋戰國后,這一套禮儀制度早就不算數了。
秦國從未有冊封誰為王的例子,最高也就是進行封君罷了,而君的封地最大也就是一城一地。始皇帝登基之后,不管是為王還是為皇帝,封君不過數人,其中又以安撫宗室為主,侯倒是封得比較多。很多并不是因軍功封侯。非軍功封侯大多是政治上的一種妥協與讓步,極大破壞了源自商鞅變法的公正性,對秦律造成的松動性和破壞性影響很深。恰也是為以后天下權力集身皇帝埋下了伏筆。
始皇帝以酬謝呂哲為由冊封為王,這算是秦國第一次冊封某人為王,并且第一個冊封的對象是異姓,這里十分惹人深思。
“怕是拉攏并著捧殺。”趙王歇怎么都快是呂哲的翁丈了,也存著必要時刻求呂哲救命的心思,有必要替呂哲美言幾句。
“拉攏……必然是要拉攏。現在誰不想拉攏?”齊王儋臉色陰沉得可怕:“但是捧殺可就未必了,以呂氏哲的威名還需要捧殺嗎?”
確實是不需要再替呂哲揚名了。以前是大多沒有親身較量,多多少少不相信呂哲的實力,經歷了那么多之后,誰還會去懷疑那些傳聞不真實?
說一句不違心的話,現在誰不想去拉攏呂哲才是有病,要是能拉攏呂哲站在己方的陣營,別說是封王,再大一些的代價也是值得的。他們今天聚在一起,不就是要商議有沒有成功拉攏呂哲的可能性,又愿意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嗎?
“相王的事情魏、韓、楚都已經提起過,回饋而來的消息是呂氏哲不置可否。”燕王夏的燕國離南方太遠了,心里的迫切感不像得罪呂哲的齊國那么迫切,也不像極度需要呂哲支持的趙國那么緊迫:“當務之急是想辦法不使漢王哲站在秦國那邊,一旦站在了秦國那邊……”
喲呵,呂哲可沒有稱王呢,燕王夏就把漢王哲的稱呼都用上了?
不難猜測燕國的態度嘛,他們確實也是在會獵上被打怕了,再有呂哲前約定釋放臧荼、后接待衛滿,兩次表現出來的善意,燕國怎么也該回應一下。
“……一旦呂氏哲站在秦國那邊,哪怕我們有頭曼單于相助,攻秦恐怕也……”齊王儋既是憤怒又是喪氣,沉默良久嘆氣道:“有什么辦法嗎?”
齊王儋問的是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拉攏呂哲,拉攏不上也要讓呂哲不妨礙攻秦。
呂哲行事從來沒有固定套路,想要理清脈搏想出一個針對性的策略都困難,因此這一步似乎是很難走通了。他們細想只有從呂哲需要的方面入手,而呂哲需要什么并不難猜測。
“漢王哲族滅百越的心思一直沒有改變,哪怕是中原大變的前提下依然有一支二十萬規模的大軍在攻伐嶺南。孤曾聽到一個傳聞,說是漢王哲不止要攻下嶺南,還想將疆土擴張到更為西南的地方,”燕王夏停下來露出神秘的表情,也壓低了說話的聲音:“會有這樣的決心是更南的地方有寶物,很重要的寶物。”
呂哲已經實驗司馬欣從百越那里搶奪的兩季稻種,因為幾乎是每一郡都選出不少縣作為試驗田,想要保密壓根就不可能,列國大多是當成傳聞在聽,不過并不妨礙他們現在拿出來當作呂哲拼命也要南下的理由。
問題是呂哲南下之心堅決沒錯,可不代表北方有便宜占的時候不會插手,現在的天下大勢是齊、燕、趙、匈奴為一個陣營要合力攻秦,呂、魏、韓、楚成了看戲的一方,他們敢在有人從旁覬覦竭盡全力去拼嗎?不全力去拼的話,攻秦就可以當成是笑話了。
對于攻秦的一方來說,現在最大的麻煩已經不是秦國本身,是呂哲這頭猛虎正笑瞇瞇地臥在一旁等著看好戲,也不知道看著看著會不會在某個時刻突兀暴起搶食,或是干脆來個一口全吞。
齊、燕、趙、匈奴為了攻秦準備了兩年,他們幾乎是算盡了一切,獨獨把呂哲的迅速崛起給算漏了,結果就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攻秦已經邁出去一步,想要守腳已然不可能,其實就算是齊、燕、趙三國不想攻秦了,秦國也絕不可能停止反撲,更別談齊、燕、趙三國還與匈奴單于商議好了攻秦時間表,真的是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
拉攏呂哲一同攻秦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可以想象要付出的代價絕對是列國承受不起的,在局勢還沒有完全變得糟糕之前,他們哪怕愿意付出足夠的代價,可是齊國該付出什么,趙國和燕國又該承擔多少,估計也很難達成共識。
“其實呂氏哲會怎么抉擇還是取決于我們攻秦是否順利,順利的話又是怎么個順利法。”齊王儋的話看似有點道理,可是仔細一想完全就是連自己都不信的廢話,但是他還是要硬撐著繼續講:“我們只看到了呂氏哲強大的一面,怎么不從弱小的另一面來看呢?”
齊王儋說完,田廣開始接過話題深究。
在田廣的描述中,呂哲崛起不過才兩年,哪怕真的強大也不會強得過份。呂哲一直以來專注于南方更是被田廣解釋為是有自知之明,認為呂哲也明白崛起時間短沒有相應的底蘊,只好對針對百越窮追猛打。
“……很像是外強中干的模樣,要真的有看上去那樣強大,該是西攻暴秦、北吞魏韓、東滅楚國,”田廣為了增加說服力,問:“其疆土都是楚地,要真的有滅楚的實力,怎么會放過?畢竟那是難以化解的矛盾啊,只能是以其中一方完全滅亡才能得到終結。”
雖然明知道齊國已經騎虎難下,哪怕旁邊有呂哲在覬覦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攻秦,但是田廣那些話聽來也不全然沒有道理的樣子?
“……內政、整軍,確確實實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做好,”趙王歇掃視一眼在座所有人:“但是嘛,能交好總比交惡好,對吧?”
燕王夏當即就點頭。
“那你們說怎么樣!?”齊王儋一副氣呼呼的模樣:“難道真的要割土賠禮?割的是齊國的土,你們當然無所謂了。”
趙王歇和燕王夏都是一陣錯愕,他們沒有提議過割土的話題,齊王儋怎么就這樣大吼?而看齊王儋想都沒想的吼出來,應該是一直都在考慮那個可能性吧!
失態的齊王儋看見不少人臉色訝異也知道失口將心中的想法吐出來了,他臉上一陣青一陣紅,顯得既是尷尬也是羞愧。
但是現在的事態很明顯,若呂哲不表態,不管是秦還是列國,他們就是想拼命也不敢竭盡全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