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哲還能干什么呢?他現在能做的事情就是理清民政、整編軍隊,向外擴張的事情吃下廬江郡和九江郡之后,在沒有對新占的兩郡形成消化之前,擴張是一件極為不現實的事情。
軍隊的整編已經有相關的方案,裁撤老弱或是為屯田兵或是為少年軍的事情已經在做。編練十五萬主戰部隊,重新登記屯田兵等事做起來也并不復雜。
想要理清民政需要的時間不短,呂哲用了三天的時間理出了大概的方向,現在他該做的就是首先加強各郡的治安,畢竟安定的環境是發展民政的首要條件。
在加強治安的同時,呂哲也在規劃各郡建立相對方便的交通,畢竟道路為一切根本,便利的交通不但在軍事上有很大的價值,也有利于商業的發展。
當然,現在想要修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想要修路遍地的森林首先就是一大麻煩,呂哲計劃是用三年的時間先將南郡到衡山郡、南郡到廬江郡、衡山郡到九江郡、衡山郡到廬江郡,廬江郡到九江郡,這五條道路先行修通。為此,他劃撥出了十萬的戰俘,也打算從民間有償的聘請勞力。其中南郡到衡山郡、南郡到廬江郡,這兩條道路是重中之重。
呂哲幾次專門單獨召喚蕭何談及田畝規劃的事情,兩人對著地圖研究了半天,商討的是該拿出哪里的土地來賞賜文武。
蕭何其實并不想摻和進與封賞有關的事情,畢竟這樣的事情做得好了沒人會領情,若是分賞的地皮差了絕對要得罪人。
眾人得知呂哲在與蕭何商討封賞地皮所在地的消息自然是會萬分關注,自那之后找蕭何的人突然增多。蕭何一開始覺得是麻煩,后來漸漸品出味道,才知道呂哲那么做是為了讓他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用此多與眾文武接觸。
說來也是,蕭何怎么說都是五郡的民政總管。呂哲可不希望蕭何低調到連接觸人都沒有,那么以后要是遇到事情還怎么與人溝通?再則,身為一個民政總管,低調本來就不該是蕭何該做的事情,應該高調才是。
對于麾下文武的田畝賞賜,呂哲其實心里已經拿定主意,他采取的是折中的辦法,每一個會得到田畝賞賜的文武,南郡境內賞賜部分,其它各郡賞賜部分。而不是集中在一塊。
除了田畝方面的賞賜,呂哲在財帛上也不會虧待了諸人,事實上他在財帛的安排上做得最為優厚,這么做為的就是在接下來刺激經濟,畢竟眾人得到賞賜總會購置東西不是?
有了物質上的分賞,在官位上的晉升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開府建牙其實已經不太適合于呂哲去做,建立幕府是一國麾下將軍會干的事情,而幕府建立起來后職位并不多。
處于狀態的呂哲雖然在官位上只是秦國封的征南將軍,可是誰也不會把這件事情當真。
不管是從實力上。還是從實際的地位上,呂哲現在是一名沒有國君之名卻有國君之實的人物,幕府的眾多職能是管軍而不官民,怎么又會適合于呂哲?再則。其麾下武將帶兵的數量不會僅限于一名偏將軍該帶的一兩萬,所以幕府從這一方面來說也不合適。
燕彼不止一次的進言可以不稱王,但是君王該有的職權和待遇呂哲應該早早的執行下去。
君王該有的職權和待遇?說的不是身份地位,而是一套相應的制度。
制度啊。呂哲當然明白該有一套制度,只是人才的制約一直是他所頭疼的。
不為王號卻行王事,這點是呂哲麾下文武全部贊同的態度。不過對于怎么來吸納人才這一方面有主意的人可就不多。
知道呂哲在為各職能的相應人才苦惱時,叔孫通意識到機會來了,他請求燕彼再次引見,見到呂哲的時候談到很多原本為秦國官員的人是下野狀態,其中以博士居多,卻也有不少原本是各郡郡守、郡丞的人物。
博士,說白了就是廣博見聞的人士,秦國設立這一職位是從客卿上演變而來,后面幾乎成了儒生在秦國當官最多的職位,因此也算是坐視了儒生只會空談而不會干實事的名聲。
“下野郡守、郡丞眾多?”呂哲剛開始沒有反應過來,后面恍然:“天下三十六郡,除漢中郡、巴郡、蜀郡、隴西郡、北地郡、上郡、內史郡,秦國可不是失去了其它郡嗎?”
天下大亂,三十六郡秦國失去了二十九郡,一些郡守在各地起兵的時候不是被殺就是被收錄,逃回秦國的人也有不少,疆土沒了他們身為郡守沒有了治理的土地,可不是要閑著嗎?而秦國一貫是務實的態度,既然沒有了土地讓他們去行使職能,自然是要下野。
“下野郡守、郡丞之中,六國出身的有十六人與通稍有交情。呂侯若是許可,通可前往游說。”叔孫通建議著。
且不管是不是六國出身,不得不說呂哲是真的心動了,他對秦國下派郡守都持歡迎態度,是不是六國出身怎么會成為障礙?
呂哲太清楚一件事情了,對于一個君王來說,軍隊才是一切的根本,只要抓住軍隊,文官方面的任用根本就不用太過擔心。在使用文官上面,他秉承的是能用則用,有才能會辦事就用,至于文官是不是會造反,對于目前極度缺乏文吏的現狀來說其實是次要的。
再則,呂哲有一項自信,他相信只要自己這一方勢力不呈現頹勢一直強盛下去,那么不管是抱著什么心態文官就不會蹦跶,也蹦跶不起來。這點是從原班不動的接收各郡文官體系,那些文官都老老實實辦事中得出來的結論。
“他們會來?”呂哲太心動了,一些本來就擔任過郡守、郡丞的文官,他們不是沒有經驗需要緩慢培養的人,而是一來就能行使職能的老手,要是真的能招募到這么一幫人,民政的職能很快就能行使起來。
“呂侯,”叔孫通笑了:“您先后擊敗百越、秦軍、楚軍,現在是手掌五郡的諸侯,而且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您的崛起已經無人能擋,還請呂侯不要妄自菲薄。我們為您效力是求之不得事情。”
實話,大實話啊,呂哲崛起怎么看都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且呂哲麾下的文職官員實在太少,過來了不怕沒官當而是該怕能不能將事情辦好,只要做出成績他們必定是會被提拔,從而在呂哲這一方勢力中成為大員,有這樣的機會只要是明眼人都不愿意放過。
“呵呵。”呂哲自己也笑了,他當然清楚自己已經成為一方霸主,只是時間還不久有些轉不過彎來。
叔孫通恨不得立刻將這件事情定下來,因此問道:“這么說,呂侯是同意通去辦這件事情咯?”
同意,為什么不同意?呂哲笑道:“叔孫先生,你可愿意為哲帳下佐官?”
“如同方才所言,為您效力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通十分有榮幸能追隨于您。”叔孫通十分干脆地下拜行臣屬禮。
一段話說的呂哲一陣愕然,他倒是覺得叔孫通這人有點意思,很好奇現在的儒生是不是都這樣。
“先生近期還離不開,可先行寫信于諸君,也看看他們是什么態度。”呂哲還指望叔孫通能構思一套適合他們的禮法。
“主上的意思是?”其實叔孫通知道呂哲的意思,但是必要的尊敬態度總是該做出來,這也是儒生的行事方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現下缺一套適合的禮儀法度。”呂哲說話不喜歡繞太多:“必要的禮法設立起來,有了相應的禮儀,各文武也好各安其事,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地位和待遇,行使自己的職能。這件事情對于我們來說不亞于招募人才的重要性。”
“您說得太對了,有了相應的禮儀法度,不管是文武百官還是民間黔首,他們才知道自己做什么是對的做什么是錯的。”叔孫通立刻回答。他又問:“主上需要的是一項什么樣的禮法呢?”
秦國的法制是呂哲所需,但是又不能全要。他簡略地將自己的想法談了一下,最后說道:“對黔首相應地約束但是不能殘暴,做錯事有相應的懲罰,但是不該有諸多酷刑,律法也不能過雜,該盡量的簡單易懂。”
叔孫通一直在點頭,心中卻是在想:“看來主上偏向的是法家,一樣強調的是法制,只不過相對于秦國的殘暴來說相對溫和。”,他見呂哲著重將對民沒有提起對特權階層的態度也沒有問。
呂哲的態度其實很明確,對于名有法制的同時顯得相對寬厚,對于特權階層則是要設下種種的限制。
“簡單明了?殺人者處死,傷人者抵罪,盜竊者判罪,是這樣嗎?”叔孫通最后總結著問。
這一問卻讓呂哲聽得愣了,那不是劉邦進入咸陽之后的“約法三章”嗎?歷史上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是叔孫通?
錯了,劉邦進入咸陽后建議提出約法三章的人是蕭何,并不是叔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