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十九章:或許注定

呂哲真的讀過兵書嗎?答案是曾經因為好奇真的詳細研究過,不過大概也是因為好奇的關系,是東看一些西看一些,只研究那種感興趣的內容,沒有系統化的苦讀。

信息發達的年代,很多人總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被動接受很多知識,這樣一來就造成一種現象:似乎什么都懂,然而什么都只是懂些皮毛,指手畫腳能說個道道,實踐下去卻是怎么都弄不好,其實也就是學而不精的尷尬境地。

“師出于誰?經、兵、陣、刑、勢……,哪種別派?”

李良問話的時候眼神很亮,原本隨意的坐姿改變成屈膝正坐,一種下意識很嚴肅很莊重的姿態。

呂哲大概了解兵法的幾個派別,他思索一下,十分謹慎:“練、勢、陣、奇,略有涉及。”

就是所謂的練兵之法、鼓舞之法、陣戰之法、謀略奇攻。這些只要平時有看過歷史劇就會大概了解一些,差別是呂哲有專門研究過。

他很認真的觀察過關于更卒的訓練,互相驗證后得出一個結論,秦軍十分依賴陣型,對隊列要求極為嚴格,那與學習過的操練方法和現代軍人練習踏正步其實是一致的。至于鼓舞的法子,從前一段時間的動員來看,只要結合環境再說到士兵們的心坎里也不難。最難的是陣戰和謀略,雖然不靠譜,但是他動動嘴皮子還是沒問題的。

見其說得十分專業李良的態度又改變了,諾是說以前只是一種“這人好像對我有用”的淺結交,那么現在就是“此人對我有大用”的深切結交心態。

李良直起腰桿,雙臂前伸,手掌向內九十彎度,再又保持恭敬姿態腰桿向前稍微傾斜一些,微微低著頭勤懇道:“請賜教!”

這個時候呂哲知道不能隨隨便便敷衍了,但是他無法一字不差的背出兵法啊,為難著表情顯得猶猶豫豫:“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李良看到呂哲猶豫的表情,做出十分理解的表情,這么珍貴的知識誰愿意與他人分享呢?

李良見呂哲停頓不愿意再說,自己反倒講開:“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這不是孫子兵法的虛實篇嗎?”呂哲心里想完,見李良用考究的目光看過來,當即低沉著聲線補充:“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

孫子兵法可以說是現代最出名的兵書之一,呂哲對兵法的好奇也正是出自這本。李良拿這本來試探,那可以說對呂哲并不是很難。

很多成功商人包括各國政要都會研讀孫子兵法,希望呂哲能夠成為一名成功人士的呂爸爸不知道聽了什么話,竟是逼著呂哲讀了很久。后來呂哲漸漸對兵法感興趣,慢慢就研究起一些冷門或熱門的兵法了。

太長時間不看了,也不知道有沒有遺落或是錯段,念完的呂哲心虛地低著頭,他拿準主意,無論李良說什么都要盡力應付過去,不然這個喜歡前恭后倨的家伙絕對會惱羞成怒。

可能是湊巧還是什么,李良大概也只讀過孫武兵法,他連續拿出幾個段子,呂哲倒也應付自如。

后面,呂哲發現一個差異點,李良講的孫子兵法和他看的版本并不一致,無法判斷到底哪個好一些的呂哲起先還能順溜的解釋一些注釋,后來開始閉緊嘴巴。

李良似乎也發現了兩人所講內容差異的這一點,其實這種情況在清朝之前都十分普遍,畢竟信息限制交流不便很難形成一致,多出現幾個版本純屬正常。

他更多時間是陷入思考,發現呂哲開始不愿意講話,做出理解的表情。到后面,他干脆自己岔開話題,很多時候是在介紹趙地的人土風情。

最開始知道李良是故趙人士而非秦地秦人時,呂哲很是迷糊,這支部隊都是老秦地的兵員,不明白秦軍怎么會出現李良這么獨一份的“非秦人”,后來聽李良一講才知道郡縣兵大多是當地的人服兵役,那就是秦地都是秦人,六國故地除了高級軍官都是本地人,而李良是使了大量財貨才能進入北上秦軍的序列,屬于一種用錢花銷出來的特例。

“這家伙為什么要花錢買名額上前線”呂哲不禁暗自疑惑。

李良愿意說出是賄賂,那么就是表現出一種“我愿意與你建立更深的交情”“我很信任你”的意思,搞得呂哲有些莫名其妙的同時又升起一種堤防感,覺得李良這人好像有什么別的目的。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呂哲與李良接觸得更多了,不過兩人沒有再談起兵法。

當呂哲忐忑地提起想要跟李良學小篆時,這孩子原本以為李良會奇怪不識字怎么學的兵法,暗中還準備了好幾套說辭打算忽悠過去。沒想,李良根本不當一回事反而更顯得親近。

一句“賢弟著實苦心費力,來日必定封侯拜將”,呂哲愣了一會才苦笑,原來這個時代很多知識是用口口相傳苦背記法,所以不認識字而懂得很多知識屬于可以理解的范圍之內。他很明顯是被當成一個很有理想很有抱負的有為青年了。

經過引薦,慢慢的呂哲、李良、枷、馬任,這么兩個屯長兩個百人將逐漸成了一個小圈子,沒多久呂哲就感覺到小圈子的好處,那就是苦活干得少了得到的補給份額不知不覺中增多了一少許。偶爾與其它百人隊起摩擦時,李良和馬任這兩個百人隊就抱成團,形成一個更大的團體。

五百主江涵很快發現這一情況,他很重視的呼喚屯長以上的軍官開會,嚴厲警告不得營私。

這樣一來誰也不敢明顯的接近了,剛剛才“找到組織”的呂哲突然間“孤獨”了,他又開始每天躲在帳篷內,有空就學習小篆的寫法,很用功的學習借來的秦律。哦,他不久前才知道想要出人頭地必需要會秦律,不懂秦律的人連最小的鄉長都當不上。

日子在用功學習和趕路中過得很快,某日他們在一個縣城邊駐扎,并得知這就是新的駐地。

十分有時間觀念的呂哲計算了一下,他們從陰密一直向東北方向行軍了二十七天,每天行走不多不少的三十里,那么就是走了八百一十里路。按照秦人的計算,三百步為一里,那應該是多少米?

他按照自己的計算方式得知走了八百一十里時被嚇了一大跳:“不是說去上郡嗎?這是到遼東??!!”

稍微再一想,他差點給自己一巴掌:“煞筆了,路有彎曲啊繞著走什么的,不能光算走了多少里判斷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