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七章:沖鋒姿態

目前歷史格局是怎么樣呢?

秦軍橫掃六國一統中原了嗎?

秦王政懷疑“王”已經無法表達他的武功,在李斯等大臣的建議下成了蓋過三皇五帝的“皇帝”了嗎?

藍天白云青草地,說不出來是后世的哪個地方,大概是在秦國的西北方向吧?

這一切呂哲都不知道,他只知道滿是塵霧的前方很混亂,那斗毆人群的勁頭竟像是在對待殺父仇人般,出了吃奶的力氣不斷廝打。

這里根本看不見什么摻天大樹,有的只是一種叫不出名字樹葉較少的矮樹,可能是人煙較少的關系,草叢十分茂密有一人左右的高度。

可以想象得出數不清人影的斗毆是一出什么樣的場景嗎?那幾乎就是一場怎么看都覺得怪異的戲劇,特別是近千秦軍不斷集結過來的情況下。

草叢被人各種折騰,一人翻倒就會有數人撲將上去,騎著拳頭往腦袋上砸。等待倒下的人失去行動能力,剛剛合起來的人又像是發瘋一樣,誰在旁邊就揍誰。

前方打得起勁,逐漸到來的秦軍包括呂哲這支小隊在內卻是列隊站好,有點怪誕的什么都不做就這么看著。

他不是什么“正統”的秦軍,有時甚至聽不懂指令,很多時候他都在慶幸自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不然還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一介現代穿越來的平民,懂得什么軍隊指令……特別是古代的軍隊指令就怪了,不是嗎?

馬蹄聲“噠嘚噠嘚噠嘚”在滿是吼叫和慘叫的背景下是如此的輕不可聞,若不是呂哲喜歡四處張望根本無法發現十來名騎士正在朝這邊馳騁。

等待漸漸近了,他更加專注的看了起來。說實話,這是他穿越以來第一次看見騎兵,好奇心驅使下不由更加注意騎士的造型,一看還真的發現沒有馬鐙,而馬鞍構造也不是熟悉的那樣,說是馬鞍還不如說是一張粗麻毯子,它沒有任何木質或者金屬的成分,就是那么簡單地綁在馬背上墊著屁股。

當頭騎士勒住韁繩,坐下驃黑戰馬前蹄像是在踢踏行云搬的劃動,騎士雙腿夾緊馬腹半傾斜的姿勢控制豎起前蹄的戰馬,看上去拉風又威武極了。等待戰馬前蹄踏在地面濺起泥土和草屑,余下數騎同時停住,一看便知訓練有素。

領頭的騎士身穿一件由青銅甲編制起來的甲具,胸前甲片由某種動物皮革和細線縫制起來,每個甲片成四方形大概有五厘米周徑,左右靠肩兩邊的皮帶上各鑲掛一條白色的毛絨吊絮,正好蓋住類似護心鏡的兩片大橢圓形銅片;下方的甲片成長方形,與之豎著縫制的五厘米甲片對比的是,這些長約十厘米的長形甲片是橫著的,直至延續到裙甲,看上去十分緊湊又不失美感。

其余騎士的戰甲沒多么講究,除了裙甲之外與步兵甲沒有太大的不同,看來有沒有裙甲是騎兵與步兵之間最明顯的區別。

如果知道秦軍的編制和戰甲的種類,來人是一名“主”。

是的,這個時代沒有太多的詞匯,酒盞不叫酒盞叫“盞”,樹林不會叫樹林叫“林”;人可能只有一個字而不會有姓有氏,有姓氏要么是貴族要么是一名武士、士子(讀書人),現代人無法理解但卻是十分史事的事情。

“主”不是這名將領的全稱,他的稱呼叫“五百主”,在秦國軍制中是統領五百人的將主(不是將軍),算是中層軍官。

將主一來立刻有五名百將(百人將)小跑過去,五人整齊劃一的行禮口呼:“主!”

他們的禮儀不是連續劇那種雙臂牽伸手掌抱拳的那種,而是雙臂往前稍微斜上,雙掌折成向內的九十度,手指并攏拇指往上,腰桿稍微向前傾斜。這種致禮在流暢飄拂的致意下,看去十分古樸且顯得隆重。

離得比較近,聽到這個稱呼讓呂哲一愣,十分困惑有沒有聽錯,慨因“主”這么個字就好像是奴隸在稱呼主人。

瞧,這就是代溝……

認真的看一會斗毆的人群,將主威嚴揮手:“踏進!”

簡單直接的軍令帶動下,百將回到隊列下了一個更加惜字如金的命令:“驅!”

秦軍士兵依然是一副冷漠臉龐,他們幾乎是同一時間下沉腰部右腳前踏,頓時大腳與地面發出“嗒”的沉悶碰撞聲,又在同一時間豎出手中的長戈或是長矛,二十五人為一個前隊以沖鋒姿態小跑而出,隨后是相同姿勢的第二隊緊隨而上。

這是一幅極為雄壯的場面,秦軍士兵在小跑的時候沒有過多的改變姿勢,他們奔跑過程中很注意腰盤的沉穩,盡力不讓雙手握住的長形武器晃動。

呂哲也試過這種沖鋒姿態,他切身體會過這種姿勢的“科學”,奔跑的時候胸腔和肩胛骨保持用力狀態會有一種力量感而覺得安全和自信。能夠更緊的控制手中的長戈不使抖動浪費精準或者被輕易格擋(撞)開,同時下盤的沉穩會讓在對撞的時候不會腳下發軟跌倒。

得明白這一切意味著什么,武器的精準,有力量不會使武器被格擋,那是生與死的瞬間。在戰場上摔倒?那可以判定死亡了!

在秦軍有所行動的第一時間,大部分斗毆的人群似乎毫無察覺,他們依然用拳頭或者大腳痛揍身邊的人,一些發現秦軍以沖鋒姿態進逼的人卻是嚎叫一聲轉身就跑。

緊隨隊列沖鋒的呂哲覺得這一刻自己渾身上下充滿了力量,這是他從未有過的感覺。不過,他知道這種叫“集體力量”,它能夠使膽小鬼變成勇士,能讓勇士變成更加彪悍!

隨著越來越接近,沖鋒的秦軍士兵開始加速,他們沒有發出任何的吼叫,就是這么沉默的加速。

與之秦軍的沉默沖鋒相對比,斗毆的人群里是一片哭泣嚎叫。

這些人似乎不止一次看過秦軍的沖鋒,而這種沖鋒像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恐怖經歷,讓他們感到恐懼。

呂哲知道斗毆的人都是六國降俘,“成為”秦軍一員大概三月有余的他對秦軍的印象是什么?他沒有見過秦軍多么地盛氣凌人,行軍過程中也從無出現什么欺壓良善的劣跡,相反只體驗到幾乎是無情的紀律。而六國之人呢?他們也不像教科書里面寫的那樣,時刻團結著隨時準備推翻大秦,相反好像有很大的矛盾似得,幾乎是隔三差五就來一次斗毆。

幾乎是摧枯拉朽的,秦軍只是一個沖鋒,近萬斗毆之人甚至連稍微的反抗都沒有就被只有一千人的秦軍驅趕著縮成一圈,像極了待宰的羔羊那般在瑟瑟發抖。

那些人沒有了剛才互相毆打時的兇狠眼神,他們畏畏縮縮的卷著身軀,呂哲看著卻是困惑了,他了解到了秦軍的強大和自信,看到了六國戰俘對同樣是六國人的別樣猙獰,同時對秦軍的恐懼和無法抵抗。

“是什么讓強大如斯的秦軍變得屢戰屢敗;是什么讓猶如羔羊的六國變得兇悍如虎?”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身穿秦軍戰袍的呂哲在這一刻充滿了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