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梟雄志

二百四十七 夜校

之前荀彧的建議郭鵬都會采納,所以荀彧覺得這一次郭鵬也會采納。

對于郭鵬大量任用貧苦出身的只認識一些字的人做基層的村長鄉長這種事情,荀彧是不太贊同的。

他秉持著漢代士人的一致觀念,認為貧苦卑賤出身的人就算認了字,也沒有德行,不能重用。

雖然未曾往深處去考慮,沒有考慮到更深入的階級屬性的問題,但是荀彧也一樣是不贊同的。

不過這一次,郭鵬看了荀彧幾眼,張口說了一句《老子》當中的名言。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家中財產夠多,飽讀詩書,就不會犯罪嗎?光武帝時,門生遍天下的大儒歐陽歙貪污數千萬錢被處死,難道歐陽歙讀的書不夠多嗎?”

荀彧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郭鵬提出的問題。

郭鵬撫著荀彧的背部,搖了搖頭,嘆息道:“文若,我在雒陽學習八年,見到的士族子弟不比你見得少,那些廣有財產卻依然貪心不足的人,我見的還少嗎?

你說的那種人的確存在,但是,并不普遍,貪婪,不會因為有錢并且飽讀詩書就會改變,清廉,也不會因為出身貧苦而改變。

重要的不是用什么人,而是政策的詳細制定,律法的嚴厲執行,從上到下共同的監督,如此,才能讓掌權之人小心謹慎,不敢逾越。”

荀彧沒想到郭鵬說的話讓他無法反駁,他想不出反駁的論據,想不到反駁的話語,并且感覺郭鵬說的很有道理。

“明公所言,彧未曾深思,彧有失考量,請明公責罰。”

荀彧果斷向郭鵬認錯。

郭鵬搖了搖頭,握住了荀彧的手。

“這不是文若的錯,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世上如文若這般誠誠君子,已經不多了,甚至非常之少。”

“明公謬贊,彧實在是不敢當。”

荀彧覺得臉上有點熱。

當天晚上,郭鵬把程立叫到了自己的書房里,面授機宜。

“夜校?”

“對,夜校。”

郭鵬點了點頭:“雖然條件比較簡陋,但是我已經決定在我們可以直接掌握的鄉村之中,推行夜校的政策。”

程立看著郭鵬所書寫的夜校政策的草案,十分吃驚。

“這……”

“這個,我在討伐董卓之前就有想法了,我現在越來越意識到夜校的必要性,就拿這一次來說,只是靠我自己,是根本不夠的。

我一個人不夠,我派出巡查使者不定時定量定路線的明察暗訪,是可以震懾,但是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效力依然不夠。

若要解決根本問題,就要從根本上入手,根本在鄉,在村,在土地上,那些村長鄉長受命,則為一村一鄉之主宰,幾乎掌握農戶生殺大權。

我下令,需要他們去執行,而他們是否很好的執行,我一個人管不過來,他們暗中打折扣,暗中違反,使用政策上的漏洞鉆空子坑害黎庶,讓他們吃不飽飯,我無法及時發現。

到最后黎庶受苦,我被責怪,我和黎庶雙輸,獲利的就是這些人,黎庶吃不飽飯,是要起來造反的,黃巾賊不就是這樣發展壯大的嗎?

我屯田,為的是不讓黃巾賊繼續坐大,可現在這才多久,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就死了人,若繼續這樣下去,屯田鄉村之中,遲早會再次出現黃巾賊,我的初衷還有意義嗎?

到時候我前方征戰天下,后方黎庶揭竿而起,首尾不相顧,我還能實現目標,實現我的追求嗎?不能,我必須要穩定后方,將其變成我最可靠的大本營,因此,夜校非開不可!”

程立皺眉苦思,覺得郭鵬說的有道理,但是開夜校和整頓屯田政策又有什么直接聯系呢?

“主公,夜校和屯田之策之間,有聯系嗎?”

程立想不通。

“當然有。”

郭鵬果斷點頭:“若要不讓這些鄉村土皇帝為所欲為坑害黎庶,最好的辦法不是我親自監督,而是讓黎庶自發的監督,我要改動屯田之策的內容,我要教會黎庶如何反制違法的村鄉之長。

但是如果平民黎庶不識字,不懂道理,只知道種地吃飯造反,這個政策是推行不下去的,沒有意義的,他們不識字,我沒有任何辦法,我必須要讓他們識字,懂道理。”

程立覺得十分詫異。

“主公想讓平民黎庶監督反制鄉村之長?主公……讀過墨家的書籍嗎?”

程立這么一說,郭鵬這才想起來墨家關于基層鄉村組織的一些理念和自己這樣的想法不謀而合了。

“算是吧,我認為,這未必不是一種辦法,只是墨家的學說過于強調自治,我不這樣認同,我認為要讓兩方互相牽制。

不讓鄉村之長做土皇帝,也不能讓鄉村宛如獨立王國,罔顧官府政策,無論哪一方過于強勢,最終都不利于國家。”

郭鵬的兩只手轉來轉去,轉的程立的腦袋有些反應不過來。

但是這不要緊,郭鵬要做的事情,要實現的目標,程立算是明白了。

相互牽制,制衡,平衡。

這樣一想,程立就立刻理解了。

不過,這可是帝王之術,沒想到自家主公現在就想要運用帝王之術了?

真是適合稱王稱帝的大才啊。

程立相當的感嘆。

于是,在新制定的政策之中,除了巡查使者不定時定量定路線的巡查之外,還有開辦夜校的政策。

規定每個村的村長要在太陽落山耕作停止之后,用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教全村村民識字。

這年頭沒有娛樂活動,沒有電,太陽下山以后人們就回家睡覺,睡眠時間遠超現代人。

當然他們也的確沒有別的事情可做,晚上大量空閑的時間完全可以利用起來。

哪怕一天只能認一個字,也要教他們認字,將村民認字數量的多少列入政績考核之中,成為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對農戶也是一樣,認識的字多,就能減免更多上繳的糧食留給自己吃。

整個過程,郭鵬也有考量。

考慮到現實情況的制約,郭鵬選擇采用石板和石筆的方式,發動軍隊采石,采取大塊石塊,著石匠將其一面打磨較為平整,然后運往各村,交給村長使用。

將石板立在村中開闊地上,搭一個大棚,村長用石塊在石板上寫字,每天寫一個字,日落休息之后,點起火堆,一群人圍繞著一堆火堆,一起坐在開闊地上。

村長教,村民念,然后就用小石塊在地上寫,寫完之后抹掉再寫,可持續利用。

為了更大程度的降低消耗,節省經費,郭鵬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一邊生火煮飯一邊借著火光識字的想法。

幾戶人家圍繞在一起,用一堆火煮幾家人的飯,這邊飯煮著,那邊村長教認字,又能照明,又能煮飯,不浪費木材。

飯煮好了大家一起吃,吃過了繼續識字,然后各自回家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