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機動雷達進行補盲是最好的辦法,作為應急手段,補盲雷達不止用于國土防空,更多的用在戰區防空。
李戰同樣在思考27號雷達站會使用什么方式來干他,不過他思考的重點在于27號雷達站會怎么樣來縮短鎖定攻擊的時間。光探測到是沒有意義的,你看到了不代表能擊落,你得發射對空導彈。
直到起飛他也沒想明白27號雷達站會怎么樣來做,但是使用機動雷達進行補盲這個方式,他肯定是猜到了。雷達部隊有專業的補盲雷達,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研發出來的。
北庫山脈的平均海撥高度在二千米以上,三四千米的高峰不少,一二千米的丘陵也比較多,落差是比較大的,因此形成了許多險峻的深邃的峽谷。李戰選擇的路線是根據實際的地形特點,在第一次突防路線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這個優化不是使飛行變得簡單,而是提高了難度,目的是可以以更低的高度來飛行。
從探索戰術這個方面來看,李戰此時的角色是戰術試飛員,他要把山區低空突防的極限飛出來,至少要無限接近極限,他的極限、戰機的極限、戰術使用的極限,可以理解為山區低空突防戰術的包線。
把包線飛出來,以后組訓才能有天花板標準線,這是極其重要的。
所以,他飛得更低了。
因為地球曲率的關系,雷達很難發現遠距離上低高度的目標,那么,在27號雷達站出動了低空補盲雷達之后,更低的飛行高度還有意義嗎?絕對是有的,別忘了山區背景。
叢山峻嶺就是最好的掩護,雷達同樣也會接受到山體反射回去的雷達波束,將戰機反射回去的波束混雜在山體的反射波束里,至少可以起到干擾雷達操作員的作用——你至少要進行判讀。
這就是李戰要爭取的時間。
飛行速度越快越好,高度越低越好,這是向敵縱深突防打擊的維二法則。
李戰一頭扎進著名的無名峽谷后,27號雷達站就抓瞎了。他們的補盲雷達顯然不能覆蓋掉所有的盲區,對有山體遮擋的峽谷的探測更是艱難的。不過渠紅波也有準備,在峽谷中段的山頭部署了一臺機動雷達車,探測的方向是朝下俯瞰峽谷的。這種極端的做法也是讓李戰給逼的。
除此之外,渠紅波還有殺手锏。
天上灰蒙蒙的,峽谷里有一些輕霧,亂流比較多,李戰不敢冒險,拿出了平生最謹慎的飛行態度來對待,非常規矩地操作著037號戰機小心翼翼地避過前方的高峰,沿著崎嶇的峽谷向西潛進。
他把空速放在每小時三百公里的位置,給自己留了大概五十公里的余量,襟翼放在三的位置,保持發動機較高的轉速,整個飛行風格非常的謹慎。李戰的飛行風格一直給人的印象是大膽以至于粗魯、精確以至于精細,兩個極端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結合呈現。
從訓練基地到二師,再到七十三師,他的風格一直沒有改變。
現在為了盡可能拿到最準確最客觀的飛行參數,他必須讓自己的每一個操作都是有據可循且具有普及意義的。你飛出一套除了你外只有少數飛行員才能掌握的辦法,沒有辦法普及開去那是沒有意義的。
難點在于,李戰既要考慮到操作的普及性,又要盡可能的把極限飛出來。這是一個很矛盾的概念了,以至于他現在在考慮是否把五十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余量給用掉,或者盡可能的把速度提起來。無論是追求快還是追求慢,都是極限,都是要飛出來的包線。
最快和最慢都要飛出來,一如試飛員要把未定型的戰機的最高空速和最低空速給飛出來。兩種速度極限都與戰機的氣動布局息息相關,這也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殲7和殲8系列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氣動布局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提出的要求。
此時李戰開的就是被詬病的不適合對地打擊的殲7,哪怕是使用了雙三角翼的E型,她依然是以近距空戰為主的型號。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反過來看,李戰開著最不適合搞對地攻擊的戰機搞“228”課題研究,何嘗不是對其他三代機部隊的無言諷刺,尤其是那些自詡為王牌的殲擊機師。再換個角度來看,空司把“228”課題放在七十三師,而不是放在更適合搞這個課題的三代機部隊,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甚至七十三師講三大世界性難題科目整合起來作為一個大的“228”課題上報,空司也很快進行了批準。
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李戰雖然整天拉桿費長拉桿費短的,但他師從劉國堅,對空軍的發展有自己獨到和獨特的觀點,看問題常常能夠一針見血,對空司決定把“228”課題放在73師101團里搞的原因,他同樣有不同的看法。
與他,與他的師父,與101團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很大關系。
同時也反映出了空司首長們舉棋不定的心態,對是否能這么搞能不能搞出來是沒有很大信心的,有一些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
否則,怎么解釋把這么重要的課題放在破爛王師手里呢?
李戰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也就更加的促使他堅定信心把“228”課題搞出來,并且搞出好的成果來。甚至他建議三個課題合為一個大課題,就存了讓空司刮目相看的目的,當然前提是他能搞出來。
牛皮吹得震天響沒有用的,具體還是在落實上面。李戰一直信奉一句話——空談誤國,實干創未來。
因此他不得不克制住自己燃燒激情的飛行欲望,用最普通的操作把戰機在極限作戰環境里飛出極限戰術動作來。
在補盲雷達分隊開始工作依然看不到目標后,負責具體指揮的渠紅波沒有絲毫的猶豫,馬上命令山頂的機動雷達車開啟對無名峽谷的后段進行持續的搜索。李戰只要進入后段,就肯定無所遁形了,而且后段是相對平直的一段,地形不利于掩護,除非你貼著峽谷下方的季節河的河面飛行。
勝負就在一瞬間,錯過了最佳的搜索時間,27號雷達站就會重蹈覆轍。在做了萬全準備的情況下,他們很難再承受第二次失敗了。因此,寧愿提前開啟山頂處的機動雷達車把最要命的一段盲區給補上。
渠紅波抱著胳膊靜靜等待著發現目標的報告,他不相信如此天羅地網李戰能逃過去。再說,他還有殺手锏,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祭出。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內心是越來越緊張的。
此時,李戰正在與峽谷里的亂流作斗爭。距離依然干枯的河面大約百米左右,李戰已經在一個無限接近極限的相對高度飛行了。他慢慢加速,空速從每小時三百公里線性地提升到了六百公里每小時,前方的山峰以更快的速度撲過來,高速飛行的戰機受到亂流更大的影響。李戰基本無法分神去注意周邊的山頂是否有機動雷達車了,全副身心都投入在了操控戰機當中,甚至在急轉彎的時候遭遇了強氣流稍顯手忙腳亂。
037號戰機在峽谷里搖搖晃晃地飛行著,從外看過去,她常常在快要撞上前方山體的時候來一個急轉彎,機腹掛架上的副油箱幾乎要擦過山體,還沒改平,前方又出現山峰,037號戰機于是又手忙腳亂地向右急轉,在峽谷之中畫出了一個“S”型的飛行路線。
最讓人心驚膽戰的是037號戰機距離底下的枯涸的河流只有百余米!
對于時速六百公里的戰機來說,百余米只是零點零幾秒的距離了。李戰的操作動作如果有幾毫秒的遲滯或者提前,就只有一個結果——機毀人亡。他的操作動作必須精準無比,整個過程絕對不能有任何一個動作偏差,更別說錯誤。
再一次開回037號戰機給予了李戰很大的信心,他能夠做到與037號戰機合二為一,他熟悉她身上的每一個部位每一寸鋁合金每一顆鉚釘,知道自己的操控動作通過液壓傳動系統傳到她的指定部位這個過程的反應時間是多少,非常清楚她的高潮會在什么時候噴涌而出。
沒有這些打底,李戰不可能敢在峽谷里以百余米的相對高度以每小時六百公里的速度狂奔!
037號戰機在嘶啞地叫喚著,她的機體正在接受重大考驗。劇烈的機動下,機身發出讓人牙酸的聲音,哪怕李戰明明知道機體的強度完全能夠承受得住,也不免有些擔心037號會散架。
另一個方面則是有了掛載并且有副油箱,對戰機的靈活性產生了一些影響,這無疑給李戰增添了更多的難度。
這大概是他最用心的一次飛行了,比使用殲8FR在復雜氣象下炸山那一次還要用心,最關鍵的區別在于此時的飛行速度達到了每小時六百公里!
李戰還要嘗試提高空速,他要把極限飛出來。
于是,當037號戰機離弦的箭一般一頭扎進無名峽谷的后段時,山頂的機動雷達車里的官兵全都傻眼了。
速度這么快這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