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

第1106章 浮海而去

黃金屋

第1106章浮海而去

“軍將,島上沒有發現陳氏遺孽!”

這已經是回來傳訊的第四隊斥候了,趙伊黑著臉,揮揮手讓他們下去,再度眺望之罘山,這處地處偏遠,人煙稀少、欠缺繁華的海島,心里憋滿了怒氣。

在陳恒帶著船隊浮海而去后,趙伊、冉求和鮑息第一想到的,便是距離海岸最近的海島“之罘”。

之所以叫“之罘”,因為這里的地形個特點,很像兩個齊國篆字。之,是芝罘島和大陸海岸之間曲折的海岸線,或者說畫出了一個港灣,罘,則是海岸邊的架子上曬著很多漁網,之罘二字合起來的意思,字面上的解釋是曬著漁網的曲折海岸線。

這座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方圓五十余里,海岸線曲折,灘涂廣闊,有幾個天然港灣,可以讓船隊登岸。而且島上丘陵起伏,樹林密布,還有淡水和溪流,也能讓萬人藏匿其中。

所以陳恒率眾逃到這里也并非沒有可能。

趙伊恨不得立刻上島搜索,然而趙軍的瑯琊水師早已全軍覆沒,這次攻齊甚至都沒舟師隨行,腄邑的船只也被陳恒全部帶走,一時間趙軍無計可施。

好在鮑息告訴他,之罘距離海岸線才三里,其實不能算完全的海島,因為每逢退潮,便會有一條長達近三里的狹窄沙埂露出水面,足以讓人通行。只不過這條沙埂小路隨大海的潮起潮落而時隱時顯,若是算錯了時間,上面的人便會被海水吞噬。

鮑息年輕時,曾經隨齊景公來過此處,不但知道那條捷徑,還記得上島的時限。

“平公(齊景公)喜歡遨游少海,曾帶我來過之罘,在此設立了一個陽主的廟宇,當時陳恒也在隨行之列,故而他知道可以上島躲避。”

在鮑息的指引下,趙伊親自帶著千余人登上島嶼,在空無一人的陽主廟宇處扎營。因為對這里不熟悉,他不敢大意,先向四方都派出了一百人的斥候去探索。從早上到下午,四支隊伍才回到他們的營地,報告說島上并未發現陳氏蹤跡,只是抓到些許躲在島上捕魚為生的漁民。

之罘島上條件艱苦,很少有居民,那些島夷甚至還不通齊國語言,什么都問不出來,趙伊只能放棄。他決定在岸邊休息一夜,明日再讓斥候深入島上的山林,細細搜索,不過目前看來,找到陳恒的希望并不大……

“陳恒帶了七八千人,就算人都躲到山林里,船卻是帶不走的,但島嶼轉了一圈,也沒發現船舶跡象,由此看來,陳恒只怕是沒有來此……”

鮑息一邊說,一邊坐在陽主廟宇外皺眉頭,其實失了陳恒蹤跡,他比趙伊還要著急。對于趙國而言,陳氏只是一個比較煩人的對手,但也是手下敗將,但是對于國、高、鮑、晏而言,陳氏是讓他們背井離鄉,流亡在外的罪魁禍首,該站采集不完全,請'二!!五!!零!書!!院',如您已在二!!五!!零!書!!院!,請關閉瀏覽器廣告攔截插件,即可顯示全部章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