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領主

第430章:秦國興亡,與爾何干?

翌日。

晉軍在秦軍的抗擊中進行了渡河做業。

這一邊的涇水寬度約有個四五十米,河床最深處到人的半腰間,淺灘處只及腳踝,流水的速度很平緩,渡河難度可以說沒有。

秦軍想要阻止晉軍渡河到南岸,晉軍想要過去,雙方在這一塊并不大的戰場打得異常激烈。

分為南北兩岸,箭矢在半空中交錯飛過,每時每刻都有秦軍或晉軍中箭倒下。

兩邊的河灘能看到倒臥的尸體,以涇水南岸的秦軍損失最大。

河床中經受流水沖刷的尸體最多,一些尸體順著水的流向在朝下游漂浮而去。

“陰子,南岸秦人援軍源源不斷開來?此些秦軍異也。”解朔說道。

他說的異常不是其他,純粹是那些秦人的構成太過于復雜,能看到很多只是上戰場送死的老幼。

晉軍決定渡河,幾乎是一波推就來到南岸,并且成功地立了足,逐漸將河灘位置給強占下來。

晉軍的攻勢順利不代表秦軍沒有進行猛烈的反撲,甚至秦軍一再前仆后繼地涌上來,再一個又一個倒下成為逐漸冰冷的尸首。

解朔問道:“可讓秦公子勸降?”

呂武已經進行過嘗試。

事實上,戰爭打到這種程度已經分出勝負,是該坐下來商量“投降輸一半”的相關事項了吧?

然而,后子針干脆利索地拒絕了。

這種情況讓晉國這邊的很多貴族對后子針的印象差到了極致!

秦軍明顯是輸了,承認失敗可以讓這邊的戰事得到結束,沒必要再繼續白白浪費人命,甚至能談條件讓晉軍停止繼續向秦國推進,偏偏后子針選擇了拒絕。

這位秦國公子到底在想什么?

是怕秦人死得還不夠多,又或者是洞察到承不承認戰敗,晉軍都將入侵秦國腹地?

如果后子針洞悉的是后面那一條,倒是一個很睿智的人,并且不負于秦人之名。

秦人是一種什么人?

現在的秦人并不是后面闊起來的后輩,性格堅韌和脾氣又臭又硬則是早有了。

每一個區域的水土都會養出一方的人,條件艱苦地區的人們通常在性格上的平均值會更堅韌一些,自小生活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則不免平均值會顯得嬌貴一些,基本上都是環境所受造成,與先天真的沒關系。

渡過的晉軍部隊超過一個“師”,戰場向外擴之后,成份極雜的秦軍不出意外給崩潰了。

現實就是這么一個情況,大多數秦人根本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他們單憑血氣之勇在支撐,手里的家伙什么都有,對上晉軍這種專業的戰爭機器,遭遇到的肯定是一邊倒的屠殺。

畢竟,秦國的正規軍都打不過晉軍,憑那些老幼占了多數的秦人又該怎么打?

如果不是陰氏的騎兵被派出去追擊秦軍的潰散部隊,涇水南岸的秦人會敗得更快更慘。

“兵貴神速為首要,大軍不做休整當即南下!”呂武說完看向眾人。

他們在這一片區域消滅的秦軍少說有個五六萬,秦國又有幾個五六萬的人馬能損失得起?

說是消滅五六萬,殺死的秦人應該只占了一萬出頭,剩下的都是被生俘。

軍中有五萬以上的秦人戰俘,不得不進行妥善的處理,呂武抽出一個陰氏“師”和兩個齊國“軍”的兵力,將戰俘以及其它戰利品進行押解,一樣會是先安置在某些分于各處的陰氏據點。

加上戰時產生的傷亡,一搞之下呂武手頭暫時能用的兵力只剩下一個“師”又四個“旅”,以及兩千左右的騎兵。

這一次出戰,陰氏來了三千騎兵,一再使用下來傷亡了接近七百。

傷和亡需要拆開。

像是某些戰爭,出兵的數量是一萬,傷亡的統計卻超過一萬,里面其實大多數是有士兵反復受傷,不是誰死了復活又再死。

呂武不帶上齊國的兩個“軍”才是理智的選擇。

齊軍畢竟是齊國的軍隊,帶著去打楚國,或帶到無人區交戰,于情于理沒有什么問題,帶著入侵秦國則是有些說不過去。

這個就像是呂武可以命令齊軍逼近秦軍,卻不能真的發動進攻的道理一樣。

另外,他們這一次俘獲的戰俘有點多,并且還是明顯不認輸的秦人,需要最大程度地防一手。

看管俘虜這種事情少不了一些暴力手段進行威懾,甚至需要一再地殺雞儆猴,說白了是少不了增加仇恨值。

所以,齊軍改為去看管秦人戰俘會很合適。

呂武說道:“俘獲口眾多也!為所需計,各家或可增兵?”

沒人有什么意見,甚至一個個喜笑顏開。

出的兵力越多不代表能分更多的戰利品,出兵少則是很難有立功的機會,導致戰利品不會太多,道理都懂的。

一眾貴族在會議結束后,派人趕緊回國去調遣兵力,本人則是收拾完東西跟隨大軍開拔。

呂武手中的兵力以陰氏為主,其余散裝的各家大多是在魏琦那邊效力。

他們這邊先解決義渠主力以及秦軍主力,魏琦則是掃蕩完義渠各部落再接著得到追擊逃散秦軍,以及西邊那一支秦軍的任務。

同時,呂武從魏琦那邊抽調了智氏和范氏的部隊,命令這兩個“師”用最快的速度追趕上來。

他們向南行軍了七天,老智家和老范家的部隊趕上來會合,大軍拐了個彎往秦國一個叫“吳陽”的地方而去。

南下期間,他們一再遭遇到北上的秦人。

這些秦人數量少的是十來個成一支小隊伍,數量多則有個一兩千人。

呂武讓陰氏騎兵打頭,遭遇到小股秦人直接吃掉,吃不下就先纏住再召喚友軍過去殲滅,斷斷續續又解決了不下一萬的秦人。

“秦君昏聵至此,安敢戰時分批而上?”智朔不知道秦國的人口到底多少,只知道秦國前前后后沒了將近七八萬了。

哪怕是晉國有將近五百萬的人口,一下子損失七八萬都要綠了臉,作為一流強國序列的秦國沒了七八萬人口,其中還有三四萬正規軍,怎么都要傷筋動骨了吧?

呂武發現智朔有些矯情,笑著說:“秦國興亡,與我等何干?”

怎么能沒關系,秦人都落到了他們的“口袋”成為財產,說這話的呂武才是真正矯情的那人。

他卻不是在矯情,話中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老智家的“勢力范圍”在南方,別想著來西邊搞事。

至于說秦國衰弱這么件事情,陰氏要的就是這樣的結果,甚至還要做得更過分。

誰讓后子針作為秦國公子刺殺?搞得呂武繼續入侵秦國的理由都是現成的。

他們距離“吳陽”足夠近,派出去的偵騎回來稟告,說是“吳陽”已經正在布置防御。

晉軍南下一再碰上秦人的大股小股隊伍,不可能將所有秦人殺死或俘獲,有逃跑的秦人向“吳陽”示警很正常。

看來“吳陽”的秦國貴族相信了示警,得到消息立刻準備防御,也能看出“吳陽”的秦國貴族猜測到北邊發生了什么事,以至于這么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呂武親自觀察“吳陽”的情況,發現是一座長四里寬三里的城池,城墻高度約有六米左右,暫時無法從城墻守兵準確判斷整座城池有多少防御部隊。

不過,像“吳陽”這種占地面積的城池,守軍再怎么多也不可能有個數萬的規模,有個萬兒八千就算頂天了。

到來的晉軍最先禍害的是周邊的樹林,再來則會一再挖坑準備埋鍋造飯。

正當“吳陽”的秦人以為晉軍不會有其它舉動時,有一支約八千人的晉軍列陣逼向“吳陽”東面城墻。

智朔看著已經在射箭的陰氏弓弩手,說道:“陰氏每到一處,必將例行放箭,試探敵情威懾四方。”

他覺得韓氏在晉國的地位必定一再下降,要是韓厥不趕緊想辦法,韓氏就要變成一個淪落于平凡的家族了。

中行偃卻問道:“我聞你極力討要馬匹?”

智朔并不隱瞞,說道:“我觀陰氏戎騎迅也、速也、猛也,心生把玩之念。”

中行偃說道:“陰氏效仿韓氏,已勝于韓氏。”

智朔眨了眨眼睛,默不吭聲地點了點頭。

這幾句對話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智朔對發展騎兵部隊有了興趣,找呂武極力要求劃分戰利品時給智氏多一些馬匹。

中行偃在蠱惑智朔,暗示不用有太多的顧慮。

哪怕智朔清楚現在的規則,既是哪一家發展了什么,另外的家族不想找麻煩,別去照著模樣搞高仿。

有中行偃提醒智朔,說陰氏已經挑戰韓氏的遠程“專利”。

智朔受到暗示心里的顧慮必然降到最低,甚至會泛起一個念頭,想道:“陰氏能那么做,我為什么不行?”

然而,認真論起來卻不是那么一回事。

陰氏搞出的弩是韓氏所沒有的,不算是什么侵權,相反是進行了超越。

現在社會沒有某種科技不能去超越這個規則,只是不能完全模仿的潛規則而已。

當然了,事情是那么件事情,誰的餅被動了又怎么可能甘心?矛盾必然產生。

韓氏不能拿“侵權”來說事,想針對陰氏可以找其它理由。

中行偃發現智朔完全心動,別來臉將嘴角勾了起來,想道:“鬧吧,你們不鬧,我哪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