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領主

第262章:誤國之賊

完成致師的呂武內心有激動,更多的是慶幸。

射藝天下第一的養由基沒有半點吹噓的地方,完全是指哪射哪,準到了夸張的程度。

呂武很清楚一點,要不是甲胄的防御力夠強悍,自己已經成為一具尸體了。

射手不會穿重甲,是為了能讓自己更加靈活,也就是注定了射手不具備多好的防護力。

不過,哪怕養由基有穿重甲,一旦被呂武近身,城門都扛不住呂武的攻擊,一套防御力還行的甲胄就可以了嗎?

會不會有人罵呂武欺負人,不跟神箭手比拼射藝,搞近戰?

那么罵的人一定是腦子有問題!

養由基也沒跟人比拼過近戰搏殺,是不是?

今天以后,要是誰問呂武,是不是故意射牛。

他絕對會義正言辭地回答,是個意外。

至于信不信,不是勝利者該管的事情。

晉國不會有人去那么問。

有人提問,必定會被晉人教導怎么好好地當個人。

這是立場問題,不是其它什么關系。

呂武將養由基的遺體放到戰車的車斗,對青和凌說道:“我們繼續作戰吧!”

大兵團的交鋒早就展開。

左右兩翼攪在一起,短時間內難以發生態勢上的變化。

中間戰場這邊,楚軍看到養由基陣亡,心悸、恐懼和哀傷的復雜心情下,爆發出了短暫的高強戰斗力。

如果晉軍碰上了這樣的楚軍而被打退,楚軍絕對會越戰越勇。

要是晉軍扛住了爆發中的楚軍,用不了多長的時間就會使得楚軍的恐懼多過于哀傷,導致楚軍出現怯戰心理。

楚共王熊審已經從子重這里得知養由基致師的對象換成了呂武,更知道了潘黨的家臣不管不顧發起進攻。

他暫時還不知道養由基陣亡的消息,對潘黨家臣的舉動感到有些心態復雜。

聽子重所講,養由基的狀況似乎并不怎么好?

那么在楚共王熊審看來,潘黨家臣的不“義”行為,是對楚國有利的。

事后,潘黨的家臣肯定活不了。

犧牲自己照亮他人的行為,站在楚國的立場,其實是應該得到楚人的贊賞。

子重正在告子反的狀。

楚共王熊審聽了差點暈過去。

這特么!

寡人中箭重傷,將大軍交給子反指揮。

子反就是這么回報寡人的?

晉人沒有自己標榜的那么高尚,該無恥的時候比誰都無恥啊!

中軍露出這么明顯的破綻,其余的晉國高層或許會講點規矩,欒書說什么都不可能放過的!

是的。

楚共王熊審因為是個首腦,更加知道欒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陣陣的戰鼓之聲從遠方傳來,隨后就是晉軍戰前祈禱的聲音。

沒錯,就是祈禱。

突然間的遭遇戰就算了。

列陣而戰時,晉軍肯定會先“戰禱”再發起攻勢。

楚共王熊審聽到晉軍的祈禱,瞪大眼睛看著子重想說什么全給堵在嗓子眼里。

子重有些懵了。

老夫剛離開陣前晉軍發動了攻勢!

這是致師出現結果了嗎?

從晉軍進行禱告來猜測,是呂武獲得了致師的勝利啊!

他這么猜很有規律。

之前楚共王熊審讓養由基報仇要殺的是魏琦。

如果是養由基獲得致師的勝利,接下來就還有跟魏琦的致師。

按照晉人要臉的特點怎么都該等養由基跟魏琦的致師出現結果,才會發起進攻。

這是子重被晉國給繞了進去。

畢竟晉國在跟楚國交戰時每一次都很講“禮”。

楚共王熊審的想法跟子重一樣,猜測養由基是不是輸了,否則晉軍不會發動攻勢。

“寡人的天下第一啊!”楚共王熊審虛弱地喊了一聲,腦袋一歪給昏厥了過去。

瞬間軍帳內就是一陣雞飛狗跳。

宿醉剛醒不久的子反本來還慢斯條理聽到遠方傳來的喊殺聲,臉色一陣青白,顧不上穿戴甲胄,也沒來得及拿劍,空手就跑出帳外。

他不但聽到了前方的喊殺之聲還看見塵土漫天,控制不住渾身開始哆嗦。

這特么完犢子了啊!

老夫擔憂王上的傷勢才睡不著想要依靠酒精的麻醉入睡,錯了嗎?

酒精助眠的效果很好甚至好得有些過份,給導致睡過了頭。

這是老夫的錯。

但出發點是因為擔憂王上啊!

這么解釋會不會有人信能不能得到原諒?

前線沒人指揮的楚軍失去了哀傷所帶來的心理力量晉軍攻勢兇猛,又有那個新鮮出爐的天下第一沖殺上來,沒堅持多久就崩盤了。

呂武也沒有多么殘暴。

他就是帶著自家的騎馬步兵,誰擋在前面都是摧枯拉朽地擊潰,殺死的楚兵數量并不多。

事實上,老呂家的這支騎馬步兵數量太少,呂武又沒有命令他們沖上去跟楚人進行短兵相接。

能夠造成摧枯拉朽的威力,靠的是呂武刷臉……,不,是那刷那一身金屬,使楚兵知道呂武來了,不敢進行阻擋,嚇得轉身就跑。

來自老呂家的這支騎馬步兵能在馬背上射箭,戰陣上的楚兵太多,不用刻意強調什么準頭,一直射就是了。

用弩還能擊殺或射傷身穿一層甲的楚兵。

使用弓箭則是對身穿具裝的楚兵威脅不大。

畢竟,穿上甲胄是為了防砍和刺,對箭矢也有防御力。

只要是有穿上靠譜的甲胄,除非是被射中沒有防護的脖頸或臉門,不然很難被一箭射死。

這樣一來,經常能夠看到某些人身上插著不少箭,卻是還能繼續作戰,直至流的血太多,陷入虛弱無法再戰,或是失血休克過去。

說起來,甲胄本身的意義就是提供防護,遭到有效的攻擊也只是受傷,并不會一下子斃命。

要是穿甲和沒穿甲都能被一箭射死,或是一劍和一刀弄死,穿上甲胄又有什么意義呢?

有沒有身穿甲胄是兩種士兵。

沒有穿甲的士兵,是遠程攻擊部隊的最愛。

弓箭手射有穿甲的士兵,更多只是一種干擾作用,也是從心理上擊垮作戰意志。

中間戰場的楚軍敗了!

這一次戰敗跟上一次不一樣。

上次楚軍也敗,卻還能有序地撤出戰場。

這一次戰敗的楚軍沒有指揮官進行協調,楚國貴族的聰明勁再次上來,爭先恐后地逃跑。

沒有楚軍被嚴令停在原地阻擊晉軍,誰都用背后對著晉軍,生命正在被快速地收割。

已經下了巢車的欒書找到國君,沒有多么的興奮,有著一名重臣的老成持重,說道:“君上,楚軍中軍已敗,不見‘王卒’出營。”

國君一聽大喜,問道:“兩翼如何?”

欒書過來前,楚軍的兩翼也顯露出支撐不住的趨勢,說道:“擊垮楚軍兩翼只在旦夕之間。”

楚國的士兵分兩種。

一種是屬于貴族的私軍,他們在貴族的征召下,跟著踏上戰場。

另一種則是屬于公族的士兵,而公族跟楚王是一家子,也就被稱為“王卒”。

國君問道:“楚‘王卒’不出,可算獲勝?”

欒書卻改了個話題,說道:“陰武陣斬養由基,已是天下第一。”

這一句話讓國君從座位上蹦起來,手舞足蹈地歡呼道:“寡人新得天下第二,不曾想寡人的天下第二已成天下第一。”

他們多少聽說過呂武的射藝慘不忍睹。

只是,射箭不咋地,又怎么啦!

天下第一的名頭才是關鍵。

欒書講那些不是為了其它,非常認真地說:“天下第一陣亡,楚國如是退卻,或不死不休。”

傻孩子啊!

你在高興自己的臣工取得成就。

老夫則是在憂慮楚共王熊審會不會不管不顧跟咱們拼了。

其實國君并不傻,他只是會將聰明勁用在錯誤的地方。

國君眨巴著雙眼,問道:“楚君舍命,如何?”

欒書答道:“兩敗俱傷也。”

“寡人不信!”國君按照自己的了解,說道:“楚兵多浪漫,我軍一‘徒’可敵其五。”

欒書沉默了一小會,說道:“君上,世間非獨晉、楚。有秦、有齊、有諸國。晉國屢屢伐楚國,所為者,霸業也。”

打贏了楚國,穩固了霸主國的地位,好向各個諸侯國收取保護費。

一旦付出的代價過于慘重,晉國贏了也是輸,很可能霸業不穩,會有其它的國家超越晉國。

國君問道:“元帥欲意如何?”

欒書原本也沒奢望國君能接納意見,見國君聽進去并且進行討教,一時間有些怔怔出神。

“元帥?”國君就納悶了,寡人在問話吶,發什么呆啊!

從怔怔出神狀態恢復正常的欒書心里比較復雜,一張臉則是露出欣喜的表情,說道:“欺楚之新敗,多殺多俘楚兵,使其衰弱;逼迫鄭國割城、賠款,爭取陳國、蔡國。”

國君喜歡賠款,只是納悶鄭國就算同意割出城池和土地,要賞賜給誰?

“臣聽聞許君棄土歸附了楚國,土地與城池盡歸楚國所有。”欒書先講了一句,停下來等國君消化,才繼續往下說道:“以鄭國城池和土地爭取陳國和蔡國。”

正沉浸在即將擊敗楚國喜悅中的國君,滿心的歡喜與激動,聽到能夠將陳國和蔡國爭取過來,想到的是自己的功業應該會變得更加偉大。

“元帥與眾卿商議便是。”國君想到了什么,呼喊著趕緊來幫自己換上甲胄。

欒書見國君趕人,清楚這位國君是要出去展現存在感,不再多說,告辭離開。

他出了大帳,迎頭碰見緊急趕來的智罃,說道:“下軍佐,君上將要出陣。”

智罃本身就不是要來找國君,要找的就是欒書,說道:“元帥,陰武已突入楚營,為日后計算,還請下令陰武返回!”

只是一句話卻讓欒書聯想到太多。

楚軍的中軍崩潰得太徹底,敗兵沖擊營寨,必然使得營中出現大亂。

一直戰斗在最前線的呂武殺進楚軍營寨,是一件極度正常的事情。

而呂武都殺進去了,后續的晉軍肯定也大批沖了進去。

欒書笑吟吟地問道:“下軍佐不想新晉天下第一犯險?”

“非也。”智罃還真不信誰能拿呂武怎么樣,說道:“陰武在前,各貴族以之為前茅,陣無陣勢,形無其形……”

總得來說就是,晉國貴族的腦子太過于發熱,眼中只看到呂武,導致跟在呂武后面的部隊數量越來越多,戰事正在往不可預料和無法控制的趨勢發展。

晉國不是其他國家。

晉軍也不是列國的軍隊。

不應該出現這樣的事情。

偏偏還不是誰的錯。

欒書的智罃的意見非常一致。

什么時候晉軍需要誰來展現個人武勇,導致所有部隊不按陣列作戰啦?

這樣的部隊,還是晉國的軍隊嗎?

看看是那種風格的楚國。

是楚國作為一個國家,國力方面不強嗎?

猛將最多的就是楚國,打起來最沒有章法的也是楚國。

晉國不應該是這樣子的!

晉軍的強大,強在紀律,強在團隊合作!

欒書不知道“強國無名將,弱國無強軍”這一句話。

國家各方各面的強大,用不知道以冒險的方式去爭取勝利,只需要用資源將對手堆死就行了。

弱小的國家,指揮官其實是被逼得沒辦法,只能一次次選擇進行軍事冒險,試圖以小博大。

強國就算敗了無數次也能敗得起,反正國力擺在那里,也許唯一一次獲得的勝利就將對方給滅了。

弱國可能會一直打贏,卻是在一次次的勝利中走向滅亡。

他們臨到亡國時,會感到困惑和不解。

不是一直在獲取勝利嗎?

一次失敗都沒有啊!

為什么滅亡的反倒是我們???

這特么不科學啊!!!

其實,無比的科學,只因為國力就擺在那里。

現在欒書和智罃需要考慮的就是晉國和楚國的國力問題。

他們的頭腦一直都很清醒,知道想要迫使楚國屈服,絕對一次兩次的勝利所能達到。

軍隊正在獲得勝利,只是這個勝利需要依照他們想要獲得的方式來進行。

反復沖殺的呂武早就發現自己身邊聚集越來越多的友軍,他們在跟著自己,眼神里充滿了狂熱與信任。

“武!”魏顆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他頭腦保持著清醒,靠近呂武之后先喊了一聲,又接著喊道:“已致亂陣矣!”

呂武當然知道自己已經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引領者”。

正是意識到,他才會帶著友軍左沖右突,不斷地擊潰一支又一支試圖組織反擊的楚軍。

當然了,他并不知道欒書給出戰的貴族下達什么命令,經由魏顆一提醒才知道跟欒書所下的命令不符合。

“青,靠過去!”呂武覺得現在問問欒書是什么命令完全來得及。

魏顆也就將欒書的命令轉述了一下。

這樣一來,呂武搞明白狀況,知道接下來應該怎么做。

晉軍開始在呂武的引領下,干起了將楚軍分割開的戰術。

魏顆則是帶著老魏家的士兵,盡可能地招降楚兵。

人在后方的欒書和智罃。

他們本來是要派人找到呂武進行召回,發現呂武率兵在分割楚軍,魏顆則是在收攏楚軍降兵,相視一笑選擇性遺忘要將呂武喊回去的想法。

“可惜……”欒書沒將后面的話說出去。

晉國有將軍這個職位,各“卿”本身就是將軍。

有這些“卿”在,其余家族的某個誰再有才能,除非是能跟他們同樣獲得卿位,要不然有再大的才能,永遠都只是“卿”之下。

其余國家的情況大致一樣。

楚國那邊卻有一個領先中原諸侯國的地方,就是楚王能夠自行挖掘人才進行超格任用。

比如養由基和潘黨,還有彭名與許偃,他們所在的家族歷史悠不悠久另外說,實力方面則強不到哪去,卻能獲得楚共王熊審的重用。

這個在其他國家其實是沒有的。

在很多國家,再有才能,是奴隸就永遠是奴隸,絕絕對對改變不了身份。

當然,無法依靠能力來改變自身的命運,是當前的社會主流。

老呂家的情況,相反是一種個例。

智罃將臉別到其余的方向,嘴角扯了一下。

國君那邊發生了什么事,已經被幾個寵臣宣揚給了幾位“卿”,其中不包括郤氏的一叔二侄。

欒書跑去給郤氏上眼藥,壓根不是什么秘密。

幾位“卿”已經知道欒書下決斷要搞郤氏,真讓欒書給做成了的話,郤氏還能繼續一門三“卿”嗎?

所以,只要有多位“卿”聯合起來,還是能決定是誰來補上卿位的。

只看他們到底愿不愿意將肉送到別家。

更大的可能是,他們會將肉給吃到自己的嘴里。

智罃其實已經極度厭煩國內的一再內斗,只是無力去進行阻止。

他絕不允許已經顯露出勝利跡象的“鄢陵之戰”出現什么意外,開口說道:“元帥,左右兩翼需加強攻勢!”

欒書點了點頭,吩咐自己的軍尉去傳達軍令。

楚軍的營盤被入侵,但兩軍的參戰人數太多,營盤占據的空間很大,受到影響的只是楚軍營盤的前端位置。

晉軍要是想,絕對能夠強攻進去,只是會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就很難說了。

欒書已經看到獲得“鄢陵之戰”勝利的曙光,以戰略角度來思量,認為見好就收是最恰當的選擇。

他說道:“可惜列國之兵未至!”

這樣講,是在補上之前的感嘆嗎?

智罃不那么理解。

他理解為欒書時時刻刻想要讓郤氏滅亡。

戰爭還在繼續。

昏厥的楚共王熊審意識迷糊間,聽到了一陣陣的喧鬧聲,先是微微地睜開眼睛,控制不住又合閉上。

周圍有人看到楚共王熊審剛才睜開了眼睛,趕緊提醒子重。

“王上?王上!”子重連續呼喚,看到楚共王熊審眼皮子抖得比較厲害,知道意識在半清醒之間,大聲喊道:“事不可為,下令撤軍吧!”

沒有睜開眼睛的楚共王熊審還在抖著眼皮子,張開干澀的嘴唇,虛弱地說著什么。

子重將腦袋湊過去,壓根什么都沒聽清楚、

他重新站好之后,喊道:“王上有令……”

一連串的命令從子重口中發出。

正中間的營寨前端已經沒有救了,需要在營盤內設下防線阻止晉軍繼續侵入。

子重任命許偃為第一道防線的指揮官,嚴令除非戰死,否則不能讓晉軍再前進一步。

然后,子重再任命彭名為將,集結所能集結的部隊,試圖進行反攻。

他正在下達一連串命令時,有人跑過來講了一個消息。

右伊子反集結了自己的部隊,又拉上了養由基和潘黨的私兵,已經在右翼開始進行反擊。

“誤國之賊啊!”子重聽了不但沒有驚喜,相反更加怒火沖天,喊道:“傳我之令,命子反帶兵從右向中,切斷晉軍后路!”

這位老哥現在只想逼迫晉軍撤兵,好讓楚軍能夠進行休整。

另外,這一戰楚國簡直損失慘重!

不是折損了多少兵力。

首先楚共王熊審中了兩箭!

眼睛的那一箭已經診斷完畢,瞎那是絕對瞎了,卻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左胸中的那一箭才嚴重!

取箭的時候,為了不鉤出更多得肉,醫者進行了第二次的切割傷口,使得楚共王熊審流的血有點多。

人少許地流一些血,其實對人有好處。

一旦流的血多了,不過份地過量,是會使人變得衰弱,嚴重則是致死。

傷口在后續會不會發炎生膿之類,看的是醫者怎么個處理方式。

楚共王熊審哪怕不會死,短時間內也難以指揮軍隊。

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已經戰死,對楚君產生的士氣打擊,不亞于楚共王熊審中箭。

子重看不到楚軍有成為“哀兵”的跡象。

要是軍隊能夠成為“哀兵”,楚共王熊審無法指揮,子重自認軍事才能不足,其實楚軍也只能打一場一波流的血拼式戰爭。

子重再怎么不愿意,都要承認這場“鄢陵之戰”是楚國敗了。

他召集來能脫得開身的楚國貴族,陰著一張臉說道:“諸位誰能扭轉戰局?”

沒人吭聲。

他們能在這里,只說明才能都一般般。

真的要是有能力,該是身在戰場拼殺。

“晉有‘邲之戰’,知恥而后勇,方有今日。”子重一臉的振作,大聲說道:“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我等勿忘‘鄢陵’之恥!”

這些楚國貴族一聽,無不松了口氣。

誰都能看得出這一戰是敗了。

那么,是不是應該考慮撤出“鄢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