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一片鴉雀無聲,所有異族人無不目瞪口呆的望著林默,腦子里只剩下一個念頭。∷∷,
神乎其技!
只有地位以上的神射才能夠勉強分辨出,剛剛從名叫“電磁軌道步槍”的玩意兒前端圓管內激射而出的究竟是個什么東西。
和手指一般長,兩指寬的金屬短柱,前方或許還帶著尖,速度快得嚇人,哪怕是身手最敏捷的羽族人和幽夜族人也無法保證自己能夠躲過這樣的攻擊。
畢竟自己的動作再快,終究趕不上別人小小的轉動一下手臂。
一想到這里,百人箭士隊上下立刻集體倒吸起了涼氣,給嚇得不行。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場的異族箭士很快發現了不少端倪,原本纏繞在心頭的疑惑一驅而散。
“我將舉列一組數據,相信大家就會明白為什么一定要用電磁軌道步槍替代普通弓箭,甚至是雙元滑輪弓。”
林默將電磁軌道步槍關上保險,重新放回盒子里,許多異族箭士的目光幾乎緊隨著他的動作,緊緊不舍。
能夠與他的空戰技相媲美的,便是鮮有人知的射術,用航炮狙擊導彈的案例不止一例,雙方都處于動態下都可以完成精準打擊,更何況還是站在原地的靜止射擊。
“在通常情況下,箭矢脫離弓弦時即完成了全部的加速度,普通箭支的初速是每秒80米,較強的弓箭可以射出每秒120米,如果得到戰氣或法術加成,能夠達到160米,甚至是短暫的400米!”
林默接下來的話,讓這些箭士們不住的點頭。他(它)們十分驚訝于竟然會有人在測量和計算弓與箭的配合射速上面下如此深的功夫,并且得到了詳實的數據。
地位神射強者的超音速箭技通常只用于兩百米范圍內,一旦拉遠距離,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電磁軌道步槍的射速呢?最低的是聲音的兩倍,初速每秒680米,最高可以達到聲音的六倍。每秒兩千米。”
這個數據一從林默的口中蹦出,就聽到一百多個牙關打哆嗦的聲音。
提升射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增加一米的射速,都需要不懈的修煉,同樣還有天賦的限制,然而這支模樣奇異的武器,竟然能夠輕而易舉的將射速提升至地位強者的1.7倍以上,目測方才的威力,絲毫不遜色于重型箭矢。
“普通弓箭的射距是350米。羽族強弓是440米,雙元滑輪弓可以達到800米,電磁軌道步槍的精準射距是3000米,殺傷射距是4500米。”
“人位七階箭士的普通弓開弓次數是240次至330次,強弓開弓次數是140次至180次,地位神射的強弓開弓次數是450次800次,電磁軌道步槍的射擊次數只與晶能塊有關,只要晶能充足。便可以無限制的擊發。”
“射擊頻率最快的靈族短弓每秒最多完成5次射擊,最大殺傷射距100米。電磁軌道步槍的每秒擊發15次,最大殺傷射距1000米。”
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據報出來,電磁軌道步槍幾乎妥妥的完虐弓箭。
無論任何理由,還是什么道理,都沒有比真實可信的數據更具備說服力。
關于弓箭部分的數據,現場的行家里手沒有一個提出質疑。另一方面雖然初次聽到電磁軌道步槍的數據,但是有方才凌厲一擊的事實背書,這些異族箭士們還是相信了一大半。
不過一些腦子轉得快的異族箭士想到了更多,莫林大人前腳剛拿出碾壓傳統弓具的雙元滑輪弓,后腳又拿出同樣碾壓雙元滑輪弓的電磁軌道步槍。
既然有更好的東西。為什么不直接拿出來武裝聯合軍團上下呢?
猜到越來越多的人心中所想開始發生變化,林默主動意有所指的搖了搖頭,說道:“電磁軌道步槍是一種顛覆性的全新武器,內部結構復雜,生產成本高,暫時還不能做到像雙元滑輪弓一樣大規模量產。”
一百名異族箭士這才露出了理應如此的表情,疑惑瞬間盡去。
事實上他(它)們并不知道,這只不過是林默的托詞,一旦進入大工業生產流水線,再復雜再昂貴的造物都會被系統化的分解為最簡單的單元配件,復雜程度只不過與生產線的長度有關。
只要林默愿意,dragoon魔動工業可以在第一時間砸下大量金錢和人力物力,拓展電磁軌道步槍的生產線,這種全新的武器就會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發放到每一位士兵的手中。
“只有射術最好的戰士才能夠將電磁軌道步槍的威力全部發揮出來,所以這些武器只會配發給最優秀的精英,而且它們的針對目標只能是頭目和軍官等有價值的重要人物,而不是將有限的彈藥白白糟蹋在普通士兵身上。”
隨著林默的話,異族箭士們越發的自動挺起胸膛,能夠將手中的傳統弓具升級為更加強大的電磁軌道步槍,這是對他(它)們的能力認可,同時也是一種榮耀。
“現在開始,授槍!第一位,上前三步!”
林默重新端起方才那支電磁軌道步槍,接著大聲說道:“士兵麥保羅!你愿不愿意用自己的勇氣和犧牲守護這片蒼穹!”
第一名踏出隊列的羽族勇士抬起右手掌,手指并攏,指尖對準自己的眼角后方一寸,大聲回應道:“愿意!長官!”
“士兵麥保羅!你能不能承諾,從今往后,你的槍口只能對準最兇殘的敵人,永遠都不會對準毫無反抗能力的平民!”
“我承諾!長官!”
“士兵麥保羅!這支武器將會成為你的最可靠伙伴,你是否愿意像珍惜自己的愛人一樣珍惜它?”
“我愿意!長官!”
一個大聲發問,一個聲嘶力竭的回答,一問一答,就像某種莊重嚴肅的儀式,在場的其他異族箭士亦是同樣格外認真的見證著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