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龍騎

來了就好-剡中行

昨rì的chūn雨僅僅在地面上留下了斑駁的水洼,若是低下頭去,可以看見倒映在這一片片仿佛碎鏡般里面的純凈藍天和點綴在上面的云朵,遠離了大城市的喧囂,心頭已是一片寧靜。

新昌,歷史追溯可以考證到chūn秋戰國,擁有古老歷史的縣城,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卻不像今天這樣,放下手中一切的輕松愜意。

恰好老天爺給力,一夜chūn雨洗凈了人間凡塵,讓這座“八山半水分半田”縣城展現出以往不曾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美麗一面。

依舊是這山,依舊是這水,昔rì繁華早已化作了與現今104國道相鄰的幽靜古道,伴溪而行的千年古驛道。

路旁溪水淙淙,古木參天,極目遠眺,峰巒疊嶂,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與草木馨香撲面而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的一首《送別》將這浙閩古道描寫的淋漓盡致。

隨著習習送來的微風,耳邊似乎傳來馱馬的響鼻和古人難以聽明的鄉音,恍惚間自己化身為一位踏路而行的游子,與古人結伴而行。

一路迷人的景色總是看不夠,感受著腳下鵝卵石帶來的酥麻感,讓人越走越輕快,不知不覺間,很快來到了古驛道上聞名的斑竹古村。

歲月已經磨滅了大部分古跡,卻依然可以隨處看到斑駁的黃泥土坯房,還有村人不變的質樸笑容,就像展開了一副歷史的畫卷。

村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章家祠堂雖然建立于晚清,抬頭可見的燕壘在向人述說著這座古詞堂的悠久歷史。

在后人的保護與不斷修繕下,依舊保存著原本的前廊戲臺,臺梁式正廳,穿斗式次間,七柱落地的建筑結構,雕琢精細,獨具匠心。

八十華里的驛道,我們也只是領略了其中一處,就像紹興的“女兒紅”,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越久彌香,回味無窮。

搭乘大巴車,順著蜿蜒而上的山路,青云直上的天姥山迎接了我們,由于時間緊湊,一行人未能如青蓮居士三入天姥山那樣,腳踏謝公屐,一步一個腳印踏上頂峰拔云尖,卻依舊可以欣賞到聞名于天下的天姥山所獨有的蒼勁峻奇,林木繁盛的景致。

哪怕山間泉水亦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淡淡青藍色,仿佛與印度洋上,馬爾代夫群島那清徹碧藍的海水相仿。

觀景之余,卻意外發現,大巴車司機的技術極好,似乎對每一處彎道都了若指掌,大巴車身在宛轉崎嶇的山路上如行云流水般游刃有余。

站在拔云尖下的林場野營露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自胸中油然而生,李白詩中的“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更是將眼前所景描寫的淋漓盡致。

毫無任何污染的清新空氣與山頂微涼的山風令人精神一振,臨近正午的陽光下,稍稍冒出的一層薄汗,轉眼間被吹散,立刻變得越發舒爽起來。

環顧群山奇峰林立,耳邊仿佛喃喃淺吟低唱著天姥那清麗難言的歌聲,飄飄然,恍若羽化登仙。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仙之人兮列如麻。

行程中安排的午餐也是極具特色,在新昌另一大名勝之一,沃洲湖畔搭乘游船,經過鵝鼻峰,抵達真君殿,期間伸手入水,清涼溫潤,聽得導游介紹,沃洲湖的水質絲毫不遜色于千島湖,同為國家一類水質。

當地zhèngfǔ在保障地方經濟開發之余,還能保留這片不曾受到任何污染的湖光山色,已是難能可貴。

位于沃洲山之陽的真君殿明稱石真人廟,,大殿正中供奉的真君大帝是南宋抗金名將宗澤。

前檐有一對西坑石懸雕的蟠龍石柱上,龍身間隙懸雕著八仙過海,細膩逼真,是國內石雕藝術罕有的珍品。

數桌極具特色的小菜酌飲,雖然沒有熊掌燕窩,山野農家美味卻也讓人回味無窮。

與諸位名家寫手的杯來筷往間,聽著耳邊的地方名曲,中國戲曲最古老的聲腔之一,新昌調腔。

一曲《牡丹亭》,一曲《雙腔陸文龍》,一招一式,一詞一句,古拙深沉,無不精湛,哪怕不懂戲曲的人也會被其所吸引。

令人深深沉浸于當地厚重的歷史人文氣息中,難以自拔。

興許是這片山這片水,吸引了一同前來的名家寫手,在等船前往下一行程的間暇童心大發,在沃洲湖邊拾得幾片石塊,壓低身子,勾手甩出,水花飛濺中,竟一個個打起了水漂,技藝似乎還不曾生疏。

更有那憊懶之輩,撿得大石,作精衛填海狀,湖水中的撲通聲大做。

難道想要筑起一道石橋,通往湖心島“大月角”,在一年一度的桃花節中,循著繽紛爛漫的花雨尋找屬于他們的“蓉兒”,再唱一曲《卷珠簾》。

細雨落入初chūn的清晨

悄悄喚醒枝芽

聽微風耳畔響

嘆流水兮落花傷

誰在煙云處琴聲長

循著淡淡的茶香,在長詔水庫茶場稍作休息,并品味著本地佳飲,大佛龍井。

香茗在手,嗅覺和味覺被茶葉的芬芳填塞地滿滿當當,似乎還蘊藏著一絲絲“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的禪意,洗滌身心,明心見性,無處惹塵埃。

也許這便是新昌當地,佛與茶的不解之緣。

清冽山泉水中,碧綠如翠的芽葉載沉載浮,就像有生命般的小精靈在起舞,輕啜一飲,口齒留香,與真正的獅峰龍井不相上下。

長詔問茶的參觀過程中,茶場并沒有太多高科技制茶設備,多的是半人工半機械化的加工流程,經過手工采摘、晾曬等十余道工藝,采用木柴為爐火翻炒殺青,最終成形。

一排新昌當地所獨有的“三眼灶”灶上,積著一層厚厚的淡綠茶粉,忍不住伸出手指輕輕一捻,竟有數毫米之厚,放到鼻下輕嗅,可以聞到久久不散的茶葉芳香,似乎是自然積淀下來的茶葉粉葉,觸感細膩無比,這是茶場傳統制茶工藝的最佳證明。

游覽行程中的景色讓人幾乎快忘記了時間,導游卻貼心地將我們帶到了湖邊的青云山莊,品嘗本地名產之一,米海茶和各種小食。

香甜的糯米粒間還有切得極細的金桔片,與流水價送上來的茶點一起,立時讓游歷了一天的疲憊煙消云茶,迎著夕陽,讓人慵懶地放松身心,享受這一寧靜的時刻。

無論是小憩,打牌,還是閑聊,抑或是學著文青范兒玩點小音樂,都能夠找到令人滿意的小圈子。

與新昌當地的書法名家互動中,竊喜著收獲一張揮毫大作“寫手華表”,讓人心滿意足,不虛此行。

rì落西山,蒼茫群山與天空交際的火燒云越發美麗而燦爛,隨著夜幕降臨,自助燒烤與zìyóu演唱將活動氣氛推至。

一邊是煙熏火燎,一邊是放聲高唱,很難想像,平rì里面對電腦顯示屏,手指如雨打芭蕉般與鍵盤為伍的名家寫手們此刻一位比一位豪放。

各種戲碼上深,笑料頻頻,演繹著人生如戲。

次rì行程,從新昌縣城內的中國茶市到達利絲綢集團,由寄情于山水,再重臨俗世紅塵,讓我們由外而內地細細品味著新昌本地的人文。

茶與絲,兩大傳統產業現如今已煥發出難以想像的巨大改變。

上規模的茶葉交易市場,歷史悠久的茶道文化,當地所獨有的佛茶之緣,使新昌的茶葉產業在國內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原本同樣依賴于傳統人工的絲綢產業在大工業機械的轟鳴聲中,發生了更大的變化,達利絲綢幾乎是新昌本地絲綢產業的標志,實地參觀后卻發現并不僅僅于此。

達利絲綢工業園也同樣是一座國內聞名的硅化木公園和蠶桑基地,擁有自己獨特的自然景觀文化,將人與自然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享用完極具蠶桑特色的午餐,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所有人抵達了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

天臺山,龍穿峽。

若說新昌天姥山與沃洲湖極適宜遠觀與眺望,那么龍穿峽便是游者可以親身融入其中的山水奇景。

遠遠傳來瀑布的轟鳴和濕潤的水氣,使人心曠神怡。

飛瀑下的水簾走廊內,伸手可觸的水幕,如綿綿細雨般的水霧轉眼間就能將人身子打濕,從一頭有驚無險地穿到另一頭,通體舒爽,算是來到這座自然景區后的一個小小驚喜。

沿著人工棧道臺階一步步向上,途經一座座飛瀑,怪石臥波,細細欣賞它們的不同之處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任由自己的思維肆意遐想,

這里的奇峰流瀑最需要人主動去貼近,才能夠觀察到它們的鐘靈毓秀,吸引無數文人墨客來此并留下吟唱千古的名句。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在這里卻可以改作,“不經攀越,怎見彩虹”。

臨近山頂,迎著午后的陽光,在水汽升騰中間,一道虛幻而美麗的彩帶橫跨飛瀑腰間,仿佛擁有世間最美麗的顏色,讓人忍不住伸手去觸摸。

大部分瀑布的源頭,一汪碧綠到讓人陶醉的天池被雙曲拱壩緊緊鎖住,就地取材的粗粒花崗巖條石堆砌成這座巧奪天空的大壩,其壯觀程度甚至不輸于天然形成的飛瀑。

站在壩頂,任由山風為自己吹去疲勞與汗水,放聲長嘯,也許只有這片山與水才能理解自己的樂趣所在。

下山之路與上山卻截然不同,全長近一里的滑道,蜿蜒崎嶇,輕松卻極具樂趣地滑落至霞客坪。

臨走時分,隨手拾起一枚膨開的松塔,權當作此行的留念,也許看到它,會讓我想起這次寄情于山水的盡興之旅。

瓊臺仙谷接天峰,

自拾得句聞禪香。

煙霞浩蕩瑤池逢,

重陽閑迎憶新昌。

ps:不用懷疑,原創的,不是抄的。

c(去讀讀www.qududu.cm)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

先看到這里書簽

TXT全文下載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請進入《》發表您對該作品的建議或者感想。

字母索引:

去讀讀、、、、、等類型的下載!